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山河血 > 分节阅读 442

分节阅读 442(2 / 2)

在想通一个个可能之后,杨杰看着管明棠神情中透露出一丝激动。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也许明年,我们就有可能把日军从关内赶出去”

点点头,管明棠低声说道。

“日本方面也不傻子,他们知道,对中国的战争,必须要速战速决,如果我们的反攻成功了,那么在不仅不能速战速决,反而有可能遭受空前损失的情况下,日本很有可能会从中国撤军”

“不可能”

断然吐出三个字,杨杰看着管明棠说道,

“日本绝不可能从东四省撤军”

紧接着杨杰又强调道。

“中央也绝不可能去承认满洲国,更不可能坐视日本控制下的的满洲国的存在,所以”

“所以,中央和日本方面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反问之余,管明棠的语气中充满了质疑之色,或许蒋介石不可能承认满洲国,但是,他未未尝又没有谈和之心,无论是按调查局掌握的情报,还是历史上的记录,武汉方面都是作着两手准备,一边打,一边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也分辨出不出来。

但只要条件合适,武汉方面又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耿光,如果恢复到去年战前状态呢”

“这”

管明棠的假设令杨杰沉默了下来,在沉默良久之后才语气略显沉重的说道。

“如果日本以恢复到去年的战前状态作为条件,鉴于我们两国并没有宣战,这个条件对许多人极具诱惑,尤其是中央政府中”

沉默着,杨杰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这时他的心底却浮现出一种异样的悲意,如果就这么停战的话,那么上百万人军人的牺牲,还有什么价值呢

“如果日本表明这种态度,英美德等国也会通过种种渠道希望政府接受,到那时”

“到那时,一切就顺水成舟了”

又一次管明棠抬头仰望着天空的明月,默默的说道。

“可是,如果停战的话,我如何能够兑现我许下的诺言呢我曾答应过所有人,我们会打到东京,会”

但是单靠中国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而自己对日本的所有的计划,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日军如历史上一样轰炸珍珠港,进而导致日美战争,美国的海军最终会对日本海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届时相对弱小的中国海军才有可能“摘桃子”,可是,如果日本从关内撤军的话,美国还有可能对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并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吗

如果没有了太平洋战争的话中国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报仇雪恨打到日本本土呢

难道自己要去阻止这一切吗

去阻止中日两国间的和谈或者停战吗

第二百四十八章莫斯科的变化

克里姆林宫。

原参政院大楼二楼,斯大林办公室。

有着“苏联各族人民慈父”之称的斯大林此时手拿烟斗,在厚厚的高加索地毯上踱步,他双眉微锁,细长的眼睑微合,盯着脚下的华丽的地毯思考着什么,他不时地把烟斗送到又浓又密且梳理得整整齐齐的胡须下面,不见他抽,只轻轻碰一下嘴唇又拿了下来,熟悉斯大林的人都知道,这正是他陷入紧张的思考,面对棘手问题反复斟酌时所特有的神态。

先前他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翻看着派往中国的军事顾问团汇报国内的密电,密文中详细记录着目前中国的形势。

一想到中国形势,斯大林不禁思绪万千起来。

原本中国看起来几乎不可能抵挡日本的入侵,即便是抵抗了日本的入侵,也会耗尽中国的力量,而这正是他所希望的,甚至也是主动提出向中国的“正义事业”提供援助的根本出发点,但是战争的结果越超人意料,从去年直到现在,战争的天平一点点的朝着中国一方倾斜着,而在这种倾斜中,苏联则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对华政策。

在邯彰保卫战前,苏联承诺提供的军火贷款仅能勉强维持防御,而在保卫战之后,意识到中国有可能击退日本时,苏联提供了巨额的贷款,在上海失守后,苏联的援助亦随之减少,而对东京的轰炸,再到现在第六战区的“夏季攻势”,使得中国已经显示了他们的力量,他们是能够击败日本人的,无论有没有苏联的援助,击败日本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正是斯大林感觉到问题棘手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和平时期。这个和平只是前后两次世界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它实际上是下一次世界战争的准备时期。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所谓“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列强完成了一次对世界的重新瓜分。这次瓜分是和当时的实力对比相适应的。但是现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很快发生了变化,它们在战后形成的均势被打破,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必然再次提上日程。

在欧洲,德国已经再度崛起,东山再起的德国将在希特勒的率领下,很快就会回到争夺世界霸权的行列,三个月前,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无疑是吹响了德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号角。而在亚洲,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的东北,成立了受其控制傀儡政权,而在苏联的退缩下,日本开始全面入侵中国,试图将中国变成其进攻苏联后勤基本,但他们轻视了中国的力量,尤其是中国人抵抗的意志。原本,中日两国爆发战争,正是斯大林所希望的,甚至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也是苏联的远东政策一手策划、实施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日本深陷中国的战争泥潭。

但是现在,中国却显露出击败日本的潜力,

也正因如此,斯大林才会陷入现在的紧张于倍感棘手之中。

去年邯彰保卫战之后,在他的主导下,苏联调整了对华战略,以全面支援换取中国击败日本的可能,而甘新铁路也将为苏联的下一步的对华战略铺平道路。但在另一方面,斯大林又希望两国陷入战场上的僵持,因此才会在上海战役失败后,削减了对华援助。

而这种反复无常,正是基于对华战略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依据中国表现出的力量,但是现在,最为棘手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