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山河血 > 分节阅读 401

分节阅读 401(2 / 2)

“饮鸩止渴也要饮啊”

身体欠佳的张静江在听到管明棠的这番点评之后,颇为无奈的说出了这句话来。

“委员长知道你并不喜欢的苏俄人,去年就反对签订友好条约,现在肯定也会反对借款,所以呢,希望你能够体谅中央的难处,现在对德贸易因军需采购加大欠款甚多,且海关陷落至今大量关税无着,中央财力窘迫,斯大林提供的3000万美元,表面上是用于新疆铁路,可实际上,你也知道,能救中央的急而且还有几十个师的装备””体谅,如何能够体谅呢但问题在于,斯大林抱的又是什么心思向来以小气而闻名的斯大林为什么会如此的大方在历史上,苏联尽管曾在抗战时向中国提供了三次贷款,解了一时之急,但是苏联的援助仅限于中国的防御,“使中国既不至被日本击败,又不至反攻日本造成日本的败退”这正是苏联援华的目的所在使中日两国陷入战争泥潭之中,而非某一方获得胜利。

但是现在,斯大林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的慷慨呢

对于苏联而言外汇是极为宝贵的,为了获取外汇,就在几年前,斯大林甚至可以将俄罗斯珍宝、文物廉价卖到美国,甚至就是自己,也因此获得了一批俄国珍宝,通过在后世的出售,获得了巨额资金,但是现在,斯大林竟然慷慨的向中国提供3000万美元的现汇贷款,甚至其中2000万已经转汇南京。

物有反常必有妖,但斯大林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历史的改变,使得管明棠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准确的预见未来的走向,虽是如此,管明棠仍然深信一点,在巨额援助的背后,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阴谋,甚至可以说,将影响中国未来的阴谋。

“哈密,有苏俄驻军”

看着张静江,管明棠提出了自己的顾虑,不仅哈密有苏俄驻军,在塔城一带亦也有苏俄驻军,一但铁路筑通,那么在未来,苏联会不会进一步染指新疆呢甚至经新疆铁路进入甘肃、陕西,直至中国腹地,到那时

“苏方承诺,撤出在哈密的驻军”

又是一个惊人的消息,一再的令人惊讶的不已的消息,甚至让管明棠的内心变得懊恼无比,尽管现在调查局利用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获得了大量军事、政治情报,但是对于苏联以及欧美国家的政治军事情报,却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而且是建立在公开信息的搜集分析上,而这又意味着情报信息上的滞后,这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o

“而且,铁路筑通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至少在未来的三年内,政府能够得到大量军火”

出言宽慰着管明棠,张静江和其它人一样,尽管知道苏联人居心不良,但在他看来,时间是站在中国一边的。

“时间对咱们来说是有利的,在中央获得几亿美元的援助之后,完全有能力击退日本人,到那时,新疆之患,也就不足为惧了,如果苏俄试图借新疆铁路占我国土,到那时,中央自然可利用铁路调兵增援新疆”

时间

没错,时间的确是占在中国一边的

在张静江提及时间时,管明棠的眼前猛的一亮,或许张静江等人都乐观的觉得在铁路修成前,中国已经利用苏援击败了日本,也许这是乐观的估计,但在另一方面,当铁路完工的时候,一个欧洲强国已经把目标转向了苏联,到那时,自顾不暇的苏俄,还有可能染指新疆吗

当苏俄从二战抽出手的时候,也许到那时,中国大陆的战争,早已经结束了,也许,在这个时空之中,中国的战争,会比历史上结束的更早。

“既然中央已经决定了,我也不会再反对,但是”

沉吟片刻,如之前与委员长在电话中的谈话一般,管明棠并没有坚持自己的反对态度,而是看着张静江说道。

“我希望中央能够认真考虑苏联的野心,能够尽早作出相应的防范,毕竟,防范于未燃嘛”

道出“防范于未燃”时,管明棠的目中闪过一道冷光,他意识到,也许,应该为苏联添把火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时代赠礼

持续一天的降雪造成了莫斯科市场区道路严重拥堵,就连同机场亦有数个航班因积雪而延误,而大雪在傍晚时分,不仅没有一丝减小的势头,势头反而越来越大了,在莫斯科郊区,一片片破败的苏联时代的建筑,于大雪中尽显历史的沧桑,这是在郊外极为常见的住房,住在这里的大都是一些老人,在其中的一个房间内,满是铁锈的暖气片依然工作着,使得室内不见了室外的寒冷。

破旧的沙发上坐着的老人个子不高,虽说满头银发满面皱纹,但依还是能从他的身体中看到青年时的强壮,只是他的脊梁再也支撑不起他那宽大的双肩。坐在沙发上,他有一口没有一口的抽着烟,烟灰不是弹在烟灰缸中,而是弹在桌子上,现在的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坐立不安,那涣散的眼神很难集中到某一个地方,岁月对身体的侵蚀在他的身上尽显无疑。

“苏洛夫先生,两万美元”

突然,一个声音传到他的耳中,说话的人个子并不高,身材削瘦,穿着件西装,他的语气显得有些强势,全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他很感兴趣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老人,同时又打量着这个破败的房间。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套不适合居住的办公室:几把跛腿的椅子,每个窗台上都放着几盆忘了浇水而枯萎了的花,角落里布满了稠密的蜘蛛网,在墙角处轻轻地摆动着,客厅里更是堆放着的纸张味、水气渗透窗框的潮湿味

在四十年前,这里曾是莫斯科的高档住宅区,而现在,这里不过只是苏联时代残留物罢了,这里的一切都在慢慢的破败着,总有一天,这里会与苏联一样,消失于历史之中。

“这是最后的出价了”

穿着西服的中年男人又一次说道,他是一名律师,在一个星期前,他接到了一个业务一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