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追问之后,在表述决心的同时管明棠又特意补充道o
“如果中央决心实施抗战,北方公司愿意在未来两年内提供一万辆卡车于中央陆军,另邯彰专区可提供507吨面粉以及万吨罐头至少五千吨药物”
在管明棠急声说道着邯彰专区能够给予的支持,听着管明棠言道的各种物资供应,原本神情凝重蒋介石认真的看着管明棠,目中的欣赏之意反而更浓了,从始至终,在他身上,蒋介石都没有找到那怕一丝“军阀地方之见”无论是专区动员或是后来向二十六路军提供物资,再到现在表态可出兵、提供物资,这一切都是他主动提出的。
“哲勤,你”
盯视着管明棠,蒋介石点点头赞赏道。
“很好”
一声赞扬之后,蒋介石又慢慢的朝前走去,然后缓声说道。
“哲勤,今天早晨,就在见你之前,我接到宋明轩的电报,他要求中央暂缓派兵增援,软中带硬的要求第二十六路军不得越过保定”
“什么”
惊讶的看着委员长,管明棠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宋明轩在想什么难道他不知道,日本在向平津增兵吗难道”
在一阵惊讶之后,管明棠突然长叹一声,神色变得痛苦起来,他知道了宋哲元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他骨子里是个典型的军阀,地盘和军队都是他的命根子。和日军火拼,会使他的军队伤筋动骨,与日军的实力差距,又会使他有很大可能丢掉华北的地盘。抗战当然是光荣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丢了地盘和部队,单光荣有什么用
就像九一八后依兰镇守使李杜是奋起抗日的,全国舆论皆呼英雄。结果呢打到弹尽粮绝,仅剩一个勤务兵用爬犁将他送过黑龙江,回上海只能作个寓公,谁认得他李杜是谁出于保地盘的心理,宋哲元自然对日军百般妥协,自然竭力争取将七七事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他想干什么”
一声冷哼,蒋介石抑下心间的怒意,然后看着管明棠说道。
“现在,华北的局势还离不开他,但是长久以往的话,华北又靠不得他,所以”
盯视着管明棠,蒋介石认真的打量了他几眼。
“军委会有意将邯彰民团编成一路军,由你任哲勤路军司令,如果到那时河北的局面就要靠你去维持了”
似惊雷般的传入管明棠的耳中,只让管明棠诧异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邯彰民团要改编成一路正规军这意味着邯彰民团由此将从“预备役”改为正规军,而且就在管明棠诧异不已时,却又听到蒋介石说道。
“另外呢,如果实施全面作战的话,中央”
看一眼管明棠,蒋介石的声音变缓。
“军委会有意将新一军调往他处,到那时,邯彰的防务就要靠你们自己,哲勤,你不会觉得中央在这个时候,把新一军调走,不过虽说调走了新一军,但是第二十六路军已经开始北上,而且未来中央还是会向华北方面增兵,这点你大可放心”
调走新一军
一直以来的担陇,终于化成了事实,一阵惊喜之后,管明棠的心底暗自苦叹口气,对于蒋介石的解释,管明棠甚至都没有听进耳中,尽管是在意料之中,但未尝又不是意料之外,毕竟,现在华北同样也需要军队。
“委员长,新,新一军是中央部队,自当服从中央调动,请委员长放心,只要明棠还有一口气在,邯彰就绝不会有失”
“嗯”
对于管明棠的“顺从”蒋介石并不觉得意外,调走新一军是军委会早已制定的计划,新一军所属虽说不是既不是德械师也不是调整师,但其装备极为精良,绝不逊于中央军德械师,而且训练又极为出色,可以堪称“精锐”正因如此,军委会的计划中才会将其应用于“合适”的战场。
“委员长,我有一个要求”
就在管明棠准备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却见戴笠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校长”
第一百一十一章东京的抉择
7月的日本列岛此时已经告别了初夏那明媚的阳光,而随着盛夏的到来,空气中充满了火热的令人躁动的气息,而今年的这个夏天,战争的气息却随之而来,以至于让人透不过气来,在过去的几天间,日本的报界不断的报道着与“北支事变”有关的消息,在事变爆发后,军总并没有达成一个一致性意见。
而意见的不一致又反应在军部自身命令的冲突上,先是参谋总长闲院宫向支悳那驻屯军司令官发出临命第403号指示:为防止事件扩大,应避免进一步行使武力。随后陆军省内,陆相杉山大将却于午夜命令京都以西各师团将7月10日即将退伍的步兵部队二年兵延期退伍。而这意味着4万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将留在陆军中。
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间,7月9日上午8时50分至10时,近卫首相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会上,杉山陆相发言:“从第2路军的兵力及其抗悳日态度看来,正在考虑由国内派出三个师团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