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美国佬,动作可真快的啊。”
不用去猜,张都知道,这篇报道的出自谁的手笔,北方药业在美国的商业拓展从来都不是顺利,甚至包括北方贸易,也谈不上顺利,从尼龙袜到药物,无一不受到美国本土公司的阻击,而尼龙袜最后采用从中国运输尼龙丝,再于美国织袜,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规避高额的关税,另一方面,实际上是避免制袜业说三道四。而北方药业在销售药物时,更是处处受到美国本土制药公司的阻击,相比于尼龙袜,药物才是真正的暴利产业。
而为了避免因为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对北方公司进行打压,在对美出口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公司同时向美国机械制造商下达了巨额定单,并且引进了大重的技术,当然,实际上所有的资金都是由美国人自己支付的,而公司所提供的则是具有暴利的工业品或者药
“怎么,他们又想打什么主意”
张笑得咧大了嘴。
“上一次避孕药,美国公司说卩自们侵犯了他们的专利,可是他们却无法提供合成同类药物的证据,官司打到最后,却给卩自们打了一个广告,这一次,他们要还想上法庭的话,那帮记者们一定会感兴趣,到时候广播电台也会紧跟舂来的。”
在刚来到美国的时候,和许多中国人一样,张劭棠怕打官司,但现在,他却已经适应了美国的生存方式,从不介意在法庭上运用“法律”保护公司的利益,而这也是他喜欢美国的原因,至少美国还是一个讲究法律的地方,无论是对于中国人也好,对于美国人也罢,美国的法律讲究的是证据。
“我们并没有申请专利”
刘丙彪看看张说道。
“不申请专利的原因,为了避免技术外泄,所以,我们的产品根本就没有专利保护。”
“所以,我们才会同那些公司谈判分享市场。”
张劭棠看看刘丙彪说道,值得氏幸的恐怕就是国际辛迪加的存在,正是这些国际辛迪加的存在,使得公司仍然可以获得市场,就像现在公司正在同杜邦公司就尼龙技术进行谈判,从而确保公司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而之所以进行谈判的一个基础一一杜邦公司已经基本掌握了尼龙合成原理,只差最后解决工业化间题。
通过不断的协商、谈判,在一定程度上,现在北方公司同样已成为了多个行业的国际辛迪加的成员,或许,他们会轻视中国,但是他们绝不会轻视北方公司所掌握的技术。
“,你是说,继续通过谈判解决市场份额吗”
对于国际垄断同盟,刘丙彪并不陌生,在避孕药推广的过程中,他们就同国际垄断同盟的企业打过交道,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在于瓜分世界市场、制订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割投资场所,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但是同其打交道,必须确定一点一一即对方已经掌握同类药物的技术,否则,根本就没有任何谈判的必要。
“对呀,早晚有一天,市场还是需要划分的,只不暂时”
手朝春窗外一指,张用一种极为自信的言语说道。
“只要我们还垄断看技术,这里的市场就是我们的”
第一十一章科技的未来
“任何技术垄断,都有被突破的一天”
相比于美国方面的自信,远在中国的管明棠却在收到来自美国的报告之后,颇为感慨的道出了这么一句话来,虽说欣喜于青霉素带来的巨额财富,但他同样知道,所谓的“技术保密”根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在历史上,美国公司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便找到了高产菌株,从而实现了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实际上青霉素的生产,并没有本质上的核心机密,否则在抗战时期身在中央防疫所的汤飞凡等人也不会在简陋的环境下制造出青霉素,并实现青霉素的生产。
现在北方药业的领先也只是菌株以及制造工艺上的领先,而现在的暴利,也许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会被突破,到那时,所有的暴利都会消失。
“只是暂时的暴利罢了”
摇头叹息着,管明棠便随手将从美国发来的电报放到一旁,任何暴利都是一时的,不可持久的,一家企业的未来,不可能依赖暂时的暴利,只能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一步步的赢得市场。
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正是根本,但如何能够发展技术呢尽管“科技情报中心”可以让公司的研究人员可以借鉴、沿用苏联50年代的成熟技术,从而弥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代差,并据此实现科技上的跳跃式发展。
但是在另一方面,上次在51区的“遭遇”却让管明棠发现,自己对公司的技术发展影响力正在减弱,或者说公司的技术研发体系,正在摆脱自己的影响,尽管他们仍然按照自己当初制定的规划方案实施着“技术吸引”但未来呢
科技情报中心内的技术资料、学术论文,尽管相当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世界先进水平,但中国若想完成吸引,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技术变革中,中国不过只是“笨鸟先飞”并没有真正的领先优势。
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的发展呢
全面引入后世的技术或许全面引进后世的技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却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自主研发能力的落后,甚至有可能造成公司对技术引进的依赖,进而造成了“苏联技术引进的悲剧”在冷战时期,美国正是通过创立特殊机构研究苏联技术基础,分析苏联技术进口情报,全面拦截西方向苏联转让能够帮助其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先进技术,通过追踪苏联技术引进门类,摸清苏联需求脉搏,掌握其技术跛足,研究打击部署。
或许,相比于苏联,通过自己掌握的“钥匙”公司可以源源不断的的获得的后世的先进技术,但是自主创新能力却在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中被慢慢扼杀了,如果说有什么是值得庆幸的话,恐怕就是从俄罗斯购进的并不是成套技术,而是大量的技术资料以及学术资料,而研究所必须要根据这些技术资料、学术论文进行充分研究之后,才有可能完成其工业化生产,从而完成了技术吸收,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突破与发展。
而在另一方面,现在公司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在管明棠看来,应该算是非常杰出的,许多产品的研发,只是依靠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