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2年2月30日,就在斯可达公司与广东省建设厅签订了市头糖厂的设备合同时,成交了这笔66万美元的生意时,北方公司驻粤分公司不过刚刚成立,在挂牌的当天,其即向广东省建设厅递交设备资料,同时他开出了一个让广东省建设厅以及陈济棠无法拒绝的条件。
50现款支付,50以工厂生产白糖冲抵除此之外,北方公司还承诺向广东省提供高产高糖甘蔗种苗,即便是不论其它,单就是“50设备款以白糖偿还”便足以让陈济棠等人无法拒绝,亦正如此,北方公司不仅以80万银元的价格获得顺德、揭阳、东莞三间糖厂的订单,而且还另外夺得徐闻糖厂的定单,而徐闻糖厂则是计划之外的糖厂。
从民国初年起,由于军阀混战,兵没剿匪,以至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渐渐沦为匪窝,匪徒杀人抢劫,使民不聊生,由于匪乱连续达8年之久,造成当地人民死亡率达80以上,清末时全县原有二十八万人,到匪乱结束前夕仅剩四万,徐闻全境形成了茫茫的荒山野林,人迹罕至直至民国二十年,全县匪患终止。但流浪异乡的百姓因惊恐和离散未归故土,田园依旧荒芜亦正因如此,北方公司向广东省建设厅提意,于此创办垦殖场,并建设糖厂,而其建设资金来源则是北方公司申请的二十万亩荒地的购地金以及未来工厂产出易货。
民国二十五年5月20日,在鞭炮声中,位徐闻县城南海安镇海边的徐闻糖厂正式挂牌开工,这家旨在利用徐闻省营甘蔗农场以及海南甘蔗的糖厂设立于海边,当从海南驶来的运蔗船泊近铁木码头后,河边的起重机便将百吨铁船上的一捆捆甘蔗吊起,放在一大型磅秤上,上面有设备能自动将捆蔗的铁链解开。过磅后甘蔗的重量会自动打在卡片上及记在连续计算器上。然后,甘蔗被自动翻落到第一台蔗带上,随之又自动经蔗刀机理平。
在蔗带机上的甘蔗经过蔗刀机理平的时候,冯锐的脸上带着笑容,指了指糖厂设备上的“北方公司”铭牌,然后对身边的王有亮说道。
“在徐闻设立糖厂,尽享天时地利,不仅徐闻垦场和海南庶场的甘蔗可以直接进厂,即无蔗源不足之忧,又享地利之得,糖厂出糖,可以直接装船,经海路运往福建、浙江直至上海、山东,运费较之经广汉铁路省下许多与其它六厂相比,又无路上转运之费”
冯锐的得意,看在王有亮的眼里,他只是不于置否的微微一笑,一开始建立徐闻垦场,不过只是他向公司提出的建议,是出于为保障昆仑轮胎生产所需橡胶,去年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橡胶苗不过刚育出种进地里,那边却听说,北方化工似乎已经解决了橡胶合成的问题。
“广东糖业能有今天,着实梯霞兄居功甚伟”
面对老同学的称赞,沈锐却扶了下眼镜框说道。
“言镜,话虽这么说,可若是没有北方公司的设备,恐怕也就没有今天广东的糖业,你放心,最迟下个月,第一批糖就会发往连云港保证不会耽误你们夏收时挣钱”
这话语中尽是戏谑之意,因为临近夏收,夏收前后又正是售糖的高峰。
“梯霞兄,你这”
就在王有亮试图解释时,沈锐却看着车间里的那些设备说道。
“言镜,说实话,若非这两年,七大糖厂建设实在是太忙,我可真想去邯彰看看”
此时的沈锐语气中显得有些失落,完全没有任何先前的得意之色,甚至于眉宇中更是露出了些许愁容。
“哎,有时候,我真不知道”
摇着头,此时眼前的这座工厂似乎已经不再能引起他的兴趣,甚至脸上还流露出些许可惜之色,在他流露出这种神情的时候,王有亮的心下不由暗自思索着,自己的这个老同学在烦什么
“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想成点事情,就那么难”
一声感叹,之后,沈锐的视线投向远处,而唇间更是不住的感叹着,而他的感叹更是让王有亮的眉头微皱。
“梯霞兄,是什么烦心事”
第四百二十五章2广惊变
是什么烦心事面对老同学的追问,沈锐并没有回答,而只是默默的看着远方,而他的沉默,更是让王有亮好奇起来。
“没什么”
摇摇头,有一些事情,沈锐并不愿意说,虽说此时他心底早就是思绪万千,一直在犹豫着是否应该做出选择。
老同学否认,让王有亮意识到,也许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为北方贸易驻广东分公司的经理,对广东的形势极为了解的王有亮心知老同学原本应该会烦恼的是什么,这几年为了推行糖业统营,他得罪了不少人,甚至家里都被人扔去了手榴弹,现在得益于高关税的保护糖业的利润之高,远超过外人想象,一公担白糖生产成本不过0元,出厂价可达6元,市价可达22元,零售价更高,面对糖厂百分百的利润,不知多少达官显贵想要投资糖厂,但是沈锐却游说陈济棠坚持机糖专营,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在广东,不知多少人恨他可谓是限到了极点。
而公司之所以可以接受易货定单,正是因为专区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杜绝了日本走私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