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着房顶上悬挂着的木桶,白子新得意的笑了起来,这是他在北方新区参观之后,苦思冥想数周之后的一个构思,其实原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在二楼设了一个管道,直通这个木桶,这样二楼卧室里的洗脚水之类生活脏水,就能直接倒进木桶,自然也就解决便池的用水。
“若是有一天,中国农村皆是如此,那中国可就真的富强了”
遥望着那二十几栋小楼和那片繁忙的工地,李璜由衷地赞赏起来。
“白社长,你是怎么想到规划建设这样的农村的”
而年轻的乐得合不上嘴,对于他来说,今天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始于他的努力,于是他忙介绍说道:
“从去年先是小麦丰收,再到社里良种棉花大丰收之后,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一点钱,大家也都寻思着准备盖新房。当时各个村子但凡手里剩下余钱的都是如此,这里也是,如何改变农村的面貌在学校的时候,曾听老师提过农村的规划,所以我便去请教了老师,后来又请了专家,设计了几幢式样不同的小楼,土洋结合,美观实用。现在申请盖房的,都按这几种图纸施工,相比于过去的房子,这种小楼的价格贵不到那去”
“到时候我也来申请盖一幢,怎么样”
李璜突然不无羡慕的说道。
“对呀,若是将来上了年纪,种在这里,倒也是悠闲似神仙啊”
能从这些人的口中听到这番话,尽管佐证了这个村庄的成功,但白却摇摇头说道。
“如果这样的话,要召开社员大会,因为异地新社员加入,需要社员投票表决,如果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同意的话”
“这合作社”
望着这似乎象征着农村希望的乡村,听着那社员投票表决才能加入合作社,李璜便感慨道。
“比我想象的更好”
第四百零七章非希之望
“这里比我想象的更好”
语虽是赞叹,可是在语气中却又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的语调。
“感慨、失望,种种情绪交织着”
大片的荷叶被一排排翠绿的芦苇间隔着,好像是一排排绿色的哨兵。坐在河边的金滔又问道身边的:
“一开始,我以为,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宣传,可来到这里之后”
“来到这里之后,你发现,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是吧”
魏长远点了点头,神情显得有些复杂,来到邯郸之后,他目睹了这里发生的变化,同样也目睹了这里的工人以及农民生活的变化,他曾办过一个扫盲学校,但扫盲学校几乎还没办,就流产了,因为政府在推动扫盲教育,在其它地方屡试不爽的办法,在这里先后碰壁不说,最让人心恼的是甚至都时候自己都会为这里的变化而欣喜不已。
金滔又扭头望望他,有些想不通的问道:
“老魏,你在这里就没有怀疑过吗”
“不知道。”
回答得干脆利索,可魏长远的视线却投向远方,此时那芦苇荡中,可以看到一些北归的野鸭于芦苇荡中飞来飞去。
“你呀,一问三不知啊”
那里是一问三不知,而是魏长远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道,怀疑,怀疑什么怀疑自己的信仰,还是怀疑其它
怀疑,早在去年的时候,他就曾怀疑过,他曾到过许多地方,甚至到过江西,可在他看来,即便是那里也远不能同这里发生的变化相比,这里发生的变化是惊人的,是迅速的,是让人无法忽视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人的信仰的变化。
“可能是刻意的买弄民心吧”
瞎猜着,这话金滔连自己都不信。
“过去,我们的工作很好开展,这是因为穷”
魏长远一摆手,然后看着身边多年未见的同志说道。
“你看,现在,现在这里的农村,正在一点点的变化着,你瞧这麦子”
手指着河边的麦田,那麦田绿油油的,显然从麦子的长势来看,今年显然是个丰收年,只要今天不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只要河里还有水,一般小旱不会对邯彰的农业生产有太大的影响,除非发生洪水,这种可能性有多少
“这些小麦,都是去年秋种时推广的良种小麦,亩产至少能达到斤,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魏长远的视线再一次回到金滔的身上说道。
“这意味着,一亩地的麦子能卖到多块钱,即便是最穷的雇农家庭,一家老少的生活,靠一季麦子,也就差不多解决了,然后种完小麦接着种棉花,一亩棉花能收三百多斤籽棉,一亩地至少能挣五十元
“现在这里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