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山河血 > 分节阅读 258

分节阅读 258(2 / 2)

一声反问,管明棠的语气之中带着一些得意。

“其实这个读者俱乐部,在将来,也许可以称得上是个没有党名的党”

话时,站在路边的管明棠特意弯腰检查了一下田野里的麦苗长势,或许“读者俱乐部”非常重要,但是相比于“读者俱乐部”,邯彰才是自己的根基,尽管这里只有不到五百万人口,但这里却是自己事业的根本,新区的工业固然重要,但农业同样也极为重要。

“南京政府那边,一直都坚持着“党外无党、党内无派”,如果我们冒然组织这么一个党派的话,肯定会引起南京的警惕,甚至可能会导致我们的事业就此夭折,这是我不能接受的,但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价值观,却是需要巩固的,同时也是需要告知世人的,所以才有了这个读者俱乐部ot

“读者俱乐部”

跟着先生在路边走着,孙平逸默默的问了一句话。

“那各地的周刊服务处是要做什么”

管明棠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沉默片刻后才说道。

“服务处服务处就是地方党部啊”

略显得有些得意的声音在孙平逸的耳边响起,然后只听到黄风华在那说道。

“党难道一定得要有名字当然不是一定的,不知道逸勋老弟,是不是了解英国政治史,在英国有一个工党,虽说规模不大,但就现在的趋势来看,将来其很有可能取代保守党,而这个工党的前身其实就是费边社,许多工党领导人,同样也是费边社出身,而工党的政治主张,亦是通过费边社的报纸、杂志加以宣传,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而我的观念是从这里来的。”

一开始,在先生欲点燃一团火焰的时候,他就曾经考虑过一些事情,在他看来邯彰的软肋在于没有一个组织,一个可以把信仰相似、价值观相近的人组织在一起的组织,但是像其它人一样,随意的组织一个政党又极不合适,且不说政府的压制,单就是组织政党后可能引发的政治连锁反应都不是先生以及邯彰所能承受的,想要一个政党,但党部不一定要有名字。所以他在那时候就曾向身边的老板提出了那个建议。

“为什么党一定要有名字用“公司”也可以,甚至那怕就是用“店”也都可以啊,只要能够把这些同样观念的人集结起来组织化,有理想、有目标、而且有领导、有自己的纲领,它就是一个党,为什么一定要挂一个名字挂一个什么什么党的名字,完全没必要嘛”

虽然嘴上说的简单,但是黄风华却知道在运作中,却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没有党名的党要如何推动。

如何能够确保这样的一个组织,能够严密的运行,而且可以发挥到组织的体系作用,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空泛的泛政治纲领同盟,最终为他人所诱。

“先生”

沉思片刻,孙平逸却皱了下眉头,然后说道。

“或许,这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先生,你有没有考虑过另一个问题”

迎着管明棠和黄风华两人有些疑惑的视线,在这些人中唯一从事过“党团”活动的他又继续说道。

“先生,您对十几年前的那次合作怎么看”

第四百零四章教育之变

南方吹来的暖风只惹人醉,虽说冰雪刚刚消融,但偶尔的一些嫩绿却使得这北方之地,多出了些许久违的春色,在这春色之中,一个个村庄似乎已经从“冬睡”中恢复过来,一场春雨、一场暖,绵绵春雨于是间降下,只让这村间变得泥泞起来。

而在这显得有些破败的的村落中,低矮的泥坯草房散落于村间,数栋砖瓦房散布其中,尤其是村口的红砖瓦房在这一片衰败的村落里那些低矮的泥坯草房更,到显得很是刺目,而那亮堂的玻璃窗,更是透出了些许灯光。

“我愿做个好儿童,读书努力,做事用功,爱惜光阴,天天都在进步中。”

同往常一样,在这红砖瓦房内,响起了孩童们的朗朗读书声,与普通民宅不同这在教室里一个简单的铸铁制成水暖炉散发出的热气,值得这教室内的温度计红汞柱停在8度左右,在室外阴雨绵绵寒风袭人,但教室内却温暖如春且三盏白花花的电灯,更是将教室内照的通亮。

“现在国难已经临头”

手持着课本,赵钱勤念着课文时,学生跟着朗读着。

“我们也是祖国的主人翁,快快锻炼强壮的身体,振做活泼的精神”

在学生们朗诵课文时,只穿着一件羊毛衫的赵钱勤,偶尔会把视线投向那水暖炉,那是村合作社上个月将300匹斜纹布卖给购货商后,用合作社赢利给学校添制的,至于所用的燃料,并不是一般的煤块,而是村合作社用棉籽换来的粉煤,然后组织各家各户抽劳力掺黄土打成了蜂窝煤球。

在赵钱勤看来,那蜂窝煤应该是一种极便宜而且有宜于推广的燃料,尽管农村大多数家庭用是柴草,但是依然还是有一些家庭用起了使用简单的煤球炉,无论是煤球炉亦或是蜂窝煤都比过去的煤炉、块煤更便宜,即便是乡村学校,也能负担这笔费用。

有些走神的赵钱勤又看着电灯,这电灯得益于今年合作社棉收之后,合作社用贷款买来了一台轧棉机和打包机后,为解决电力购进了一台小型木炭发电机,虽说小型电机发电量只有0千瓦,可在工闲之时,却能供应学校,甚至全村的晚间以及阴雨天的照明。

“乡村居然能用上电”

就在赵钱勤为过去的十个月里,这个村子发生的剧变而感慨时,却听到学生们朗读到课文的最后段落了。

“将来预备上战场,发挥中华民族的光荣”

就在学生们朗读着课文的最后段落时,赵钱勤转过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几个词。

”祖国”

“主人翁”

“锻炼”

“身体”

“精神”

“国难”

“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