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你不是都知道了吗”
“嗯不过,有些操之过急了。”
现在一切工作只是刚刚开展,现在办刊物还是太急了一点,但作为领导,他不能一味的打击别人的积极性。
“张先生说上级很支持呀”
陈柏村正要说下去,可是他发现老魏并未细听,径自跨进了他的寝室。
陈柏村忙去搬凳子,老魏已经坐到床边去了。他发现老魏不像刚来时那么愉快,正在观察这间小小的楼房,新区的沿街店面设计,二楼和一楼都是相连的,虽说高度只有两米,但却正适合他这种小职员居住。陈柏村拿过水瓶,给老魏倒了一杯开水,回头又打开箱子,取出一件干净的衣服来,想让老魏换上。
“慢一点。”
老魏摆手挡着小陈递过来的衣服,问道:“你这里住几个人怎么有两套盥洗用具”
“我们新来了个店员。”
陈柏村连忙解释道。
“他表哥刚才来找他出去了。”
“增加了店员”
老魏的声音,充满了怀疑与不满,停顿了几秒钟,又略微缓和下来,问道:
“这店员是谁”
“郑克昌,一个从山东来的新居民。”
“新居民”老魏反问一句,又住口了。这书店,是用来作联络站的,根本不能让外人接近,可是作为协议的一部分,这家书店必须接受新区管委会的管理,而最根本的管理除去遵守种种制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供就业岗位,而店面的扩大,则使得这里必须要增加一名店员,而之所以扩大店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活动经费,相比于其它地方,在这里开展活动,更是充满挑战性。
可是不知为何,此时魏长远心里还是敏锐地感到一种危险,多年的经验使他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应有的警觉让他不由的警惕起来。
“小陈,这店员是谁介绍的你把情况仔细谈谈。”陈柏村一看老魏严肃深思的面容,心里也有些不安了。他已渐渐发觉,甫志高指示他干
的一切,老魏似乎全不知道。因此,他把自己知道的事,从头到尾,全都告诉了老魏。老魏
默默地听着,一点也没有打断他的讲述。
“郑克昌新居民”
魏长远听完后,沉思了片刻,从表面上看来,这个新居民和来这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多少区别,无非只是希望在这里获得更好的生活。
“这个人就现在看来,是挺可靠的一个人,是乡下出身,出身苦,应该适合发展。”
听陈柏村讲完了,默默地望着魏长远深思的脸。老魏的神色十分严峻,额头上一条条的皱纹,在眉心里凝聚拢来。
“现在评价一个人,还有点为时过早,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而后,老魏整个人都沉默了下来,自从来到这里之后,他才发现,在这里开展工作,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困难,而困难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这里的工人待遇很好,工人的待遇再好,都没有多少意义,毕竟可以许诺更好的待遇、更多的要求,人心从来都是如此,而真正让他忧虑的却是这里远比他想象的更为严密,如何能安全的推进工作,这才是他所担心的。
“你知道,他的那个表哥是干什么的吗”
郑克昌把纸条丢在桌上,然后像是非常不客气的从桌上取出一包香烟。
“这是最近进出店里的人员名单。”
笑嘻嘻地点燃一根香烟,用火柴点着后,郑克昌看着自己的上线也是他的表哥,有些诧异的问道。
“喂,老表,你说局长为什么让咱们叮着那些书店、学校,而不是工厂”
仔细看了一眼名单,魏扬琴将名单装进信封之中,然后取过一根香烟说道。
“工厂,他们会做工吗咱们的工厂一般人根本进不去,而按照惯例,他们喜欢以书店为掩护,在书店中发展读书小组,然后在小组中挑选合适的发展对象,还有就是工人夜校,在那里可以接触到很多工人,完全不需要去工厂”端起茶杯,又马上放下,甩掉工人劳动服的魏扬琴,粗矿的相貌很难掩饰他身上的“劳动者气息”,与“小老表”在书店时里不同,他则一直潜伏在工厂内,活动于夜校之中
“咱们现在,就是把这些人都盯死了,现在只是怀疑对象,他们不是要印刊物吗一个书店印什么刊物印刷刊物都是要经过许可的,哼哼,如果没错的话,这次,你算是去对了地方。”
笑看着小老表,魏扬琴不无嫉妒的说道。
“刚出校,就渗进了这么一个窝子里,别想其它,你现在只要严密监视就行。等候局里的信号行动。”
“若是他们不断的发展,不断的”
打断“表弟”的话,魏扬琴自得地傲然笑着。
“你觉得的,就这地方,他们的工作进展能有多大
喝了两口茶,望着窗外,魏扬琴的目光透着一丝坚定。
“你要知道,这里和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第二百九十八章北上之路
第298章北上之路
民国十九年,南京政府的实业部长孔祥熙提出了中国要兴办的十项实业计划,颇受国内外关注。计划其中一项即创办硫酸铔铵厂,发展化肥工业,因为当时中国每年要花三千万银元进口硫酸铔铵,也就是化肥,如能实现自级,则意义重大
与任何官办机构一样,在南京政府实业部拟议创办化肥工业之后,次年便成立了筹备委员会,与其它委员会一样,其委员大都是国内化工界的知名人士或专家学者,而其中又以永利为主,范旭东、陈德元、李烛尘等人皆为委员会委员
与数年前永利筹办碱厂一样,硫酸铔铵的生产,无论是氯气的合同、硫酸铔铵的生产,同属此时尖端化学工业,全世界仅有数国掌握这一技术,而与当年范旭东等人创办碱厂时,英德公司百般阻挠、实施技术封锁不同,这一次几乎是在得到消之后,英国的卜内门公司和德国的蔼奇颜料公司立即在第一时间写信给国民政府实业部,表示愿意将其在欧洲创办硫酸铔铵厂的经验与中国合作,组建中国的硫酸锂厂,面对两大化工企业递来的“橄榄枝”,因此实业部立即派员与他们商谈合资设厂事宜。
在会谈刚刚开始时,两个公司先是提出中国不必办厂,说什么“英德两国公司制造硫酸锂的成本低,中国万难跟上,不如买我们的硫酸铔铵”,为此甚至还表示可以以日本等国享有的极为优惠的“协定价”向中国政府提供硫酸锂,而英德公司的建议,立即遭受中方的拒绝,而在其拒绝后,英德公司表示,如果中国方要办厂,首先要进行原料来源和设厂地点等调查,从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一年,中、英、德三方各派专家二人,花了两年时间,对沿江一带资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勘选厂址,并作出报告。民国22年2月,英国卜内门公司派出柏烈一行,开始与硫酸锂工业筹备委员会举行正式谈判,谈判在南京的中央饭店举行。
“这样吧,陈先生,你先看一下这份报告,”在谈判桌上,柏烈这位卜内门公司的副经理的脸上依然带着浓浓的傲慢之色,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一直在利用谈判向眼前的这些委员会谈判代表施加压力,试图左右中国创办硫酸锂工厂的决定,从而保持对华化肥销售的垄断地位。
“英、德公司每年生产硫酸锂多达七百余万吨,占世界氯肥料消耗量的85,如果中方执意办厂,英德公司无意将中国排斥在外,但为维持世界硫酸锂市场的平衡,中方必须在接受以下的条件”
条件
听闻这两个字,陈德元的眉头跳了跳,又到了谈条件的时候了,在过去的大半年之中,双方谈的是资源、谈的是厂址,谈得的是市场,而现在,终于到了谈设厂条件的地时候
“第一,十二年内,中国政府不得在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八省和任何其它公司开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