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纸上人 > 分节阅读 15

分节阅读 15(2 / 2)

“要不,就分开印呗,印两版,一版有这些内容,算我和耕田先生合著,按照字数给人家利润,另一版没有,算我自己的原作,您看这样如何”雪兰提议道,她们三个无权无势的女人,还是不要跟人家大少爷硬碰硬的好。

“好好。”许编辑笑道:“您能接受就好。”

这一松口就不得了了,书局也许是为了销量记,知道作者自己不肯写艳情内容,以为作者沽名钓誉,也不在意,直接找了耕田先生,让他模仿雪兰的文风,把所有过后都给补上了。

人家耕田先生本来就是干这个的,何况又特别喜欢燃秦,所以把过后写的趣味盎然、香艳至极,插在书里毫无违和感,流畅的仿佛一个人写得一样。

书局本以为合作的必定卖得多,于是燃秦多为合作版,结果书卖出去后,却有许多人找上门退货,说不要这个合作的修改版,要人家作者自己的原作。

没过多久,那个曾经在长虹上推荐燃秦的点墨流火还出来写了一个评论,大骂贪利书商在一部好书里画蛇添足,简直毁了人家的心血之作,也毁了一部可以流传后世的好作品,简直上升到了大是大非的地步,骂书商实乃文化界罪人云云。

至于雪兰,她在新书售出第一个月后,已经达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最高境界。稿酬你还可以计算计算,但这个成倍增长的销量带来的收入,算来算去脑子都可以打结了。

还记得新书发售第一天的事情。

一大早,雪兰和三姐急急忙忙吞下早饭就出门了,今天燃秦发售,她们要去附近的书店买一套回家,人家书商特意送的那套书不是被没收了吗

结果来到书店里一看,柜台上只摆着七八本。

问一问价格,两块银元一套,老板奸商,别以为咱们不知道,定价才一块五好不好。

“临时去拿书的人太多,我这里好不容易才弄来几本,要不你们再等等,书局里加班加点地印刷呢。”老板说。

没办法,两块钱也只好买了,雪兰刚要掏出钱来。

老板却迟疑了一下问:“这书是你们姐俩看,还是给家里人买的”

“当然是我们两个看了。”三姐道。

“哦”老板意味深长地说,“那不能卖给你们,你们再等等,过两天过来,到时候我再卖给你们。”

“为什么呀”三姐一脸不解地望着对方。

老板也不解释,就是拿走了书说:“还来我这里买,过两天来,我给你们一套最新、装订最好的,成不”

雪兰一看那封面就明白怎么回事,这是个合作版,人家这书店老板还挺正直的,不卖给小孩黄书看。

如果之前,燃秦还只是报纸上的流行读物,而当它正式成书后,就完全不同了。

它的名字作为一条新闻上了京华日报,因为它火热的销售量,切实证明了它的风靡和流行,没人能再把它纯粹当成报纸上的一本普通小说了,随即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注视和越来越多的评价。

许编辑的笑容就没有落下过嘴角,人人见了都要道一声恭喜:“开门大吉啊许兄,咱们可是见识了一番什么叫洛阳纸贵。”

许编辑每每谦虚:“不敢当,不敢当,都是山岚先生写得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许兄谦虚了。”

许编辑被夸赞,表面上不显,但心里总是美美的,想着刘五姐现在还小,以后还有成长的空间,待到几年后,必定能成为像陈海沙先生那样的大作家,自己到时候也能作为名家的编辑而步上青云。

可是这天早上,一个编辑部的小伙子跌跌撞撞跑进来,挥着一份报纸道:“许编辑,不好了,您快看”

许昌政接过来一看,燃秦燃肤浅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随意读了读,怒气便涌上心头,他眉心深深皱起,攥着这张报纸的手也越来越紧。

“初读燃秦,便一股荒谬之感萦绕心头。越读下去,不堪之感越甚。此等消遣之作,竟被图利书商捧上了天,读者不但看了一肚子肤浅的故事,学了错误的历史,还影响了正常的思维。

先不说韩海龙因为一颗珠子就来到古代这荒谬迷信的设想,单说作者的文化水准,他对先秦历史根本不甚了解就大放厥词,我随便就可以指出几个常识性错误。比如此处,这“印”字,他用了小篆当中的意思,但是须知战国时代秦国所用乃是大篆,统一六国之后才命丞相李斯统一了汉字的书写,归为小篆。不过是半瓶水,对历史尚且一知半解,就敢出来大放厥词,还自以为是的地写出来,借以显示自己知识丰富,简直要笑掉人们大牙,不禁要叹一声无知者无畏。

更有甚者,文中的许多剧情只是本着好玩、好看、新奇、怪异,而人物设置更是天马行空,韩非子何等人物,竟然需要一个韩海龙来提醒他,方才萌生了法家的理论,简直狂妄至极,愚蠢至极,无耻之极

说到此处,这还不是燃秦带来的最遭影响,想想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读了此书会如何,会不会把历史当成娱乐,以致失去对客观真实的判断力,以致不去寻求真实,而把幻想当作真实,整日想入非非,这难道不值得人们警惕吗。依笔者所见,燃秦此书被推崇至此,实在不妥”

“许编辑,这文章是京华日报的专栏评论家秦风先生写的,怎么办他可是北平大学教授,一篇文章贴出来,咱们的燃秦可就是被打落在地上的油灯,一无是处了。”小伙子焦急地说。

“哼咱们得反击”许编辑生气地把那张京华日报团成团,扔进了垃圾桶里。

第23章

等雪兰发现掀起论战的时候,一切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原来许编辑书生意气,一着不慎,冲动了。他找到了一位同是京华日报的评论员,让人家帮忙写一篇文章驳倒秦风。

那评论员收了钱,倒是出来把秦风驳斥了一通,但气势稍差,显然比不上秦风那篇文章有理有据。

不过没关系,还有神一样的队友呢,这次出来反驳秦风的人里,火力最大的,居然是点墨流火,长虹上的评论人。

点墨流火显然比许编辑找来的那位评论员有水准,说起话来也更加犀利,可说跟秦风的评论不相上下。

“批评者说燃秦荒诞不经,宣扬迷信,我看他才胡说八道。没错,荒诞在现实中不允许存在,可这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我们不会因为故事荒诞,就认为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故事。我们也会说西游记很荒诞,但我们会否认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吗若是否认,四大奇书是不是也都要归为荒诞不经的低劣之作竟不知批评者好大的口气。

什么是好书,能创造出新意,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好书。说作者显摆学识,我看批评者才是显摆学识,这世上多是关心财迷油盐的人,有几个在乎“印”字的小篆意思,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为了批评而批评,全然不顾普通民众的欣赏理念。你自有你的阳春白雪,难道还要让广大民众特意去迎合你高高在上的品味,未免嚣张了吧。这个世上不是只有批评者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评论一本书的好坏,广大群众说好的东西才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好东西。至于印字先生,不妨还是回家研究大篆、小篆,兴许可以转出一瓶水来”

点墨流火虽然评的犀利,可惜人参公鸡了一下秦风先生。

秦风先生登时气火了,又迅速写文章回击了过去,可见不是吃素的。

于是二人隔着京华日报和长虹互相对骂,引来观者无数,最可怕的是还有火上浇油的,一些其他报纸也加入了这个论战。到后来甚至都上升到了争论国家民族的地步,作者雪后山岚无辜躺枪,都快沦为误人子弟的民族罪人了。

其中最犀利的几句骂声如下:

如今国家风雨飘摇,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瓜分国土,国人尊严扫于尘下,雪后山岚不思成文唤醒愚昧民众,反而天花乱坠、一片胡言,只让民众陷于繁花锦簇的梦中,不思进取,可见那些支持他的人也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不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