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 / 2)

拿着这些证据离开的赵孝锡,临行时让他继续努力,等到下次他带领大军过来。开出雁门关收复领土时,他们也不用象现在这样,每天隐藏于暗处监视全城。对此,布十八也很期待这一天的早点到来

回到房间重新将机关恢复原样的赵孝锡,很快就睡了过去,等到第二天天亮醒来后。想到边军中存在的叛徒,不想走露他抵达这里消息的赵孝锡。让杨金豹已探亲之名,将在此担任副指挥使的叔叔杨士鹏找来。

至于这里的指挥使张亭光,从布衣阁搜集的资料,其所在的家族借助他的权力,向辽国输送违禁物资。尽管没有具体的证据证明,这位指挥使知晓或参与此事。但在赵孝锡看来,他已经不能胜任指挥使的职务。

得知这里的指挥使有问题,这些都可谓出身武将之家的随从,很快明白这种事情一个处理不善。都将让边境的大军出现乱象,一个不慎令边关失守,那问题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赵孝锡这样谨慎从事,也是非常有必要。同样明白事情轻重的杨金豹,很快拿着杨家的证明来到了边军的驻地,顺利见到了叔叔杨士鹏。待到杨金豹暗示这位叔叔,让他请自己去城里吃顿饭时,杨土鹏觉得其中肯定有原因。

在营中军官理解般的笑声中,换下将军服的杨士鹏很快来到了城中一间,为了保证布衣饭馆不引人注意,而另外重新换了一家酒楼的包间里。

等到推开房门看到一位年青人,对赵孝锡没多少印象杨士鹏显得愣了一下,反倒几位武官家的子弟,在报出名字后很快就认了出来。

直到赵孝锡笑着道:“杨将军,在下赵孝锡,家父徐王赵颢”

一听这话,杨士鹏立马想起有关赵孝锡的事情,很快行礼道:“末将雁门副指挥使杨士鹏见过小王爷”

对于这个称呼,赵孝锡继续笑着道:“杨将军,当年京中一别,想想快十年时间了吧今天小王让金豹将你秘密请来,是有些什么事情需要询问于你,同时接下来也需要你协助本王,将军中的败类清除干净,铲除辽国布置在城中的探马。

茗君,请出尚方宝剑子殊,将圣上圣旨举来,杨士鹏听旨”

话音一出,看着那位高家跟王家的子弟,双手送上圣旨跟尚方宝剑。杨士鹏立刻心中一紧,明白他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来了。看这位小王爷的样子,会这样秘密的将他找来,想必是知晓了指挥使家人走私违禁器谋取私利的事情了。

听到眼前这位当年的小王爷,如此已然贵为巴蜀郡王兼成都府路的节度使,无论是爵位还是品级,已然高上他几倍。加上这种代天巡狩的权力,杨士鹏也真心明白,这回那位指挥使大人怕是在劫难逃了。

不过从赵孝锡秘密将他找来,就足以看出对方有意提携于他。如果那位指挥使被查办,接任雁门关指挥使职务的,想必除了他没第二人选吧

意识到这点的杨士鹏,虽然不想做出落井下石的事情来,却在听完圣旨之后。将他所知有关这位张指挥使的事情,很公平公正的说出来。得知张家私售盐铁的事,这位指挥使大人虽不知,却也难辞其咎。因为,参与这种走私谋私的,就是他的亲信部将。

而这位亲信部将,正是布衣阁有直接证据证明,收受了辽国情报人员收买的边军将领。因此,要处决这位通敌叛国的偏将,就必须拿下这位张指挥使。而拿下这位指挥使,就会引起军中动荡不安。为了稳定军心,赵孝锡必须了解眼前这位杨副指挥使在军中的实力有多强

第二十四章军营的不速之客

朝堂党派纷争,并不仅限于文官之中,在军队的将领之间同样存在存在派系之争。这种派系之争,即是皇帝为统治有意营造,也是权力高低必然产生的情况。只是相比文官为争夺皇帝宠爱互相打压,军队中则更多体现在提拔亲信领兵的事情上。

做为对抗辽国的军事重镇,杨家历代将领都在此担任重要军职。就前些年战死沙场的震北候杨士翰,就是如今这位张指挥使的前任雁门关守军最高军事指挥官。而杨士鹏也是大哥战死之后,被皇帝有意派遣到这里,对这位张指挥使形成监督制约的武将。

听到赵孝锡直言不讳询问他所能掌控的军队,杨士鹏也多少有些意外,这位当年不学无术偏好习武的王爷次子。对军队中的事情竟然门儿清,看来当年京中传言未必实属啊

从刚满十八岁就被外放郡王爵位,外加掌控一路节度使权利,这可是开国以来很少皇族子弟所能得到的恩宠。更别提,眼下还手提尚方宝剑代天子巡狩四方的权利。要是肚里没点货,这样的重任岂能随意赋予于他呢

很快杨士鹏就直言,当年他大哥战死沙场,手下可战之将也死伤殒尽。除了原先留守的一部分兵将外,他所能掌控的部队不到三成。至于那位张指挥使,能掌控的军队数量也不足一半,其余三成多的兵力,被分到其它几个派系的将领手中。

看到杨士鹏的眼神有意望了一下高茗君跟折知刚,赵孝锡就清楚剩下那些掌控军队的将领,想必就是这两位家族的嫡系将领。相比文官为了利益,随时有可能在危急时刻更换站队,武官则很少发生这样的事情。

现在能成为一军将领的武官,无疑都是这些武勋世家有意栽培起来的。这种栽培并非单凭一张圣旨,更多都是追随几家级别高的武官,一刀一枪赚下来的。

他们这种派系关系,很大程度上有同袍生死的情谊。为此,重投其它将门下的可能非常少,即不利于他们在军中的发展,以后也很难得到兵卒的追随。更不用说,容易失控的将领同样不是君主所喜欢的。

这次没等赵孝锡询问,高茗群跟折知刚很快就说出,可以联系他们家族在此担任军职的武官。配合赵孝锡掌控边军,不至于让边境大军失控生乱。

了解到这番情况之后,赵孝锡觉得有必要见见那位张指挥使。至少从杨士鹏这里,他也没听到那位指挥使有什么失职的地方。尽管有御下失察之罪,却也不至于一个解释的机会都不给他,怎么说能成为一方重镇武将,他对朝廷还是有过功劳的。

得知中午边军有个例行军事会议,所有雁门关边军将领都会齐聚议事厅,讨论近期对辽防务策略。赵孝锡很快决定,让杨士鹏将他们带进去,命令其手下部将待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