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调教大明 > 分节阅读 555

分节阅读 555(2 / 2)

他只能对两人道:“既然公安司坚持,这件事当然不能这么结案,不过,朱副司正你暂且不要有太多的动作,等我的后命。”

“是,用诚哥。”

“是,在下遵令。”

孙可大和朱尚骏都知道张用诚要请示惟功,这样的事情,中军部向来是不会自专,肯定是飞骑传报,等候惟功的批示就是。

不远处的税务司总部内,李福通这个财务司的副司正却是领着唐志中唐志存兄弟二人,一路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李乘云也是等候多时,待这三人进来,便是笑道:“福通,两位唐东主,请坐。”

“李哥你这里可有好茶,可别拿寻常货色款待两位大东主啊。”

李福通嘻嘻哈哈的,一脸没正形的样子。他们这些顺字行小伙计出身的人,已经在一起超过十年,除了少数天生脾气不对头的,多半交情都是很好,有一些甚至是比亲兄弟还要亲近的多。

李乘云知道最近唐志大不怎么理事,艾可中也是专注商会,李昭祥最近去了江南,和宋家商谈生意,辽商中的大佬都有退居幕后的样子,唐志中和唐志存风头正劲,所以倒真是不可以怠慢。

但他心里很埋怨李福通不知道好歹深浅,他这里是税务司,专门负责征税的部门,而辽阳是几乎没有农税的,原因很简单,辽阳的自耕农和地主很少,土地已经有九成是纳入在屯堡体系之中,生产的粮食是辽阳自用或是外销,收入都是辽阳镇的收入,这哪里还能去征税农税在辽阳的税赋体系之中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和大明别的地方当然截然不同,在大明别处,农税是在税赋体系里占绝对的大头,商税倒是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大明的乱七八糟的私设卡子很多,牙行和私设税卡加上官府杂役繁多,还有摊派和买等明抢的政策,商人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要么是官绅家族经商,不惧风雨,要么就得做大之后找一个强力世家依附,纯粹的商人家族,说倒霉就倒霉,一个县令就能叫一个身家几十万的纯粹商人家庭破产破家,家破人亡

在辽阳,商税恰恰占了收入的大头,除了四海行和海事司的商船战船等收入外,顺字行等商行的赋税上缴上来就是财政收入的大头,未来在屯堡规模扩大,粮价上涨之后可能农业收入也会增加,不过无论如何,纯粹的农业收入是没有办法和商税相比的,辽阳的政策就是对商业活动大力扶持,简单来说,就是细大不捐,但形式上来说是对中大型商家课以重税,对小型的坐商和游商进行扶持,税率很低,也不象大明那样到处是卡子,随意勒索摊派。

对惟功来说,他的理念就是这样,大商家不能不限制,否则迟早出现富可敌国的巨商,进而影响到军队和政权,重税就是一种限制,以后迟早会有反垄断法和遗产法令,使得大商家不膨胀为巨无霸式的商业家族,至于小的方面,表面上看来对小商人有不少扶持,也没有农税,但事实上屯堡收入原本就不少,而这些领了工资,做小生意买卖的人税率虽低,但百万人汇集起来,消费,纳税,其实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还感受着辽阳的友好和宽松,在心态上放松的话,对拉动消费又是一桩极大的好处。

这些东西,在私底下里惟功几次召开秘密会议定下重税基调时,都是说的清清楚楚,而税务司就是直接执行者,这些年不仅是课税这么简单,税务司本身还有税辑总队,凡有偷税漏税的行为,绝对不会放过。

可以说,在辽阳想逃税漏税,或是官商勾结,这样的事,想都不要去想。

今日李福通带商人到税务司这里来,实在有些冒失了。

不过李乘云明白,自己多次拒绝了唐家的邀请,令得对方无计可施,看来私底下不成,只能明面上过来找自己,那也好办,看他们要如何,自己只管公事公办就对了。

第八百零八章收复

李乘云心里打定了主意,自然也就不会理会李福通的调笑,笑着道:“我这里办公事的地方,哪有什么好茶几位前来,必有要紧正事,还是先说出来,免得我瞎猜,心里七上八下的难受。”

李福通算是小小的吃了一憋,当下脸色就有点难看起来。

李乘云也不理他,这个小兄弟最近很多事情都做的有些过了,他虽不好多说,但亦不会去趟李福通的浑水。

“是这样,我等前来也确实有要紧的正事。”唐志中也感觉到了一些异样,但他今日前来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唐家最近的一系列动作都是有考虑的,养大量护院,购买火枪都要钱,这个还是小事,但最近唐家也发现了大航海时代航海贸易的巨大利润,一艘商船出海半年,股本十万,回本最少三十万。这样的商船辽阳是越来越多,大宗的货物,不仅是局限于辽东的货物,还有塞北,江南,西北,收货的渠道越来越多,商船也越造越多,而原本这些辽商和其余商人所占的股本也是越来越小,几乎快到忽略不计的地步了。

唐家这几人,不曾想过是因为发展太速,反而对此情形有所抱怨,认为当初给他们的股本太少了。

现在顺字行的海船数量已经太多,而海事司还有纯粹的官方海船,四海行后来居上,更令唐家这些人十分不满。

他们当然不会明白四海商行是惟功的宏大布局,把四海商行发展成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那样半官方的商业组织,组织商行船队,以辽阳舰队实力为这个商行服务,不停的扩大市场,抢占殖民地,将南太平洋甚至整个太平洋纳入囊中,成为华夏的内湖,这种宏大的布局事关未来千年华夏的气运,这样的大事,惟功怎么会考虑到将这些航海的利益再让渡给商人们

当然,如果商人自己出资建造商船,辽阳官方也乐见其成,官方的力量始终会有涵盖不到的地方,如果辽商和与辽阳关系密切的江南商人也想组织商船队,对此辽阳官方也不会反对,这种小型的商船队在竟争力上肯定不能和顺字行四海行比,估计也就做做小生意,影响并不大,对促进民间经济资本扩大也是一桩好事。

唐家现在就打算自己建造几艘百吨级以上的商船,商船建造资本远远不及战舰,不过每艘船成本都在十万两以上,加上招募培训水手的费用,海上商道的开拓,还得备足货物等等,没有百万以上的储备是玩不转的,因为股本的不足,唐志中等人最近才上窜下跳,用尽一切办法努力,希望能多弄一些储备金在手里。

辽阳的银行刚刚筹建,股本还不丰厚,肯定没有办法同意唐家多达几十万以上的贷款,银行现在的业务主要还是在于类似票号的功能,省了人们往来交易携带大宗银子的麻烦,这个前提是辽阳这么多年的商业信誉和辽阳的雄厚实力,但银行的准备金一定要充足,不能出现一点问题,否则在现今的环境下,一旦出现不能及时支付的情形,整个银行体系就完蛋了,这样一来,银行肯定不会冒险,对唐家大宗贷款的事,早就一口回绝了。

没有三五年以上的经营,银行是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