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调教大明 > 分节阅读 516

分节阅读 516(2 / 2)

这些人,成份已经十分混杂了。中层以上,外来者居多,占了七成以上,也有三成左右是辽阳镇下各处的本地人,包括军令司的张三畏,定辽右卫兼凤凰城公安司主管王廷林,还有任大顺,宽甸副总兵佟养正等人。

七成多的外来官员和武将,又有顺字行系统出身的老人,还有舍人营出身的京卫子弟,孙承宗等后来的投效者,徐光启这样的被重金礼聘来的才智之士等等。

至于徐渭和李贽,张子谦这样的学校系统的代表,也是都站在此处。

人才济济,可谓盛极一时。

这样的阵容,足以令任何人动容,特别是徐渭是嘉靖年间就天下人尽知的超级名士,原本他在万历年间隐居乡间,穷困潦倒,他的弟子李如松也并没有妥善的照顾他,师弟之间,情谊十分淡薄,远不象表面那样和睦,这也是徐渭根本不管李家当年聘请之情,毅然来辽阳的原因之一,如果当年真的彼此十分投契,以徐渭的个性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过来的。

袁黄也是浙江名士,李贽更是天下闻名。

武将来说,四个将军中张用诚声名不显,其余的三路主将随着辽阳塘报的发行和报纸的报道,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超级名将,声名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马芳等人,只在戚继光等当年名将之下了。

文武两班,俱是人才济济,就刚刚那个通政司的行人来说也是感悟极深,这个行人是江南人士,二甲靠后的名次,先为观政进士,然后就是为行人司为七品行人,眼前的这些人,孙承宗等人他还不认识,不怎么震动,而袁黄,徐渭,李贽,这些人已经是亮瞎眼的存在,而在这几个之下,更有相当多的原本江南一带的才智名士也在此处,而且地位看起来只是普通的司官,甚至身上穿着只是普通衣袍,连官职也没有授给。

这些人中,很有一些脾气怪诞的人,光是凭银钱是无法吸引他们留下来,并且甘之如饴的效力于这个团体之中的。

最叫人注意的就是这些人多半是各行业的专家,有精通于算术,有人精于将作,有人则精于农学,多半是杂学中的大才,因为现在万般皆下品,唯有八股高,这些人多半只是秀才,很少有举人,正因不容于世,不能为官,所以他们多半有郁郁之气,承担着很沉重的压力担子,在辽阳这里,这些人居然都坦然站在队伍之中,并不介意身边的人是小吏或是武夫,要知道,在江南等地,文风昌盛,为胥吏或是武夫的,多半是走投无路或是家传的贱业,真正的读书人根本不可能正眼看他们,更不要说大家平等相交,谈笑欢然相处的十分愉快了。

在辽阳这里,一切既定的过往的认识已经不大合用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惟功是感触最深的一个,他的一切,可谓真的是白手起家,一切都是自己亲手开创而成

第七百五十章教育

“孙承宗,苑马寺卿兼兵备道。”

“袁黄,苑马寺卿兼兵备道。”

“宋尧愈,苑马寺卿兼兵备道。”

“任磊,运盐使。”

“张思根,同知运盐使。”

“唐瑞年,同知运盐使。”

“赵士桢,同知运盐使。”

“徐光启,提举盐课司。”

一道道命令宣谕出来,这些官职,其实是已经上奏朝廷,在这里的宣示只是一种形式。在惟功宣布之后,便是将官袍取出来,直接交给当事人。

孙承宗等人,俱是百感交集。

他们或是举人,或是秀才,按原本的历史轨迹,可能有人已经中了进士,开始官场历程,也有人还在家读书,比如孙承宗,他真正开始官场历程是在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之后,徐光启虽然是万历九年就中了秀才,中进士时却也是万历三十二年,这中间的二十来年,日子绝不会好过。

袁黄,宋尧愈,这些人的命运轨迹,也是发生了极度的转变。

每个人都是绯袍在身,不论是运盐正使还是同知都是四品或四品以上,按大明典制就是穿绯袍,胸前绣云雁补子,这一身袍服穿上之后,整个院中前列顿时多出不少圆翅乌纱和绯袍玉带的高级文官。

“大人,这有点儿象那张军门固原阅兵图里的情形了。”

唐瑞年生性诙谐,在惟功面前也较为放的开,毕竟他算是内外都管的大管家,与惟功的关系亲密,自不待多言。

“不,”张用诚在一边,穿着特别赐给的麒麟服,微笑着道:“眼前的场面,比那图画里的情形浩大的多了。”

“那也是。”唐瑞年笑道:“哪一家军门能和咱们平虏比”

所谓军门固原阅兵也是当时很流行的一张图,持纹眉长刀,穿对襟棉甲的士兵列于高台之下,三军司命旗在左面高台上高高飘扬,固原巡抚位于高台之上,沿台而下是侍立左右穿着官服的文官和穿甲的武将,图画细致考究,是当时某军门的得意之举被画了出来。

而眼前情形,确实比那图画威风的多了。

哪怕是辽镇总兵李成梁,也不过就是纯粹的武将,麾下哪有这么多穿着绯袍的文官

辽阳,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军事经济一体的超级集团,说是藩镇,说惟功是真正的节度使,也并不算为过了。

对这一点,在场的人都是心知肚明。

“杨英明,苑马寺丞。”

任命实在太多,当然不可能全部由惟功读,后来换了军令司的张三畏来宣读,张三畏倒也敬职,声音宏亮的将所有任命读完,当然,是全部的七品以上的任命,那些八、九品的佐杂小职,一般是给各司处级或以下的事务官充当,这种任命,就不必在这样的场合来宣读了。

象杨英明就是那日负责安顿流民的中军部民政司移民局安置流民事务官,小伙子辽阳出身,办事谨慎而有锐气,给他这样一个六品显职,当然是为了激励这一类的青年事务官的士气,当然,也是与移民局这几个月格外劳苦,立功都不小有关系。

待各司官职任命完毕,场中原本不少穿着类似军便服的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