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几人,在来此之前就知道辽阳富裕,但也真的没有想到,辽阳会富成这般模样,一个府一级城市学院的教授,居然有达到年俸四千两的水平
在张居正禁毁书院之前,大明天下到处都是学校书院,当然水平有高低,规模也各自不同,最有名最大的当然是岳麓书院,但就算是岳麓书院也没有一年过百两水平的束修给教书的教授,至于各州府的“教授”,那是官职,有一定的品级,俸禄就更加可怜了,一年区区几十两而已。
这点钱,也就是勉强够生活,当然还得有额外的收入,那便是弟子们的贽敬。不过当时的风气是秀才只敬县官,比如封给知县老师四两,封给县教谕的只有一两,相差就是这么大,而且经常还有秀才不买本县学官的帐,学官也根本没有办法。
只有考中进士,点取学差为提学官,小宗师,才算是有一定的地位,但也根本与收入无关。
民间的教师,举人一级的一年有过百两的,那也是极少的富贵人家才有的手笔,乡村塾师,一年十几两银子加供吃吃住,也尽有老童生和不得志的秀才去做。
辽阳的这种待遇,可称是颠覆性的了,可谓真正的前无古人。
“大学堂上街了”武学院中,徐渭也是苦候这消息久矣。
李贽是他的好友,大学堂的教授中有不少是意气相投之辈,这些人多半不知兵事,所以徐渭也没有把人都弄到武学院来,他自己是个鬼材,数学底子原本就很强,现在几何物理也算入了门,兵学已经超过了以往的概念,完全不是啃几本孙吴兵法,看几朝武备志就能拿的起来的东西了,但无论如何,徐渭的心里不能不惦记他们,这无关功利,完全是学者之间的互相欣赏。
李卓吾是当世大才,徐渭难得佩服的一个人,这一次若是大学堂站错了队,后果自然是十分严重,徐渭也不能不担心。
他和惟功的一点交情,还真用不到这种事上。
“好在,他们发动了,我们也开始。”徐渭极其欣慰,脸上的笑容也不加遮掩,好在他平时就不是那种严刚沉毅的性格,人为鬼才,脸上的狡黠笑容,学员们可是见的多了。
第七百四十四章文武
听到徐渭的话,武学院总务处的人一声欢呼,顿时就是带着早就守候在操场上的学员纵队,立刻挥旗而出。
鼓号点声响了起来,学员们都是嗷嗷叫着,一起随军旗大步而出。
若不是徐渭的威望压着,这些家伙早就忍不住了。
外头已经是这样的景像,他们也算是准军人,就在这里老老实实的不动说是学员应该专心在学习之上,但那得看是什么时候
这种时候缩了头,以后怎么对面军中的同袍,怎么对自己的下属讲当日的辽阳之变时自己的表现
看着这些小伙子们,徐渭也是微笑起来。
他并没有固步自封,所以赢得了这些小伙子们的尊重,看他们急切出门的模样,若非是自己素来的威望,怕是早就爆动了。
说起来,当世名士之中,也就是徐渭能成功的掌管起武学院来,换了别的所谓“名士”或是“大儒”,根本就摸不着边,进不得门。
光是一个炮兵学说,怎么步炮配合,标尺规范,战场调整射矩,平时的训练科目的整编调整辽阳的火炮越铸越精良,已经出现了大曲度炮架牵引的炮车,炮身越来越轻,而整体越来越稳固,可容纳的火药量也增加,推射力加大,炮弹射击之后的杀伤力和距离当然也增加不少,战场火炮从标配四磅炮到六磅、九磅、十二磅都有,而且现在大量配给重炮,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很多东西,却是在武学院里就开始试验和推进了。
学校是罕有的可以在大校场内靶山里不停试射火炮的所在,将作司的火炮部门都已经透到城东南人迹较少的地方去了,毕竟一天试炮太多次,也确实过于扰民。
除了炮兵,还有方阵步兵,鸳鸯战兵,各类骑兵,每一类属的骑兵在训练科目上就是完全的不同徐渭在教导李氏兄弟几人的时候,感觉还是轻松写意,李家的骑兵战法虽然有自己的一套,但并没有脱离过去的范围,只是细节上和其余九边骑兵有所不同,这对学究天人的徐渭来说根本不算回事,而最让他伤心失望的就是李如松等人,有的表面恭谨,却无心向学,和自己学习只是一个面子上的事情,另外的连面子上的恭谨都办不到。
固步自封,洋洋自得,败家就在二十年内,这是当年他对李家子弟的评价。
而眼前的一切,自是与在李家时完全没有丝毫的相通之处。
学校风纪井然,纪律严明,学子们朝气蓬勃,一心向上,教授同僚少数是有志兵学的饱学之士,更多的是军中选拔出来的参谋型人才,都是聪明又肯干年轻人,最多年纪将近中年,在这些人的辅助下,这七八年来,武学院已经有两批学员毕业,有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进一步扩大了武学院的规模,现在在校的学子已经有一千五百人之多,比起当年的三百人左右扩大了五倍,而再过几年,规模便能达到三千人左右。
对辽阳未来的二三十万人左右的规模来说,这个军校未来的规划也是已经足够。
通信,后勤,骑兵,步兵,炮兵,诸多部门,尽在徐渭掌握之中,总兵官只是名义上的山长,每逢节庆和重大校庆,惟功会亲临本校,做一些福利发放的事情,使得自己的威望和影响保持在学员心中。
对这件事,徐渭也是心里明白的很这是惟功这个总兵官的禁脔所在,尽管他平时负责学校,但在升赏黜罚等事上,还是以惟功为主,而且每逢大会,惟功也是必定要请到场的。
对这一点,昔日傲气十足,抗上睥下的鬼才,似乎已经是改了脾气。
“学校一出,估计中军部也要收网了。”看着眼前情形,徐渭呵呵笑将起来。
中军部也确实要收网了。
学校出动的消息在傍晚时分传到中军部,孙承宗大感振奋,但听说是李植等人赶到辽阳的建议被张子谦接纳后的结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