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医学院不是问的纯粹的中医,看来也是和天文算术一样,都是学的泰西来的学问。
在大明的时代,没有经历西方的侵略和压迫,人们并不盲目仇视泰西人和那些洋和尚,象清季光绪年间,山西一省尽杀洋人,不论老幼一律杀绝的事情,在明朝绝不可能发生。
人们更愿学习,也更包容,当然,也有足够的自信迎击侵略而来的豺狼。现在澳门虽然已经设了总督府,但同时也接受大明的督管,每年还要上交两万银子的地租,虽然是葡萄牙人贿赂地方官的行径,但和割让土地和被迫“租借”,那是两码子的事情。
既然在科学理论上泰西有过人之处,那么从他们手中学习便是。从嘉靖年间学铸西夷的火炮,到万历年间西方的理论著作开始流入,到天启崇祯年间,大明政府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大量的欧洲机床用来铸炮造枪,而且雇佣葡萄牙人为火器教官,负责督导大明军中的火器部队掌握操炮和使用火铳的技巧。
在明军中甚至还有三百多葡萄牙雇佣军不论如何,明代的中国人还有包容之气,有自信,敢于承认不足和勇于学习。
象徐光启这样的儒臣,是堂堂礼部尚书,大学士,居然因为和西夷教士讨论学问而被吸引入教,还取了教名叫保罗,这样的事,要是在“我大清”是什么结果,不问可知。
眼前的这些书籍,全部是惟功请人从澳门带回,并且做了翻译,在刻版上也是精中选精,重新印涮了过万册之多,除了学校和军中要用这些教材之外,就是要把这些书籍流通全国,使得有识之士,最少是士大夫阶层,可以掀开眼前的迷雾和面纱,认识到中国在科学理论上的不足和落后,现在以中国的哲学传承是没可能建立一个完成的学术体系和传承了,那么拿现在西方的成就来为我所用,自然也无所不可。
其实就医学来说,现在的西医虽然已经摆脱了放血治疗一切的愚昧,但比较中医也强不到哪儿去,甚至就骨科和儿科来说,比中国还有不少落后的地方,医学院里,现在算是中西并重,一起发展,叫十来岁的少年开始学医,可以兼收并蓄,既把西方的心血理论和解剖成就利用上,可以迅速增进中国医生的发展,同时也能吸收中医中的有用部份,去除糟粕。
现在的军医官,毕竟是从民间聘请的多,外科和骨科拿手,真正的医学上的大进步,包括理论和实践,都还需要长久的时间。
至于眼前这些书籍,当然是李达的大儿子拿来哄他爹的多,不过有之前那些书籍在前,李达也不能详细考察,所以算是上了儿子一个小当。
“不管那么多,总之你好好去学,将来能做一个得力的有用的军医,也算不枉一生。”
第535章肃清
李家父子一边翻看书籍,一边吃饭,李达几杯下肚,再看着身边小儿环绕,心里自是说不出的快活惬意
以前哪里敢想有这样的日子,有这般的屋子来住
院里全部是青砖砌成的地面,墙基也全部是砖体,看着就干净,而且十分坚固,不必再担心哪里走了火,一烧便是整条街。
院里有排水的水眼,还有自家用的压井,用起来十分方便,不象以前,几百户人家用一眼深井,洗个衣服,都是几十上百人轮流担水,井口处就和菜场差不多的感觉。
屋子里也是青砖漫地,打扫的十分精洁,窗子是刚刚裱糊过的,雪白成片,头顶沿房梁也是裱糊起来,用的桑牛皮纸,看着就是满眼的舒服。
坐在坑上,下头是红木的贡桌,黄杨木的整套桌椅,有客来了,也不必一定要上坑,可以在下头坐着,从容叙谈。
厢屋里头,也是有新床,被褥,这种东西,在富裕人家是寻常的东西,在以前的军户人家,哪里敢去想
以前一家子几口人全挤住在三间破屋里,冬天到处漏风,室内冰冷之极,一家子缩在坑上不敢下来,需得李达不停的劈柴烧火,要不然就得冻死,被褥也是十来年不曾换得被面,里头的棉花都是已经成了破棉絮,根本不得保暖。
李达虽然没喝几杯,却是感觉自己要醉了。
不过,急促的敲门声响,使得他一下子清醒了。
“这是谁,怎么这般敲门法”
浑家也不在意,原本就在门口借着烛火光亮纳鞋底,这一下直接起身,三两步便到了院门处,将门一开,却是有几个兵士打着火把,神情严肃的站在门口。
“呀,俺家男人可是本份老实,绝不会干犯军法的”
门前的军官也不说什么,只是问道:“大嫂,这里是不是辽阳镇中左所千总部火枪分遣队队官李达的家”
女人吓了一跳,今天傍晚到天黑,亲眼看到有不少军官叫军法司的人给逮了,男人还拿这事开玩笑,现在要是叫人抓了去,岂不是现眼报
李达心里也是一惊,感觉心突突跳起来。
他一直觉得自己胆大如斗,头掉了不过碗大的疤,性子也一向粗鲁,在以前,就一直有操刀和人拼过的想法,不料想现在几个人刚一出现在自己家门口,还没有说话,自己便被吓了一跳,看来以前的那种鲁莽和不畏死,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算是身处底层的无奈之举了。
这么细致的想法他当然不会有,当时只是心里惶恐,脸上倒还撑的住,从坑上下来,大步踱到门口,昂首挺胸的道:“我就是李达,犯了什么事”
那军官用欣赏的目光盯了李达一小会儿,点了点头道:“还算是个有胆色的你换上军服,穿束整齐你枪带回来没有”
“回大人,带了。”李达看出来眼前这位最少是个千总或游击,胸口并没有铭牌,这就说明,要么是军情司的,要么就是其它保密单位的。
在辽阳镇,只有保密单位不公示铭牌,不过他们有自己的腰牌证件,如果需要出示的话,可以出示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当时的枪支管理也是很严格,每个士兵和军官的枪支都要登记在册,如果保养不当,枪支出现不该有的损耗时,直接保管人和该管军官就会受到惩罚。
除此之外,枪支并不禁人拥有,甚至部队淘汰下来的枪支会鼓励屯堡的农兵加以购买。
能加入屯堡的,都有初级的政审,性格和经历大致都有保障,能经历农兵训练打响火枪的,又是精中选精,服从性和性格都十分可靠,就算百人之中出一个害群之马,也完全不能和武装农兵带来的好处相比。
象李达这样的低层武官,自己的火枪只能自己保养,所以假期时也可以随身携带。
“带了就好,我们等你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