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调教大明 > 分节阅读 357

分节阅读 357(2 / 2)

不需要柴火,也不要日夜熬煮,只要将海水引到这些池中,不停的挥发,搅动,慢慢的由太阳,风力来将海水变成晶盐。

惟功用手掌捧起一捧,感觉到盐的细滑,如细沙一般,从他的指缝隙处不停的洒落下去。

同行的人,不少都面露惊喜之色,甚至难以自持。

在后世,盐是最平常的货物了,在清季之前,任何一个王朝,盐都是最硬通的商品,有好多王朝,盐铁是专卖,百姓不准经营,任何人不能擅自出售,明朝的盐法虽不如前代严密,也是控制的十分严格,贩卖私盐的抓着了一样面临斩刑。

而百姓的食盐,多是煮出来的粗盐,颗粒很大,价格又十分昂贵。

只有真正的有钱人,中产之上,才能食用从西部运出来的井盐,也就是后世所谓的青盐。细密,洁白,可以用来食用,也可以用来洁齿,在当时,细密的白盐是很难得的上等货色,有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买的着。

“这盐不比青盐差。”

孙可大与张思根彼此对视一眼,都抓起了一把盐来仔细观看。

“贩卖出去,可获重利”

“大人,这应该交给顺字行来专营。”

“顺字行就算了。”惟功摇头笑道:“官盐还好说,我们现在打算卖私盐,用顺字行的名义是给人口实攻击。这盐我会交给一个联合商号来做,辽商,淮商,两湖,山东的临清商人,济宁商人,各家有份,和顺字行的生意没有交流,专门暗中卖私盐。”

“大人的办法妙。”张思根想了想,极为赞同。

孙大可补充道:“开始时可以先创牌子,将这些盐再晒的细密一些,先高价卖,再一直不停的降价,给人心理冲击。”

“现在一斤盐均价已经到了一钱银子,十斤一两银子,这一片盐池,一个月就能日产万斤,整个盐场运作起来,一年千万斤可得。大人,这财源太大了。”

“整个两淮和两湖,南直隶,浙东,还有山东,河南,这些地方吃下来就成了,盐场最终达到一亿斤的规模就可以了。”

惟功说的这些区域,加起来最少有三亿斤的食盐盘子,以辽东盐的质量产量和价格,吃下三分之一,惟功已经算是客气。

至于盐商反扑,论势力,论实力,哪一条怕他们来打,放马过来便是。

“迟早全部控制。”张思根杀气腾腾的说着,众人闻言,俱是大笑起来。

惟功看着脚下的盐池,看着广阔无边的大海,也是很舒适的长吁了口气。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真的很好,如果上苍厚待他和大明,能让人尽情的发挥和发展下去,不止是辽阳镇一地,整个辽东,蓟镇,宣大,保定,山东,整个大明都会脱胎换骨,西北之地,也能过上可比现在江南地方的好日子,而江南等富裕的地方,也会因富而强,变的更加的强大。

整个大明,都是蒸蒸日上。

可惜他的眼中露出一丝凌厉之色,知道自己不能想当然了。

六月中旬的时候,惟功从宽甸返回辽阳。

在宽甸,傅廷勋已经几次提起要自请致仕,并且请辽阳镇派出新的宽甸参将来由他这个主官自请离职,朝廷不会怀疑有什么异谋,而惟功守备宽甸有责,由他推荐新的宽甸参将,亦是份属应当。

新参将是惟功举荐的话,那么宽甸就顺利成章的成为惟功真正掌握的地盘,这样也不算有违大小相制的祖制,只要惟功平时不干预宽甸参将的日常管理则可。

当然,这个规定,只能是具文罢了。

象几十年后毛文龙开镇东江,不论左协右协,还是毛文龙任用的海盖参将和宽甸参将,哪一个不是他的干儿子规矩是规矩,在大明,规矩立下来也就是叫人来破罢了。

不过,惟功婉拒了傅廷勋的好意老爷子越是想离开,则越不必叫他离开了。

倒是底下的五个游击,惟功到宽甸弹劾了两个,同时将材料交给在广宁的梅国桢,该管总兵和巡按一起参,走人是必然之事。

这几个家伙,太过贪婪,买树已经赚一份,仍然苛待军户,盘剥如吸血鬼一般,仍然勒索女真,制造不和,是以惟功将他们弹劾。

同时还有十来个备御,守备,千户,也是一并弹劾。

经过这一次动作之后,相信留下来的手会短很多,态度也会老实很多。

在宽甸,惟功是这样的大动作,辽南四卫除了一个倒霉鬼黄敬之外,反而是一个也没有动。这其中自有妙处,辽南是大军压境,屯堡林立,四卫等同架空,这样的情形之下,反而不必弹劾。

宽甸是以拉为主,反而要将一些不合作的赶走,剩下来的,自然就听话了。

等宽甸也军堡林立时,是不是换上自己人当参将,又要紧吗

傅廷勋倒是不妨留着,当一个标杆人物,这才是正上佳的选择。

“看这两边的麦地,已经收完了”

惟功离开辽阳时,官道两边的麦地才刚有一些显露出一点浅浅的青黄之色,但待他回来时,到辽阳附近时,已经看不到还有不曾收取的麦地,全部割的干干净净,连麦草都没有留在田地里头,全部被收割起来了。

“是收完了。”孙承宗满脸虬须根根翘起,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欢喜之色,他骑着一匹青色大马,迎上前来,第一个抢声回答。

第520章亩产

“平均亩产多少”

屯田司总司其职,屯堡的日常管理是屯田司在负责,但最为重要的,肯定是水利工程和肥料工程之后的田亩收成。

没有明显变化的话,屯田司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搞屯堡,将各行其事的私田改为公田,人人领饷银,替公家种地,这本身要有超强的管理和丰厚的回报才成,这小的回报是给屯堡的堡民,而大的回报,则是惟功需要沉甸甸的成绩真正的,拿的出手的成绩

“好,收成太好了。”

孙承宗笑的合不拢嘴,他其实是很会来事的人,万历年点了翰林之后教导天启读书,少年皇子心里就当孙大胡子是亲爹一样敬重,后来当了皇帝,魏忠贤和客氏得宠,阉党统一了楚党浙党等非东林的地域党派,集火对准东林,将一个个东林大佬扫的干干净净,最终也是没敢为难孙大胡子,在魏忠贤权势最大的时候,已经成为九千岁,生祠立的全国都是的那两年,孙承宗也是无人为难,后来还是自己在辽东感觉没趣了,自请辞职,也是安心回家,没有人敢找他的麻烦。

这么一个政治人物,办事是第一等的,也是很会来事,此时先是接了句话,接着便是笑着对张用诚道:“用诚兄,底下你来说。”

张用诚的脸上却是涨的通红,这几个月下来,他可是哪儿都没去,就安心在辽阳坐镇,每日就在总兵衙门调度,各司各处各营,到处都是他得协调,和侍从室,顺字行,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由他担着,但张用诚心里最着紧的,还是屯堡和粮食的收成。

不论顺字行赚多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