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2 / 2)

周超刚走,刘子秋便慢慢踱回屏风后面。屏风后面只有一身长衫的谢沐雨站在那里,活脱脱一个俊俏后生,刚才刘子秋和周超说的话,她都听得清清楚楚。看到刘子秋进来,谢沐雨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有几分激动:“皇上,你是在寻找紫砂壶”

刘子秋笑道:“这里没有外人,你不用称呼我为皇上。要么叫我哥哥,要么像秀儿那样叫我夫君。”

谢沐雨低下头,轻轻地唤了一声:“夫君。”

其实她和刘子秋并没有正式成亲,刘子秋也没有给她册封。但是自从那天刘子秋救她出险境以后,她便知道自己内心一直惦记着这个看起来有些无赖的家伙。可是,这个无赖的家伙对她真的很不错,居然为了帮她找一只紫砂壶,千里迢迢跑到义兴来,而且看样子要在这里停留很长时间。要知道,这个无赖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当今天子啊也就在听到刘子秋和周超对话的一刹那,谢沐雨彻底敞开了心扉。

“雨儿,”刘子秋轻轻把谢沐雨揽入怀中,“你的茶道可为天下第一人,但是还缺一套合适的茶具。等为夫找到紫砂泥,一定召集最好的工匠,为你炼制一套举世无双的紫砂茶具。”

谢沐雨忽然一惊,小声说道:“还望夫君以国事为重,切不可玩物丧志。”

“来,坐下说话。”刘子秋指了指屏风后面的一张长沙发,又道,“放心吧,为夫知道分寸。国家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家,国家的大事也不能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朝中自有魏先生他们作主,我只把握大方向就好。江南气候潮湿,适合种植茶叶。如果能寻找到紫砂泥,对于推广茶道也有莫大的好处,可以促进茶叶的发展,也会给江南百姓带来巨大的财富。”

谢沐雨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坐到了刘子秋身旁。

当时,胡床早已传入北方,许多世家大族都这样的家具。所谓胡床,其实和椅子颇为相像,只是要简单一些。一些世家子弟在自家后宅也喜欢坐在这种胡床上,但在外人面前,却总是要保持一种底蕴,必须席地而坐。而在江南的谢家,似乎对这种底蕴的要求更甚,就连一张胡床都见不到。不过,刘子秋下令打造的那些椅子已经和胡床有很大区别,坐在上面依然可以保持一种优雅的姿态,这些新式的椅子已经可以为谢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所接受。谢沐雨因为受了风湿侵袭的缘故,也愿意坐这种椅子。但和刘子秋挤在一张沙发上,挨得如此之近,还是让她泛起阵阵羞意。

刘子秋摘下谢沐雨的帽子,忍不住一声感叹。半个多月的时间,谢沐雨头上已经是一片青色。而这种清爽的短发正是刘子秋渴求而不得的发型,其实他的心里满是羡慕。

谢沐雨免不了又慌张起来:“夫君,是不是奴家的样子很丑”

刘子秋笑道:“哪里丑了,我喜欢还来不及。过来,亲一个。”

谢沐雨不觉大羞,低下头嗫嚅道:“要是让秀儿姐姐看到就不好了。”

刘子秋看了她一眼,忽然道:“秀儿还真是你姐姐。”

谢沐雨诧异道:“夫君这是什么意思”

“秀儿是你的亲表姐,她的母亲是你的姑姑。”刘子秋开始讲起了高秀儿的身世和各种遭遇,提到他和高秀儿在洛阳的生死相随,自己都有些激动。讲到最后,刘子秋又说道:“秀儿的这段经历很苦,你不要在她面前提起。以后,多和她亲近亲近。”

谢沐雨还是第一次听到高秀儿的故事。过去,她只当高秀儿是长山村的村民。她是世家大族的女儿,面对一个普通的村民,自然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优越感,即使那个村民当了皇后,也难以博得她内心真正的尊重。但是听了这个故事,谢沐雨的心思真正起了变化。这倒不是因为高秀儿同样出身高贵,而是高秀儿和刘子秋有过生死相依的那一段。这种生死相依比起她为保清白愤而出家的举动要感人得多。经此比较之后,谢沐雨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真正从心底接受了高秀儿。

第30章循序渐进

5du

家和万事兴,刘子秋深谙个中道理。现在对他来说,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历史上无数次的经验证明,后宫的安宁与否,往往关系着一个个王朝的兴衰。以刘子秋的眼光,当然能够看得出来,谢沐雨对高秀儿还有一点轻视。和谢沐雨不同,花云、林巧儿出身卑微,拓跋千玉、穆朵丽又是异族,她们都和高秀儿相处融洽,唯一的变数就是谢沐雨。

如果不是因为谢沐雨出家这件事,刘子秋或许还不会很在乎和她之间的关系,至少在当初,刘子秋也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小妹妹而已。但是,既然已经准备接纳谢沐雨成为家庭的一员,刘子秋就必须处理好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而首要的就是她和高秀儿之间的关系。所以,刘子秋才会向谢沐雨讲述自己和高秀儿之间的故事。不过,谢沐雨是个聪明的女孩,她很快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三天以后,周超兴冲冲地来到军营,手里捧着一大盆泥土,连声喊道:“陛下,找到了”

正因为刘子秋亮明的皇帝的身份,周超几乎使出了全身解数,发动了所有的属官和差役,以及四镇八乡的乡长、里正,终于在羊角山挖到了刘子秋所描述的这种紫色泥土。紫砂泥也分好几种,品质各不相同,但刘子秋已经顾不得再寻找最好的紫砂泥了。他当即又画了几幅图样,命人召集工匠。

在这个年代,陶器的普及程度远胜于瓷器,制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炼制陶器的窑场。紫砂器具其实也属于陶器的范畴,只不过这种泥土有些特别而已。因此,要烧制一套紫砂茶具并不是什么难事,就在义兴本地便可以完成,两天以后就有成品摆在刘子秋面前。

这套刚刚制作出来的紫砂茶具虽然粗糙,但是谢沐雨的茶道已经日益精湛,再配上明前的新茶、甘甜的山泉,泡出来的茶饮确实令人回味。

刘子秋自己抿了一小口,暗暗点头,笑道:“来人,赐虞世南、周超各饮一杯。”

虞世南长期跟在刘子秋身边,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近乎返璞归真的饮茶方式,也是摇头晃脑赞不绝口。周超虽然不太习惯,但那种清香确实前所未遇,又是刘子秋赐下来的,免不了也是称赞一番。

刘子秋摆了摆手,说道:“周超,这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朕打算在义兴设立官窑,专门烧制紫砂器具。朕便任命你兼任义兴窑监,一年之内,烧制出三千套紫砂茶具。”

周超吃了一惊,连声问道:“陛下,要这许多茶具做甚”

刘子秋笑道:“凡七品以上官员,朕要赐他们人手一套。”

要在南方发展茶叶生产,就必须让百姓养成饮茶的习惯。事实上,多饮绿茶,对身体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只不过人们暂时还不太习惯罢了。在很多年以后,这种饮茶方式终于传往全国各地,进而发展成一种茶文化,并且最终远渡重洋,风靡世界。刘子秋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提前而已。要让百姓养成这个习惯,必然要先从朝廷官吏、世家大族开始。有了皇帝亲自赐下的这些茶具和茶叶,推广就会容易得多。

推广饮茶文化,并不只是让南方的百姓多一条致富的道路,对于更好地控制北方和西域的游牧民族也有重大的意义。如果没有刘子秋的穿越,几百年之后,也会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