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 / 2)

“各位同道,老身一个妇道,按说是不该抛头露面。奈何老爷下落不明,也只好勉为其难出面暂掌大局。国舅爷与我的女儿当年便相识,富贵发达不忘旧日之约,还肯要我家这丑丫头,老身感动万分。老爷既是江湖中人,我家便也没有那许多规矩,什么良辰吉日,也无这许多讲究。趁着众位高亲贵友都在,就先把他们的婚事操办了,还请各位同道做个见证。”

群雄本以为刘夫人请大家前来,有什么要事,没想到是要提出嫁闺女。众人听说这喜事待客不收礼,自己既能省一笔路费,又能多蹭几天的伙食,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纷纷附和。郑国宝可不愿意把这事那么草率的就办了,更何况,自己是娶妾,不是娶亲,办婚事的规矩也不一样。再者,要办也是到大兴办,在这办算怎么回事,难道是入赘

倒是刘菁明白母亲想法,一扯郑国宝道:“你便应了母亲吧。娘只是好面子,在这按娶亲的规矩办了,将来说起来,便能说我是被你娶过去,不是买过去的。娘这也是为了攀上你的高枝,保住全家性命,你若是不答应,我便去和娘说一声,左右这事里已经累的你不少,怎好再牵连你。”

就在这几天时间里,言登山熬不住锦衣卫的刑法,已经全部招供。这其中提到他是从曲洋处花钱买的委任状,郑国宝便明白,为什么曲洋急着拉刘正风去报家仇,追杀曹贼了。毕竟一般人不认识曲洋什么模样,言登山却是认识的,只要到了厅堂叫出来,那曲洋就死无葬身之地。

正风则纯粹是倒霉蛋,要知道这中郎将的买卖,确实离不开帮手,一直到了后世,科技高度发达,某胡姓校尉身边还要带个姓王的帮手呢,何况是在明朝刘正风还算可靠,手艺又硬,曲洋自然不能把他留下。

刘正风自己也是做贼心虚,他除了与张大人勾结,买个参将做以外,当初曲洋与他八拜结交,可是送过他一张“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委任状。当时纯粹是觉得多个后路不是坏事,便也就收下,可如今这事要是败露,那可是妥妥的死路一条,因此刘三爷弃家而走,也是为了避祸。

要是没有刘菁,郑国宝大可拍拍屁股走路,不动手拿人,便算是对的起当初刘正风相助之情了。可是如今,这事他却是不得不揽在身上,当下微笑道:“说的什么话这事我还求之不得呢。当初要不是刘三爷吓走张芙蓉,我那些私盐,就要被那婆娘硬分走一半。而菁姐对我的好,我怎么会忘这次来便是为的这事,如今老岳母肯成全,我求之不得。就按岳母说的办便是,其他的事不必操心,自有我来承担。”

周末了,求推荐票。求收藏。各种求

第十七章暗流涌动

原本按着郑国宝的算计,是审出一份嵩山派参与民变的口供,拿这份口供去和嵩山派做做交易。毕竟彼此之间没什么大仇,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可如今,嵩山派三太保带着弟子告辞回山,怕是要写密折告状,这官司就只有打下去了。在锦衣卫红绣鞋、寒鸭凫水等手段的循循善诱下,言登山、刘汝国迷途知返,果断表示要站出来检举揭发深藏在大明朝内部的魔教卧底嵩山派,承认这次衡山起兵,完全是在嵩山派授意下的行为。

当然凭借这份口供和一些锦衣卫原创的证据,不大可能扳倒左冷禅。不过有了这东西,左冷禅想要扳倒刘家也不大容易。最大的可能就是彼此打烂仗,把官司搞成个马拉松,这也是目前来看,最好的结局。

另一方面,刘正风这一失踪,刘家宗族便有人蠢蠢欲动,想要把刘家的产业接管过来。刘正风虽然有两个儿子,但都不大成器,连收租子放印子这点小事,也做不来。读书练武,全无所长,刘正风一死,那些族人便不大怕他们,闹腾着刘家的家产大多是族产,如今刘正风没了下落,这族产该交出来归全族处置。

为了买官,刘正风在外面还欠了些印子,那些债主拿着债条上门,催促着还帐。若不是有郑国宝在,这刘家怕是眼看就要云散,倾家荡产。如今把这婚事一办,那些人就全都不敢再做声。连嵩山派都收拾了,还收拾不了你们如今言老太公、言登山那一大家子都在监狱里关着,国舅爷让他们咬谁,他们会不咬么自己身后又没有靠山罩着,被咬了那就不是入骨三分的问题,而是满门抄斩了。

按说衡山出了民变这种事,衡州知府不可能不闻不问,出于何种目的,他都要参与进来抢功才是。可是衡山知府杨守拙乃是个心学信徒,当初在何心隐门下听过课的。听说郑国舅在衡山,若是自己再上赶着带人赶过去,怕是要落一个攀附权贵,阿谀媚上的名声,这可划不来。因此他只好安坐在衡州知府衙门,来个稳坐钓鱼台,由着白斯文在衡山上蹿下跳的刷功劳。

这一日刚自散衙回后衙书房,却有亲信长随上前道:“老爷,今有衡山言家的子弟,逃出衡山,来到我衡州前来告状申冤,求老爷为他做主。人我已经安置好了,有状纸在此,您是不是看看”

杨守拙怒道:“胡说八道言登山聚众谋反,还有什么脸说冤枉二字你还敢接他的状纸,活的不耐烦了”

那长随忙道:“老爷息怒,这事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万不敢接他的状子。可后来一听,却不是那么回事。言、刘两家早有积怨,民间械斗也是寻常事。郑国舅与刘家的闺女司通,硬要为刘家出头,诬良为盗,把械斗说成叛乱。且又攀扯言家各房子弟,勒索钱财,谋夺他家的产业。稍有不从者,便被活活打死。更派出手下,硬要言家人承认与什么嵩山派有勾结,只要不肯承认,便动用酷刑拷打。这言家子弟拼了性命才逃出来,特来向老爷告状,您看这状子”

杨守拙心中一动,他对这长随的品行十分了解,多半是收了告状人许多好处,才肯说这一番话。不过这不是重点,不让他们收钱,谁吃多了给你当长随问题是,衡山民变这事,自己从中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相反,还有可能因为牧守无方,而影响考评。如果自己能抓住言家上诉这次机会,说不定就能变坏事为好事。

权贵勾结劣绅欺压良民,谋夺田产,地方官不畏强权,犯颜直谏,这对于自己的声望,是非常有用的。朝中一众君子们,对这郑国舅风评极差。再有太子之争,便是自己最后还是被罢免官职。外人就不会说是我牧守无方,而只会说是我触怒权贵,如此么,便是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只是这事,自己一个人做未免还是势单力孤,湖广巡按张四海,如今正在武昌,还得联合他一道,行事才有把握。

想到此,他一点头道:“我既然身为一府正堂,衡山治下也是我的子民,我怎能任由权贵外戚任意胡为你且前往衡山县走一遭,衡山锦衣卫小旗,当初也曾在夫山先生门下聆训,与老夫也勉强算个相识。你去他那,要一份他的呈文,只说是要为民请命,他万无不从之理。回头再把这呈文和状纸给我,我自有用处。”

郑国宝自然不知,有人开始要针对他下手了,还是依旧忙着为刘正风善后。那些江湖豪杰,参加完了婚礼,自然就得打发走,否则天天在这吃,得多少粮食这帮人帮着郑国舅对付乱贼,也有人有着自己的算盘,比如潘吼,求的就是两淮盐引三百张,何三七求的是个铺面,曲江二友则是想补个锦衣卫的身份。莫大先生,则想着从群玉院的收入里多分一成,划拨衡山派公帑使用。

当然他们也不是白要,比如潘吼要三百张盐引,里面就有一百张是要回扣给国舅的;何三七的铺面也是算在刘家名下;曲江二友这锦衣身份,也要给国舅鞍前马后做个帮手,至于群玉院的收入,则直接被刘菁就拍了回去。成亲后,刘菁的胆子比过去更大了几分,直接就道:“我两个兄弟要吃喝玩乐,我们这些女人也要胭脂水粉金银首饰,全靠群玉院的小娘迎来送往,为我们赚钱,若是给了莫师伯,于我们有什么好处”

郑国宝道:“菁姐说的有道理,那就干脆这样,让衡山派再往刘家派几个护院,然后群玉院的收入多分他们半成,将来我是要走的,闹的太僵了不好。”

刘菁对自己丈夫的话,倒是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