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砚的砚体分上、中、下三层,由砚盖、砚台、砚座和油灯共四套件组成。三层之间,以子母口相扣相连,合为一体。砚可以倒置,底、面如同笔洗,三层可以拆卸组合,使用时不仅十分方便,而且各施其能,还易于携带及收拾保管。
在这天寒地冻的北方的冬天,砚台磨墨以后,就会结一层薄冰,用笔去舔墨,笔和墨因冻结也会粘在一起,字就写不成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暖砚可以防止墨水冻结,桑田有自信谢清一定会对这方砚台另眼相待。
谢元修看见她的这方砚台都有刹那的愣神,拉着她的手问她,“这是你做的”
桑田有些小得意,亲手将装有暖砚的匣子交给谢元修,“这是纪大师作品,特来孝敬谢大老爷。”
谢元修拉过她的手,感觉到她原先细腻柔软的手在某些关节处磨出了薄茧,他吻了吻她的手,感动于她为他所做的一切。
“桑田,我一定不知道我有多迫不及待把你娶回家。”
桑田被他抱着,在他怀里蹭了蹭,“我可就给你半个月时间,如果你半个月不来别庄接我,你这辈子就接不到我了。”
谢元修拉她走出屋子,对她道,“我虽然爱做冒险之事,但是我绝不拿你冒险。”
护送桑田去别庄的马车停在了肖家门前,点珠早已张罗下人将桑田不多的行李搬上了马车,桑田最后一次问点珠,“真的没有萧副使的消息”
她应该和萧狄告个别的她曾经和他说好的不过估计只有她当真了吧,萧狄早就应该忘了
如果谢元修真的会娶她的话,那她以后就再也不会回到萧家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告别。她在这个时代的朋友不多,萧狄勉强算一个,如果以后再也无缘得见的话,她心里也会感到很遗憾。
可是她已经用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去找萧狄,甚至不惜拜托那个王公公,可是最后萧狄还是没来
哎,萧狄,再见了。
谢元修送桑田上了马车,又目送她的马车离开自己的视线。
马车走了一会儿,仍然没有转出小巷,桑田忍不住撩开车帘子,仍然依稀看到谢元修站在萧家门前驻目远送她的样子。
不知怎么的,她心里忽然有些不安。
“点珠,你有没有发现谢大哥怪怪的”桑田侧头问点珠,“是我多心了么”
“我也觉得呢真是想不明白,谢大夫娶您之前为什么一定要让您离京一趟呢”点珠也点点头,“您是不是太好骗了啊我总觉得谢大夫那样心思那么重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有理由的,他叫您离京,肯定有他的理由。也就是您傻,那么听他的话,万一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呢”
桑田若有所思,倒不是她信不过谢元修,只是她的直觉告诉她谢元修一定有事瞒着她,“你说的对,他做什么事肯定有理由。”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十七章
谢清虽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但凭着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好名声,他这八十大寿办的比真正的达官贵人还要热闹。
酒席摆了五六十桌,能上桌的都是事先得了请帖的。请帖名单是谢轩拟定的,请的都是与他们谢家有往来的权贵和富豪,还有与谢元修同在太医院任职的有官位的医官。除了事先得了帖子前来贺寿的人,还有不少未被邀请的不速之客。
这些不速之客多是乡亲邻里和受过谢家恩惠的平民百姓,因为贺寿的人实在太多,眼见有些控制不住了,到了后来,谢轩下令:没有请帖的人不得入内。
好心祝寿却被拦在门口的人不干了,在外面骂骂咧咧,谢清后来听说了外面的动静,拄着拐杖亲自出来向那些乡亲父老道歉,并承诺改日再摆几十桌向大伙赔罪,并为来者分发了一些同德药堂的补药,大伙这才散了。
谢老爷子因为寿宴这段插曲很不高兴,没给谢轩什么好脸色。谢轩心里委屈的很,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觉得谢清向乡亲们免费赠药会带给同德药堂不小的损失。
谢轩陪着谢老爷子去答谢宾客,谢老爷子虽然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但精神头依旧不错,几乎是每一桌都去敬酒,谢轩小声劝他,“父亲,少喝点吧要不咱们把酒换成水这么喝下去可不行”
谢老爷子因为谢轩这句话又不乐意了,当着外人一点面子都不给谢轩,斥责他为人奸猾,还是谢瑜在中间打圆场,这脸上才没闹的太难看。
谢元修没有跟在老爷子身边,而是去招待那些太医院的医馆,金洪过来对谢元修耳语了几句,谢元修无奈道,“老爷子为人耿直厚道,自然不会以水代酒,你去吩咐厨房准备醒酒汤,我去看看。”
谢元修叫众位同僚好吃好喝,自己先失陪一下。说完就和金洪跑到了老爷子身边,此时老爷子正在和几个御药房的主事说话,谢瑜见谢元修来了,识趣的将老爷子身边的位置让给了谢元修,自己站在谢元修旁边。
谢元修对谢瑜笑笑,这个三叔和自己的爹也不是一个肚子里爬出来的,但是这个三叔的性子最像他爹,尤其是在识相这一点上。
谢元修一来,众人和老爷子寒暄的话题又多了一个,纷纷夸赞老爷子这个嫡孙出息,给谢家长了脸面,将来谢家后继有人云云。
其实大家都知道,谢轩才是谢家如今的管家,可大家自动把他忽略了。
谢轩平时做生意都是和商户往来,所以商户和谢轩熟络一些,但商户和谢轩关系好不代表他们敢得罪谢元修,可世家出身的官户就不一样了,这些人骨子里多是看不起这个兴风作浪的庶子的,所以言谈间压根就没把谢轩当回事。
谢轩被冷落在一旁,加之刚刚被老爷子训斥,脸色很不好看,紧紧攥着拳头。看着他笑的春风得意的侄子,心里不住的冷笑,看你得意到几时
酒敬了一轮,终于开了席。谢清、谢元修和谢轩坐在主桌,同桌的还有吏部侍郎乔先,御药房主事安豹,还有几个和谢清交好的世家老爷。
席间,众人谈及同德药堂大名鼎鼎的益气丸都是赞不绝口,乔先道,“我听说皇上和皇后娘娘吃了这益气丸,都说这是仙药,既然如此,谢老何不多生产一些益气丸,也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好处。”
谢清道,“这益气丸混配了四十四种珍贵药材,而这些药材多是从西域进口,一年也就运送那么一次,没有那么多原料啊”
乔先:“那可真是遗憾。”
这时,谢轩插嘴道,“不过今年同德会多做一些益气丸。说起来,还多亏了元修和那帮西域蛮子周旋,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竟从那伙西域人那里买来甚于往年两倍量的药材。看来以后和西域人谈生意还是得元修来,我老了,可是斗不过那帮蛮子了。”
谢轩不可能不知道谢元修是用什么方法才从西域人那里买来那么多药材,他唯一好奇的是他这个侄子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思来想去,恐怕是背后有温家撑腰才敢如此大手大脚。既然他谢元修有钱,那么以后就让他花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