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朱七娘和林守平回来了,方清越就是再过来,也已经见不到林琪的面了。
朱七娘和林守平这次回乡过年,过的很是愉快。
以前的时候,林老太太看不上他们俩口子,不仅欺负他们,还没给过他们一句好话,现在他家富裕了之后,林老太太看他们时,脸上也有笑容了,说话也客气了。
杨氏和张氏以前和朱七娘是吵闹不断,现在由于林守平一家教他们制糖致富了,自然也就不和朱七娘吵架了。这次回去,杨氏和张氏都极力邀请朱七娘夫妻住她们家。
所以说,朱七娘这次回乡,过的极为舒适。
可相比来说,李诗容一家就不受待见了。
虽说林守祖家也学了做糖果,可李诗容自认是书香门第的女儿,是不屑做这种粗活的。林守祖是一心找门子,往县衙里钻,想当个师爷幕僚什么的。他家孩子们又小,没有几个能帮上忙的。所以真正做糖果的人,只有一个苦命的琴娘。
可琴娘还要忙着做饭刷碗,洗衣打扫,伺候李诗容,还得哄孩子制出来的糖果,实在是少的可怜。
是以,这一家子守着挣钱的门路,整整一年也没挣下几个钱。
回乡过年的时候,同样是儿子,林守平拎了大包小包一大堆年货,而林守祖一家则是两肩荷一口,空着手去的。
这让本就对他们一家有所不满的林老太太更生气了,再加上李诗容摆的谱比她还要大,打骂琴娘这个妾时,那声音大的恨不得让全村人都听得见,这就让林老太太对李诗容厌恶到了极点。
不想和这个讨厌的小儿媳天天相对,才正月初三,林老太太就将他们打发回来了。
自己在婆婆妯娌面前得了脸面,以前一向得宠的弟妹却成了被讨厌的对象,这让朱七娘心情极为愉悦。
刚一回到家里,她就来到后院,迫不及待的想和女儿分享自己的喜悦。
可惜她说的很兴奋,可女儿却一直微微的低着头,不再如从前一般,小眼睛亮晶晶的盯着自己,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直到了今时今日,朱七娘这才恍然发现,自己这个女儿,已经很长时间没和她亲近了。
从心而论,朱七娘对这个女儿的感情,并没有对别的孩子那样深,即便她挣来了钱,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在一个家庭里,第一个孩子和最小的那个孩子,总是格外的受到父母的关注,而中间的孩子,则是得到父母关爱最少的。
在朱七娘心里,大丫二柱,分量是极重的,因为他们分别是她第一个孩子和第一个儿子。六柱的分量也不轻,因为他是她最小的儿子。
而排位在中间的三柱四柱和五丫,则是她最为忽略的,甚至有的时候,她自己都说不明白,他们是怎么长大的。好象她只生下了他们,然后让大丫和二柱带着他们,他们就这样长大了。
孩子多了,不可能一碗水端得平。
总有的孩子,受到的宠爱多一些,还会有一些孩子,得到的关爱少一些。
而五丫,排行中间,又是个女孩,在朱七娘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林琪穿越而来,赚钱改变了家庭状况的话,五丫最后的结局绝不会很美好
朱七娘惊诧于女儿和她的生疏,正当她想和女儿好好谈谈的时候,六柱闯进来找她,说家里来客人了。朱七娘只得放弃了与女儿沟通,去前院待客去了。
而这次错失,却让她们母女的关系,一直僵持了下去。
正月里,林琪的日子过的还不算无聊。
前来探亲的女眷们,总是要来后院休息吃饭的,林琪虽不满朱七娘,但也不至于在亲戚面前给她难堪,所以很配合的招待客人。
由于林琪礼仪周到,待人热情,竟然成了无心插柳,在亲戚中博得了极佳的口碑。
当下就有几份前来提亲的,都被朱七娘用那个算命的话打发了。
方清越从四柱嘴里听到这件事时,笑的嘴都咧耳朵后面去。
出了正月,林琪再一次空闲了起来,抄书抄的烦死了,她索性放下笔,跑去和半夏一起熬糖玩。
怕浪费了半夏的劳动力,朱七娘特意让林守平在后院垒了锅灶,让半夏在没事儿时制糖。
林琪也没有制要卖的糖,而是着力于发明新产品。
后世有那么多糖果,什么软糖奶糖酥心糖,,棒棒糖,太妃糖,酒心糖,等等,种类繁多,多不胜数。
林琪先挑选了最容易做的棒棒糖,结果是毫无疑问的成功。
除了棒棒糖之外,林琪最大的成功是,她将软糖给制出来了。当然了,她制出来的软糖,是最简单的那种。
虽说简单,可在这个社会,软糖可是一个大发明了。
林琪本想把这个方法教给二柱他们,可一想到朱七娘,她又打了退堂鼓,算了,等等再说吧
进入二月以后,千盼万盼的林琪终于等到了方清越送过来的信息:教她琴琪书画的师傅已经找好了,只等着她来上课就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苏你妹的长评,这还是本文第一个长评,衷心感谢,这篇长评,带给了我一天的好心情,谢谢
、第75章
方清越大概早就和朱七娘说过这事儿了,所以对于林琪再一次拜师学艺,朱七娘也没有反对。
也是从这天开始,她不再锁后院的门了,不过仍是一再嘱咐半夏,要时时刻刻跟着小姐,千万不要让她和陌生男人说话。
林琪站在旁边听着朱七娘对半夏的嘱咐,只是静静的盯着窗外,没有说一句话。
今天是林琪第一次去拜师的日子,由于先生是方清越介绍的,所以方清越特意请了半天假,陪林琪去见先生。
走在路上,方清越一再嘱咐林琪:“这位先生有点特别,如果你不想和她学,你给我使个眼色,我会带你回来的,以后再找个合适的。”
听他这话风似乎有点奇怪,林琪不由追问道:“她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