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2 / 2)

四柱毫不迟疑的说道:“行,扣吧。反正我要读书。”

朱七娘一拍桌子,定了价:“一天扣你二十文,不多吧你要在家做糖,挣得钱可比这多多了。”

四柱坚决的点头了。

“那你爱去就去吧,反正娘还是那句话,我不乐意你读书,五丫愿意给你出这个钱,以后你就是考上状元了,也记着五丫的好,不用记娘的好。”

见朱七娘同意让自己读书了,四柱抱着书包和银子,已经快乐疯了。

他这边正高兴呢,三柱却忽然道:“娘,我也想读书”

他这一句话,却如石破天惊般,把大家都吓住了。

四柱说要读书,大家都不意外,因为他天天把这事挂嘴边,家里人早就都知道了,可三柱不声不响的,从没表露过心迹,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心里竟然还藏着这个念头。

朱七娘一反应过来后,立刻大声嚷道:“不行,你瞎凑什么热闹赶紧的好好给我在家熬糖”

三柱的眼睛死死盯着朱七娘,倔强的与朱七娘对视,毫不退缩:“娘,我也要读书我喜欢读书,不喜欢熬糖”

他说的话,速度不快,一字一句非常清楚,但正是这不紧不慢的速度,显示出了他更加坚强的决心。

说实话,在这个家里,三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人。

最大的那个孩子和最小的那个孩子,是最得父母喜欢的,而中间的,往往是不受重视的。就连林琪,对这个三哥也没太过关心过。

朱七娘见三柱敢和她对抗,不由又气又怒,张口就骂道:“读书读书,读什么书啊你五叔那个吃亏的例子就在眼前,你们还往那条黑道上迈。你们都大了是吧一个两个都不听话了,我这个当娘的都管不了你们了是吧滚,你们都给我滚,就当我养了一群白眼狼你姐长大了,不要娘了,你们也长大了,也不要娘了是吧”朱七娘又想了过继出去的大女儿,一时间,泪珠再也忍不住,滚滚而下。

三柱见娘哭了,赶紧过去安慰朱七娘:“娘,我不是白眼狼,你啥时候都是我娘。”

朱七娘使劲一推,就将他推一边去了,怒吼道:“滚一边去,你们这群小白眼狼,可说你们大了,能指望你们干点活赚点钱了,没想到你们一个两个的,都要去读那什么破书”

三柱差点被朱七娘推了个大跟头,不过他站起身来后,仍冲到了朱七娘面前,拉着朱七娘的衣服道:“娘,你就让我去吧,大不了,你也扣我的工钱。等我以后当了官,娘,我拉一个房子那么大的元宝来孝敬你”

朱七娘听他说的夸张,那哭声就忍不住小了下来,哽哽咽咽道:“娘不稀罕那么大的元宝,娘就想你们多挣点钱,早早娶个好媳妇成家,娘这一辈子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三柱,听娘的话,别去读书了,在家好好熬糖,啊”

三柱很坚决的摇头:“娘,我不做糖,我要当官。”

朱七娘见儿子想瞎了心,也很坚决的放下一句话“你都十岁了,读书太晚了,我不会同意的”,竟然抽身走了。

林琪在旁边,目睹了三柱迎难而上,对朱七娘又哄又劝的一幕,心中微微一动。

三柱是个心思深沉的,从他有读书的心思却连家人都瞒的死死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他不怕困难,又能吃苦,这样的人,如果能当上官的话,肯定会在官场上走的很远。

可有一条,这种人,如果太过于急功近利的话,是很容易走偏门的,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族之灾。

到底,是让他去读书好,还是在家熬糖好呢

林琪在心里反复思量。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苦日子过去了,好日子要到来了。本来这章就要写长大一点了呢,结果忘了四柱上学的事儿了。

估计昨天那一章,又有好多弃文的朋友,唉,生活嘛,总是要经过无奈和挫折的,穷日子哪有一帆风顺的

、第44章

朱七娘走了,剩下了四个柱子、林琪和林守平。

四柱瞄了三柱一眼,偷偷的拎起书包拿起银子,拽着林守平出去了。

不用想也知道,愿望得以实现的四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学堂了。

三柱也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林琪,林琪无奈的苦笑:“我这才分了几天银子啊,能拿出十两就不错了。”事实上,林琪已经分了十几两了,但二十两,还不够。

三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一脸平静的缓缓坐了下去,竟然又开始吃他未吃完的饭了。

难道他不伤心吗

弟弟去上学了,他不能去,怎么着也得伤心一下吧

二柱拍了拍他的肩膀,劝他道:“三柱,咱都和娘要工钱去,咱们俩一起攒钱,很快就能攒够上学的钱了。”

三柱倒没有太过气馁,一边吃着一边道:“嗯,我也是这样想的,慢慢攒钱,有钱了就去读。”

林琪此时倒有点后悔了,如果不让四柱去名师那里读,自己那点银子平均平均,应该能让他俩凑合着找个一般的夫子了。

林琪看着脸上无事,眼神却坚决无比的三柱,心里不由暗暗的叹了口气。

前世的时候,十岁的孩子们就知道要好看的衣服好看的书包好看的文具,蹦蹦跳跳的无忧无愁,可眼前,这个十岁的男孩子,眼中跳跃着两团小火苗,已经想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了,这,也算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一种表现吧

不忍看着一个孩子的希望破灭,林琪起身去了朱七娘房间。

朱七娘正在裁包糖果的纸,剪刀剪过一叠厚厚的油纸,咯吱做响。

林琪走过去,一边帮她归拢油纸,一边说道:“娘,要不,也让三哥去读吧读得好,是他的造化,读不好,这辈子他也怨不着你。”

朱七娘头也没抬,冷冷的甩出一句话:“你不用说情,这事儿门都没有。你五叔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读了十几年,除了白搭几百两银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