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仙 > 分节阅读 2556

分节阅读 2556(2 / 2)

粗粗算一下,以一桶原油五十美元为例,一吨油差不多是七桶,也就是三百五十美元,按当时的汇率,大约是两千八百多人民币,七吨的话是两万块钱。

而一百吨煤,按一吨煤一百五算其实北崇买煤,每吨都过两百了,那就是一万五,再加上运输、设备、人工和电力等,搞出来就是赔钱了。

但是出三吨油的话,价值差不多九千人民币,三十吨煤在北崇也才值六千,设备再粗陋一点,人工低一点这就能挣钱。

上面的换算关系只是一个简单比喻,数据并不准确,设备设施要搞精致,那花的钱就海了,总之就是一个意思,油页岩的出油率越高,能耗就越高,对加工的要求也就越高。

这就形成了粗加工能赚钱,精加工要赔钱的一个局面,当然,若是做到极致的精加工,也不会赔多少,这也是碧涛煤焦油深加工厂能活得很好的缘故精细化工烧钱,也赚钱。

还是那专家的话,小打小闹赚钱,搞大了不赚钱,除非你能投资一百个亿以上这可能也赚钱,但不是一定的事。

陈太忠一直琢磨的,就是搞大规模的油页岩开发,想的就是项目成了以后,生产可能是赔钱的,但这有个能源安全问题,不能太看重成本,而且建设过程中,北崇会极大受益。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搞小的油页岩加工,而白凤鸣也没在这一点上提示过他,所以一直以来,他就觉得油页岩这个项目,只能国家搞,而且挣钱的希望渺茫。

不成想阳州油页岩消息一见报,不少人打电话过来问,能否在阳州投资搞这个,陈区长初开始是大为惊讶:想个人搞油页岩开发,我艹这话我都不敢说。

第3919章顶风作案

当然,陈太忠的困惑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打听投资的人,要落实政策的问题。

一听落实的是环保和销售资质的问题,陈区长就反应过来了,我去年买了个表,哥们儿自己都没考虑搞小煤窑,你们就敢瞎惦记

这个性质,其实比小煤窑还恶劣,关于小煤窑的危害,前文有过介绍,由于手段落后,开采率就是百分之十几,其他的煤炭资源就浪费掉了。

而大规模正规开采的话,开采率可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多一样的,成本会高一些,但是资源浪费得少,回填规范的话,可以二次开采,小煤窑回填的极少,更多是封井,就算他们回填,谁又敢相信

而油页岩这样低级开发,不但浪费资源,还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当地政府不追究的话,还会好一点,一旦追究那就没跑,所以投资方要落实污染问题。

其实污染都是其次的,这个经济挂帅的年代,说污染就太矫情了想发展还能怕污染投资方主要考虑的是销售,地方政府允许大明大方销售吗

至于说油页岩的炼油技术,是不是被人掌握了,那就是那句话,大才在民间。

比如说,今天上午,高云风都给陈太忠打来了电话,“太忠,你们北崇听说有油页岩,含量还挺高的,咱哥们儿能不能搞一搞。”

陈太忠就挺奇怪了,“这点小钱,你也看在眼里”

“这可不是小钱,这是石油啊,”高云风听得就笑,“陕、西那里,多少油老板发财了,你放心,我手边有这样的人,绝对炼得出油来。”

陕、西那边土炼油挺多的,其实他们是小油井偷油,把原油炼成汽油柴油。

这属于原油的分馏技术了,但不是很规范振鑫集团搞的加油站,之所以被许纯良、高云风和陈太忠等人合伙拿下,固然是因为利益的原因,可直接起因,却是丁小宁的奔驰车加油被坑了,那就是因为振鑫加油站加了土炼油以次充好。

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就不说了,但是民间真有人凭土设备炼油的,那么从油页岩里炼出油来,也不是多难的事儿。

其实高云风这个电话,说明了三个问题,首先这个技术不是很难,这是已经分析过的。

其次,炼油、卖油是暴利否则他不会打这个电话,高公子在天南不少赚钱的门道。

第三,就是那些土炼油出名的缘故了,那是黑市,国家不允许冠冕堂皇销售,只能偷偷摸摸地卖,所以卖不起价钱,赚不了多少。

而赚不到多少钱,就导致销售方不能把油的品质搞得太好,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循环。

简而言之,那么多人对油页岩感兴趣,一个是有土法炼油的技术,一个就是图着搞个名正言顺的项目,大明大方地卖油,真要搞好了,那确实是一本万利的。

至于说这个环保的问题嘛,地方政府不追究是最好的,真要追究的话咳咳,你懂的。

陈太忠也正是因为这些电话,逐渐地摸清了那些人的想法和意图,也意识到了自己思维的误区,说实话,他真的有过动摇国家不给钱,哥们儿自力更生造福老百姓了,至于说污染什么的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但是想来想去,他总觉得,国家的资源不能随便浪费,他也希望自己离开的时候,北崇依旧是一片碧水蓝天其实戴着防毒面具,也能活一辈子,可是,能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不是更好吗

他拒绝了高云风,也拒绝了支光明,但是他心里一直在骂自己傻逼你能做一届北崇的领导,能做一生北崇的领导为此得罪了这些俗世中的朋友,值得吗

可是他又不能阻止这种事发生和蔓延,心中纠结,可想而知。

所以他对中石、化的人很不客气,挂了电话之后,心中的郁结依旧不能纾缓,说不得抬手拨个电话,“石门村的贩毒案,查得怎么样了”

石门村的罂粟,是陈太忠心中的痛,他第一次去石门,就看到了罂粟的残枝,而石门又是如此地贫困,临云乡的老书记王鸿都暗示了你不要去了,就算去了,视而不见吧。

所以当时陈太忠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但是他心里的痛,无以言表,甚至他这一世真正意义地抽第一口烟,都是在石门村不远处的那个小山坡。

今年他再三强调,坚决不许种植罂粟了,既往不咎,为此区里还开了大会,可是前两天,有人给陈区长写来了匿名信,廖大宝打开一看,赶忙汇报领导:石门还在种罂粟。

陈区长知道消息之后,没有考虑匿名信的真伪,也不是第一时间展开调查,他先是查一查今年的各项事务,然后就有点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