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仙 > 分节阅读 1881

分节阅读 1881(2 / 2)

没错,陈主任是不管他干什么,但是李村长心里知道,自己必须拿出点东西来,否则那就太不会做事了起码投资方案让老村长过一遍,也能帮着找点毛病。

陈太忠是不想管细节,但是人家上杆子求他审核,他也不能不闻不问。

事实上,他自己也有过问的欲望毕竟东临水的信息太落后,他只是担心自己一旦插手,下面真的办事不利导致投资失败,人家就有理由往他身上推了。

李村长调研出了结果,就要来省会面见陈主任了,村里的钱不宽裕,他特地是坐了长途车换乘火车赶过来,高速路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可坐火车足足花了三个多小时。

陈太忠赶到广场一路电车站牌的时候,看到李村长和老支书在寒风中正袖着手,蹲在地上东张西望,旁边是一两个灰色的斜纹革质旅行包,七八十年代常见的那种长条形的,上面还写着“上海”字样。

看得出来,这二位是使劲儿往庄重里打扮了,但确实是跟喧嚣的省会格格不入,李村长穿的西服还是四五年前那种明边的款式这么冷的天穿西服

老支书更过分,嘴里居然叼着烟锅子,虽然说顶头的锅子是玉的,也擦得挺干净,据说是传了十几代的东西,可是那烟杆真的没法说了。

“喂喂,别乱磕,来车里磕,”陈太忠见老支书猛吸一口之后,烟杆奔着鞋底去了,忙不迭出声提醒,“逮着可是罚款呢。”

“不能吧”老支书硬生生地止住了动作,然后拉开车门坐上来,看看奥迪车里干净豪华的座椅和脚垫,又看一看车外的公路,“这里面比外面干净多了啊。”

“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陈太忠随口解释一句,看到李凡是拎着两个包打开后门上车,他才又问一句,“你们这还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好歹来一趟省城,我上次来都是二十年前了,”李凡是呲牙笑一笑,“乡里的意思,是让我们去农科院、林科院都看一看,要是有合适的苗种,就记下来。”

一边说,他一边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白纸递过去,“陈主任你看一下,这是村里老少爷们儿一块儿想出来的,有啥不成熟的地方,你尽管批评。”

“那就找个地方先住下吧,”陈太忠也不着急接那纸,他想了一想,自己还真没什么太合适的地方安置这二位,于是撇一撇嘴,驱车直奔临铝驻素波办事处。

临铝办事处的人对陈主任也不陌生,见他要安排两个农民入住,就表示说费用啥的回头您跟范董算吧不过这二位想住到上面几层也不方便。

陈太忠大喇喇地领了这个情,其实所谓的办事处,为的就是自家人办事方便,你这房间没人住,空着也是空着关键是东临水的人确实穷,省一点是一点了。

第2888章新农村的发展上

不得不说,人民群众的想象力,不是一般的丰富,李凡是这次拿出的方案,还真是不错。

先让陈太忠眼睛一亮的是,李村长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的口号,这就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思路,是的,李村长没有一味地求大求全,而是走了“突围而出”的方式。

突围的方向,就是抓好现有的农牧业基础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可不是修路什么的,而是说要抓好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说脱粒机、冷库之类的甚至还要买一辆大卡车。

东临水的农副产品,从来就走不出红山区甚至大部分止步于白凤乡,这就极大地制约了村子的发展,这道理很浅显:货物卖到乡里的利润,肯定赶不上卖进市里。

但是小农经济的情况下,指望每家每户都把不多的产品卖进市里,这也不现实,村里倒是有一辆大卡车,但那是两家人凑钱买的,帮凡尔丁拉水泥的,偶尔组织一趟往市里运货,收费可也不少我们牺牲了自己赚钱的机会,乡亲们你们也不能让我们亏本吧

这种情况下,货物装载量就上不去,也只有村委会出面搞,才能保证一定的货物运输量,李凡是甚至都想好了,忙的时候,这车拉农副产品,闲的时候去凡尔登拉水泥,补贴一点费用相信吕老板会优先照顾的。

至于说冷库啥的,那也是以往大家吃了太多类似的亏,你没有冷库不能保存,那么丰收的时候就只能贱卖,明明知道洗剥过的鸡能卖得更贵,却是只能卖活鸡杀了之后卖不了,那就白瞎了。

甚至,冷库需要承担相应的运行费用,李村长都想好了,不就是点电费吗要是用的度数不多,咱用建福的电,用得多的话,索性直接上个发电机了,咱就靠着太忠库呢,还愁这一点水力

李凡是的这点设计很粗鄙,甚至还可能动了陈主任的奶酪他敢考虑不用建福公司的电,但是陈太忠从里面嗅出了一点不同,那就是大农业的味道。

一个小村子就想拥有相对完善的生产资料和体系,乃至于追求自己的销售渠道,这是了不得的设想,这是什么这是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是自成系统的精神。

有人说地球村什么的概念,全世界是个完整的体系,每个环节追求专业就行了,盲目追求大而全是不对的,但是这理论看在陈太忠眼里,那是狗屁不通。

你有了别人才不敢欺负你这是陈某人两世为人以来,一直秉承的理念,各有所长是没错的,每个人专注于自己的特长也是没错的,这是一个分工越来越细化的年代。

但是只有自身的特长,而没有雄厚的基础实力的支持,那就是另一句话了落后,是要挨打的。

而李凡是在这一点上,设计得真的不错,可以看得出,他确实是想做点事情,从村里实际的角度出发,搞出了这么一个方案。

然后就是一些其他的设想,关于特色农业发展的占大多数,其中有特色养殖,也有农家乐饭庄,还有一些大棚种植的构思总之,东临水是个缺土的地方,从养鹌鹑到种蘑菇,大家的兴致都很高。

事实上,这些东西随便哪个村子都搞得起来只要当地的水土不要存在太大的问题,放眼皆准的项目不会有,但因地制宜是没有问题的。

这就是李凡是设计的第一步,一个看似颟顸其实踏实无比的第一步,有了这一步,有了这些基础的东西,东临水才能往第二步上想。

其实,第二步也是第一步的补充,还是夯实农副业的基础,比如说吧,大家都知道刘老汉养鱼挣钱,由于他上心,所以鱼苗死得少是的,这是个上不上心的问题,也适用于其他方面。

似此种种,实在是太多了,真的不一而足,还是那句话,贫穷是制约发展的根本,只要有资金去夯实基础,再精选几个小项目来做,突围其实并不难。

至于之前李凡是考虑的开小水泥厂,那就是第三步的事情了,用李村长的话来说,就是咱有余钱再搞这个,而不是搞赌博性的投资,家有余粮心不慌。

当然,要说彻底是赌博性质,那也不对,经过陈太忠提醒之后,李凡是专门找到了吕强,吕总略略错愕之后表示:我在白凤乡的产能也不可能再扩张了,你们要是想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