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 / 2)

宣誓之后,传令官大声宣布法兰西皇帝拿破伦正式登基,万民高呼:“皇帝万岁”沿塞纳河两岸直到巴士底狱,万炮齐鸣,加冕典礼在教皇的主持下顺利结束;拿破伦在梵蒂冈的认可下当上了皇帝,他为此感到十分满意。

据警察当局统计,法国首都各界共计200多万人参加了加冕典礼。整个巴黎的大小教堂钟声齐鸣,接着,是焰火表演,狂欢持续了两周。全国从马赛到布伦成千上万门大炮每隔一个小时鸣放一次礼炮,直到午夜。

12月3日清晨6点,在巴黎的部队全部集合在马耳斯广场上,等待拿破伦给他们分发鹰旗以取代共和国的旗帜。在雄伟壮丽的检阅台上,皇帝一身戎装,坐在宝座上。随着一声令下,各路纵队向宝座靠拢。拿破伦起立,下令分发鹰旗,并向众军团发表了如下演说:“士兵们,看看你们的旗帜吧这些鹰旗永远是你们的集合地点。鹰旗永远在你们皇帝认为保卫他的宝座和他的子民所必需的地方,誓为保卫鹰旗而牺牲生命吧誓为能够永远将鹰旗保持在胜利的道路上而鼓起勇气吧”演说后,军中欢声雷动,士兵们举枪向新皇帝欢呼跳跃。接下来的10天,全法国沉浸在节日的狂欢气氛中。根据财务部长戈丹的估计,加冕典礼,包括国宴、请教皇、公众庆祝活动、服饰等,共计耗资800多万法郎。

拿破伦认为花这笔钱是值得的,特别是天主教首领教皇的亲临,使自己的王权得到了国际承认、合法性和可尊重性。这使他进一步考虑到他以前可望不可即的新的家庭联盟王室联盟和新的国际协议。为了确保加冕典礼的意义不被淡忘,拿破仑令其宫廷画师绘制了4幅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巨幅油画后来只有两幅完成了,即加冕典礼和分发鹰旗。

最后,首都庆典的欢歌和礼炮的硝烟终于平静下来了。

但随后问题就出现了,拿破伦的新帝国已经出现了不稳的情况,于是他不得不离开巴黎,亲自前往海峡督促对英作战的准备情况。

拿破仑头脑里有着全盘的侵略计划,但显然是个在不断改变着的计划。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定下了作为渡海作战的大本营。然后,在1803年4月到12月间,他选择了军港的位置。他的计划是逐渐成熟的,随着蓝图变成现实,大炮运到布伦港的炮台,他开始意识到: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护卫舰队是不能贸然渡海作战的。但是在短时间内,这种情况根本就得不到改变,他的帝国无法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能够与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海军相抗衡的舰队。而在无法取得制海权的状况下发动渡海作战,那根本就是找死。

拿破伦也曾询问过萧杰对此事的看法,萧杰劝他从长记忆,等法国海军能和英国海军相抗衡的时候再发起渡海战役,不过踌躇满志的拿破伦根本就听不进去他的劝告,他决定铤而走险。而萧杰也只好闭上嘴巴,不在多说。只是感叹法兰西本就不强的国力全都被浪费在了这些根本就无法完成的事上了。

第二十三章流产的对英作战计划上

本书开始冲新人榜了,不过才排到54位,请大家继续支持,小鱼谢谢大家了

拿破伦在确定英国就是组织反法同盟的罪魁祸手以后,就无时不刻的想要消灭这个心腹大患。他是一个野心非常大的人,一直想要征服欧洲乃至全世界,但现在却离他的目标遥遥无期,要是没有英国的阻挠的话想毕他早就可以将普鲁士,奥地利解决掉了,然后在集中全力解决掉那头贪婪的北极熊,最后在全面与英国开战,到时以全欧洲之力还怕打不过小小的英国吗将那些虚伪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全部赶掉。但奈何那些国家都不是傻子,在英国的撺掇下,暂时放弃彼此之间的矛盾,全力和法国相抗衡,让拿破伦恼怒不已。

为了打败英国,将那些盎格鲁萨克逊人全部踩在脚下,拿破伦很早就开始制定渡海作战计划了,但奈何每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

拿破仑的第一个入侵英国的计划可能是最好的计划:计划由海军上将特拉维里率领由10艘军舰组成的舰队从土伦出发前往大西洋,和西班牙的舰队会合,然后前往布伦集结。但是,由于1804年8月14日长期生病的拉图什上将去世,计划没有实施。拿破仑自我宽慰地表示:“任何重大事件中变更总是难免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流产了。

从那以后,接下来的计划就越来越糟;也许是拿破仑忘记了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的定律,反而舍近求远,而且主观地考虑了过多的可能性。更糟的是,9月29日,他宣布第二个计划时,委派维尔纳夫接替拉图什的职位这可以使任何最好的计划都最终成为泡影。因为维尔纳夫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只不过很会溜须拍马,因此赢得了拿破伦的好感,才被拿破伦委以重任的。看来任何人都还是喜欢别人奉承自己的啊,连拿破伦这种一代天骄也不能幸免。而维尔纳夫自己没有能力不要紧,反而仗着拿破伦的宠幸对计划指手划脚。于是第二个作战计划也不能幸免的踏上了它的前辈的老路。

10月12日,维尔纳夫按照拿破伦的命令,从土伦出发到加的斯收编西班牙军舰归他指挥;然后驶向南美和苏里南,登陆5,600人的部队,然后继续驶向马提尼克岛与从法国来的海军少将米塞司的小舰队会合。他沿途还要攻打一些英属岛屿并登陆一些部队。同时,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