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0(2 / 2)

“兹”

看着那一碗透明的烈酒,托利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而没有一丝血色,带着妻女上任的第一天,他曾体会过中国式的“接风”,在接风宴上,他喝了三碗酒,然后,嗯,醉了三天,痛苦的如恶梦般的三天,从那之后,只要看到这酒,他下意识想到的便是逃。

“呵呵,马先生,我正在工作,改天吧”

嘴上这么说着,托利的脚便朝后退了过去,脸上堆着的笑容显得僵硬,人一退出酒馆,几乎是慌不择路的逃开了。

“哈哈”

瞬间,整个酒馆内响起了一阵笑声,

“好了,人家托利也不容易”

手端着酒柜上的酒,马大山冲老胡嘿嘿一笑。

“老胡,这酒”

“俺请托利的,他没喝,你给喝了吧省得费了”

老胡颇为上道的言一声,脸上全是不在乎的模样。

“嘿,老胡,那俺可承你的情了”

一口喝完碗里的酒,马大山便笑着回到桌边,看着桌边的几个人,双眼一睁。

“咱们可说好了,一家一箱,到时谁也不能”

“瞧您马哥说的,不就是买一箱子弹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地方野物多,家里备个千把几百发子弹,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是现在,我家里的地窖里还放着一千多发子弹”

说话的人是宋亢,他是退役老兵、在乡军人,即便是现在在德属东非,他还是在乡会的副会长、自治会副会长,对于这些在来东非前曾接受了半个月集训的移民而言,他们习惯于保持着国内的生活,越是在国外、在他乡,他们往往越喜欢保持过去的生活习惯,似乎这是联系起他们和唐山的一种寄托。

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或许他们身在国外,但在内心里他们唯一认同的却是唐山,是中国,而非所在国,就像他们国庆时在门廊处挂出的国旗一样,那才是他们的归属。

“只是,这样一下买这么多子弹会不会”

叼着烟袋李柱显得有些犹豫。

“这新齐鲁镇上一共有583户,一户一箱子弹,就是583箱,这可是几十万发子弹,会不会”

“你是担心德国人”

马大山一皱眉。

“俺那杂货店里就有枪,咱们这地方,两月都卖不出一箱子弹,一下子卖小六百箱子弹,就是傻子,也知道不对劲。”

李柱的一句话,倒是让马大山犹豫了起来,他说的是事实,可那边领事馆里发来了电报,让他们做些准备,准备什么,到是没细说,只是告诉他们以防万一,防什么,同样也没说,但作为在乡军人,马大山还是听出领事馆的意思,是准备武器。

武器不需要准备,在修中央铁路的时候,路工不仅碰到了吃人的狮子,还碰到了土著居民的袭击,最后在领事馆的强烈要求下,德国人同意路工自备枪支,而新移民来到德属东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杂货店买枪,买子弹,以防范土著人和野兽,他们在国内也曾接受过射击训练,这些年下来,可以说,枪早就是他们生存根本,往往在移民的家中枪比人多早已经普遍现象。

但子弹却是麻烦,谁家里也不会没事备上五六百发子弹,能有个一两百发就不错了。

“这”

犹豫着,马大山没了招。

“其实照我说,这领事馆的意思,肯定是想让咱们做好心理准备,这以防万一,没准是防”

手朝着北方一指,李柱压低声音。

“指的是北边的英国人,你没看报纸上说,奥、奥什来着”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了最后通牒,就是要打仗的意思。”

退役前得到高小毕业的马大山接腔说道。

“要是英国人来了,咱们准备什么帮德国人打英国人。”

“那得看陛下怎么办”

提及陛下时,宋亢手朝着中国的方向轻鞠。

“若是唐山向英国宣战,我等为皇朝之民、在乡军人,虽于海外,也自当行忠君报国之行,如此才不负陛下厚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