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0(2 / 2)

袁世凯的一句话,反倒是让杨度沉默下来。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您考虑,不知想到没有”

“啥”

袁世凯把藤手杖收回胸前,专注地听着。

“人心。”

杨度将身子向着袁世凯倾斜,说出一番他思虑至深的话来。

“袁部长,你也看着了,这次大战一胜,陛下威望必定如日中天,人心向背皆往陛下,陛下更为千古明君,至此只恐怕,中国立宪亡矣。”

听着这话,袁世凯沉吟着,没有做声。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

“皙子,我总算知道了,你为何要把船撑到这,原来是怕别人听到你这番反叛朝廷、反叛陛下的话,你难道就不怕我告发吗”

一听这话,杨度却是一愣,然后又是一笑。

“我就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咨议院投票之人,也值得您去告发吗”

“说下去吧,皙子”

袁世凯笑着挥了挥手,他等着杨度要怎么说下去。

“陛下曾允诺,九年之期必定立宪,可。”

“皙子,你需知,陛下已将大量议案交由咨议院审议,陛下诚意不可见”

袁世凯盯着杨度,两只眼睛里包含着不可测试的深意。

“不错,陛下为千古圣君,陛下更为千年难得之明君中国能得陛下,实为百年幸事”

杨度坦然承认道,虽说陛下手段众多,但他还是不能不承认这一点,在容人之量上,陛下远甚于他人。

“可谁能保他日陛下之后,亦为明君”

一声问让袁世凯沉默下来,他看着江面半晌不语,他知道今天自己和杨度在这谈的实际大都是大逆之言,可他也明白,自己必须要抓住机会,明年,也许自己就要赴朝鲜走马上任,自己必须在要南京留下些什么。

在袁世凯眼中,明年的走马上任朝鲜总督时,朝鲜总督只是一块跳板,下一步,就是内阁总理大臣,而自己要当的这个内阁总理大臣,可不是张香帅那样的“不管大臣”,自己要做的是掌握实权的总理大臣。

所以在这一点上,他需要杨度的帮忙,只有立宪,自己的才能安安稳稳当这中华帝国的官,也只有立宪,才能让自己成为手握实权的总理大臣,可是,恰就像杨度说的那样,此战之后,得万民之心的陛下,想立宪便可立宪,若不想,自然也不会有民众抵触。

立不立宪的有什么关系,现在没立宪咱中华帝国不也把东洋人打败了吗而再过几年,随着中国一天比一天强大,租界收回、治外法权收回,这些权益的收回,只会让陛下的江山做的越发稳固,越得万民拥护,到那时,立宪之事,自然也就被人有意无意的遗忘了。

“皙子,”

袁世凯身体向前一倾,面对着杨度吐出一番话来。

“这立宪之事,怕还是得靠你啊”

一言一语中透出来的意思让杨度一愣,愣神之后,杨度又是苦笑一阵。

“怕立宪在于诸公”

胜利的滋味是什么

过去,即便是当上这个皇帝的时候,陈默然也不曾真正体会过,可是当击败联合舰队的消息传来之后,陈默然激动的整整一夜未睡,甚至于在过去的几天中,也一直处于激动之中,作为一个随时都有亡国之危的一国之君,绝不是什么好差事。

而现在呢

面上笑容,陈默然望着坐在那的张之洞、管明棠诸人。

“罗斯福出面了”

扬了扬手中美国驻华大使柔克义递交的公函,陈默然心里是那个得意啊,现在自己也是左右世界格局的大国国君了,直到这会,才真正深刻体会到那种身为大国之人的感觉,过去甚至连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都要给那些个大国大使面子,可现在

“一样的话语,”

冷嘲一声,陈默然又吐出一句话。

“为了亚洲的持久和平”

“罗斯福也希望我们停战”

张之洞轻问一句,这无疑是一句废话。

“美国人有可能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管明棠非常肯定的说道,

“也不尽然,按照现在的局势发展,美国人很有可能站在日本的一边”

梁敦彦摇头说道,作为外交部长,从宣战后他频繁同各国大使会晤,多少的总能从他们的话语中,探究出他们所代表的国家表现出来的意思。

“无论是英国,或是美国,他们所看重的都只是利益,过去美国人倾向于我们,是因为我们可以平衡日本在太平洋对美国形成的压力,而现在,我们却有可能对美国形成同样的压力,所以对美国人而言,面对这种情况,出于利益考虑,他们更容易倾向于维持日本的利益,而不是牺牲日本的利益,一个被严重削弱的日本,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

“同样也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接过的梁敦彦的话,陈默然一声冷笑。

“英国人也好,美国人也罢,他们都很难站到咱们这边来,支持咱们提出的要求。”

“也许,我们可以从德国方面动些脑子”

梁敦彦适时的提出自己建议。

“在这场战争中,德国明显倾向于我国,所以,我觉得,或许可以考虑把德国拉入调停之中,相信德国亦有这方面的意愿”

“德国”

眉头一皱,陈默然深思片刻。

“德国人是想扩大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这一点可以考虑,甚至还可以”

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