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旗”
他命令他把信号旗降下来。
这时候已经向各战队下达了,“准备出港。起锚”的命令。
各舰上都是一样的情景,喇叭声四起,传令兵吹着哨子在舰内奔跑着。每艘舰上的起锚机都嘎嘎的发着巨响使舰体颤动着。
“全体人员立即依次冲洗”
每艘舰上都响起了这样的前所未有的号令,这是备战前的最后一道准备。
这是习自英国海军的习惯,在海战打响之前,每一个海军官兵都必须要洗一次澡,换上新衣,这是为了减少伤口发炎,但这并不是最后的准备,为了这次海战接敌,所有官兵在出发前都领到了六套新军装,谁也无法预料海战会在何时打响。
原本全部多要洗澡的话舰上原有的浴池实在是不够的。
他们把本来用来装吊床的铁箱做成了临时淋浴器。士兵们平时睡觉用的吊床在打仗之前,会被挂在舰桥和大炮还有其他有需要的部分当做防御物,因此那些铁箱也暂时没有用处。
这个铁箱因为本来就有洞,所以事先把大小合适的帆布袋放进里面,然后再用水泵把淡水打进里面,然后再吹入蒸汽,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就能把水加热。
“帝国海军,死战不退”
叫嚷着口号,排成队的水兵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脱光衣服跳入帆布澡盆中,第一个澡盆内是肥皂水。
和日本联合舰队一样,中国海军在战斗中连内裤都是穿的崭新的,他们身穿新衣服进行着战斗。而且这些衣服都经过蒸气消过了毒的。在洗完澡后,全体人员都换上了这些消了毒的新衣服。这样的话在受了外伤的情况下,感染化脓的可能性将大大的降低。
“一、二、三、四”
数十五的时候,用肥皂水洗澡的水兵立即跳到下一个澡盆中,这是用来清洗肥皂沫,这种战斗澡每一轮只有三十秒钟,包括更衣、换衣不过只有一分钟,接着,他们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跑回自己的岗位。
在洗澡全部完成后,全体人员又开始打扫着军舰内外。
按照海军军医处的要求,最理想的是在战斗开始前将全舰队都消一遍毒。而早在出发之前,各舰上的军医长们都接到了这一通知。将军舰消毒后再进行战斗,这是向日本海军学习经验,在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靠着舰体内消毒,减轻了伤亡。
当敌人的炮弹在舰内爆炸时,舰内的构造物会形成各种碎片飞入士兵们的体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化脓感染,有很多人就是因此送命的。事先消毒的话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这一感染的发生。
首先用肥皂水把舰内洗一遍。然后再用喷雾器在舰内喷一遍消毒药水,因此航行中的军舰成为了一个干干净净“消毒间”,军舰消毒工作做的很认真。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这是必要的,必须要最大限度的挽救尽可能多的官兵,对于人力不足的中国海军而言,即便是一名锅炉兵也是宝贵的。
“撒沙子吧”
海风从瞄准孔中传至炮廓时,炮位后的炮长冲着下属下达了命令,一个沉重的白布包被刺刀捅开了,然后大炮附近撒上沙子,这是为了防止当大炮附近血流成河时士兵们不至于在这里被滑倒。
12月20日,16时20分,镇洋舰队各舰全体出动。
第184章夜战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第184章夜战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南中国海,在这片海域上有一座孤岛,被叫做“南威岛”。
这座岛是南沙群岛的第四大岛。岛上海鸟甚多,鸟蛋俯拾即是。岛西端有中国渔民几十年前挖的水井,井内有淡水可以饮用。
南威岛位于一桌状礁平台上,近三角形,东西底边长约350米,东北到西南斜边长约750米,面积0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25米,岛四周有沙滩,沙滩上有礁岩形成,向内是沙堤,高约55米,沙堤围绕着中间低洼的礁盘部分,海拔24米。在岛北端,有一圆锥状礁石,高7米,而在最南端则有另一高55米的石塔。岛东北部有天然水道伸入岛边,深达14米,故成为南沙群岛南部海区优良港口。
虽说早在元明清便将南沙群岛的列入版图之中,可实际上,南威岛和南沙的每一座岛礁一样,直到去年光复之后,尤其是在泗水事件之后,在海军南下护侨,并选择以南海为训练场之后,便开始逐岛命名、立牌,并勘测海图。
而半年之前,南海群岛除去太平岛设立了一个海军电报站之外,所有的岛礁都是无人岛礁,而在中日宣战后不久,南威岛这座无人小岛,便来了一个下士官,他还带着五名水兵。他们在现在设置了灯塔,并搭建了一处瞭望塔,为了监视附近来往的船只。
再接着,这座小岛上又设置了其他各种设备。比如说在这里设立了无线电台,因此又增加了一名通信兵、两名通信技师和一名通信工人,他们和六名瞭望塔上的水兵一起常驻在这个岛上,最后海军甚至还在这里安装了一门八十八毫米的海军炮。
而真正使得这座岛进入海军视线,却是在海军参谋部制定了相关的计划之后,这里曾被选择作为海军驱逐舰的泊淀场之一。
后来,尽管计划调整了,可是这里却被选择为海军鱼雷艇部队的主泊淀场,也就是从那天起,在商船的帮助下,海军的鱼雷艇部队完全是倾巢而出,最终布属在南海各处天然避风港内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西风,无云,晴空”
“从下午四时开始西风逐渐变大,海面上湿气加重”
作为一名海军士兵,李南文不仅要负责从瞭望塔警戒附近过往的船只,同样也要记录下这里的天气,最终这些天气资料会被送到海军部,最后转交给天气预报机构。
中国的气象学和气象行政是从帝国建元后在南京紫金山开始观测气象时开始发足的,当年设立了气象学会,同时开始把全国分成了十六个区域开始了气象预报的。
自古以来天气情况就被认为是可以决定战争的命运的。因此自中日宣战之后,海军便后开始在战场附近设置观测所。在台湾、南沙、西沙、东沙等地天津也设置了观察所,最终这些的观察所的资料,会汇集到海军气象部门,由那些从国外聘请的气象学专家们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预报。
也正因如此,李南文才需要认真记录每个小时的天气变化,他明白,对于自己来说,或许,这将是在这场决定国运的战争中,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来到瞭望塔的兵营后发现所有的人都表情严肃的聚在一起商量着什么事情。瞭望塔长马如风平时很关心他。
“好了,打响了”
说完后,他从桌子上拿起了一份已经翻译完毕的电文递给了李南文。
接过那电报纸一看。
“敌舰队将从77海区通过。注意警戒”
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