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3(2 / 2)

一听管明棠提到技术分析局,史司立即开口为自己“辩解”道。

“那些专利技术的引进是有益的,我们同美国三十三家公司达成的引进了485种机床、机器的技术引进协议,黄埔通用机床公司和马鞍山机械公司已经在美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图纸生产了其中63种机械设备,成本比进口降底了30,而且这亦是进口替代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预计三年后,武汉通用机床公司、天津北方机床公司建成投产后,仅这485种通用金属切削机床、机器每年即可节省外汇一亿元以上”

“没错,随波,这正是发展替代型工业的根本原因减少进口,增加国产,节省外汇,从而将宝贵的外汇用于更需要的重工业机器的进口上,而不是棉纱、粮食、面粉、糖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杂货。”

点头赞同的同时,管明棠再次面向陛下。

“陛下,根据农商部的统计现在全中国只有53万部机器,30在军工,50在陛下,您的企业之中,”

他的话让陈默然笑了一下,即便是不当皇帝,怕自己想当个富可敌国的财主,也是可以的,天马一年出口几万辆汽车,单这一块的利润就是天价。

“中国若想实现工业化,就必须要尽可能多的进口机械设备,而我们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每年却浪费大量的金银币进口棉纱、粮食、面粉、糖,甚至火柴这样的杂货,而这类杂物却是完全可以短期替代的,虽然现在这类商品的进口总值被压缩到进口额的32,可事实上,今年我们需要进口的杂货仍超过4亿海关两,比去年仅下降不到一亿两而已。”

在管明棠做着汇报的时候,刘能贤面上却是一副老神安在的模样,可心里他却叫起了苦来,他是农商大臣不假,什么农务、商务都是自己的责权范围内,这些资料他也看过,可问题若要他说,他根本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口,在南京谁不知道自己是“不管部长”,吟风弄月的还行,若是直扯到实物,那还是得靠那些个次长、署长们。

千万别问我啊可惜他的祈祷声,陈默然根本听不到,在管明棠声音一落,陈默然就把视线投给刘能贤。

“森达,这替代工业的事你可得抓紧啊”

“啊”

一愣又是一喜,心下感激着陛下的刘能贤连忙站起身来,还是陛下了解自己。

“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全力办好此事”

在他在心里记下“棉纱、粮食、面粉、糖,等日用杂货”,决定回去调整一下农商部直接投资的同时,史司却是轻哼一声。

“陛下,臣之所以提出工业规划方案,原因正在于此”

迎着陛下的视线,史司朝着管明棠看去,中国最早的工商业规划表面上出自农商部,可实际上却是出自管明棠之手,至于那位不管部长,他就是不管部长罢了

“拾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这正是帝国当前工商实业发展之误区”

第108章误区

第108章误区祝中秋求月票求定阅

“拾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这正是帝国当前工商实业发展之误区”

史司的话声不大,但听在管明棠的耳中却极为刺耳,因为那是他制定的兴业方针。

而对于刘能贤来说,虽说是位“不管部长”,可在过去的一年中,在上海、江苏、安徽、广东、武汉投资十大纱厂、十大纺织厂的业绩,却一直都是刘能贤最得意的事情。

“为了尽快让替代工业出效益,政府在去年直接从美国、印度购买纺纱厂、织布厂,最后由外国技术人员整合成大厂,在购买机器的同时,施工建设厂房,没错,这些纱厂、布厂的确已经投入生产,而且已经见到效益,如果我没记住的话,刘大人曾说过,半年见效,两年回收,三年扩产”

不顾的管、刘两人的脸色变化,史司依然自顾自的说道。

“从替代工业上看,无论是纱厂或是纺织厂、印染厂都无法厚非,毕竟每年中国需要耗尽近两亿两白银进口棉纱、棉布,但是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呢”

史司反问一声,不待两人回答,就自己做出了回答。

“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看,无论是这些纱厂、布厂两年内回收投资也好,三年扩大产能一倍也罢,表面上的收益,却无法弥补事实上的损失”

事实上的损失别说是管明棠、刘能贤,就是陈默然也弄不明白,这个损失究竟在什么地方,工厂都见效益了啊

“还有请史大人明示,就管某所知,这些工厂无一例外的都实现最初的设计利润,而且他们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

强压着心头的不快,管明棠开口追问道。

“管大人,我说的事实上的损失,不是眼前金钱上的损失,而是长远的损失”

史司微抬一下下巴,似乎对管明棠没有注意到这些并未感觉到有什么可意外的。

“我记得管大人曾说过,对于中国而言,最需要的机器、是钢铁,可我想请问一句,管大人,我们从去年到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