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2 / 2)

“所以,为了中日两国的持久和平,同样也是为了给谈判创造良好的氛围,本公使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在今天实现战场停火并主动后撤一定距离”

“这不可能”

没有一丝犹豫,王士珍立即开口否决了这个提议,现在近卫军正在向华北调兵遣将,正准备朝另一个方向发起新一轮的攻势,岂能因为朱尔典的一句话,就停止这一切。

“王将军,日本帝国军队,并不会永远保持现在的这种冷静,如果说贵国一意孤行的话,那么一切后果都需要由你们自己来承担”

长冈外史压抑着内心的愤怒冷声说道。

“你这是威胁吗”

第一次在外国人面前挺起腰杆的王士珍冷眼看着长冈外史。

“如果说这是威胁的话,我想,我们可以在东北战场用枪炮来说话”

“八噶”心底暗骂一句,长冈外史倒没有说话,他曾接到一份满洲军参谋长,也是他的老师,儿玉发来的一份电报。

“无论如何,必须要停止东北与华军的战事在对露作战中,损失惨重,弹药不足的满洲军,根本没有任何能力抵挡毒气,并撕开华军的防线为避免现在的损失,并为将来谋求转机保存力量,务必实现停火”

现实不容他意气用事,可他却又不愿看到这些卑鄙的中国人这般的张狂,几年前,他们甚至连自己的首都都不能保护。

“王将军,我想,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通过谈判解决中日两国间的争执,并不是在谈判桌上继续进行这场战争这是这场谈判的根本出发点”

伊藤博文接过了长冈外史的话,主动向王士珍示好。

“正如朱尔典公使所说,现在实现前线停火,华军主动撤军,是确保中日两国永久和平的唯一选择,任何拖延,都有可能造成战争进一步扩大化我想这并不是贵国皇帝陛下所愿意看到的”

王士珍朝着梁敦彦看了一眼,随后开口说道

“我们不可能撤出前沿”

见朱尔典等人有些不解,他随即补充了一句。

“这一点是不容谈论的,这是出于战场安全的考虑,同样也是维持国家尊严的唯一选择,而且,以铁岭至四平一线来看,伊藤伯爵,我军的防御纵深是多少如果我军撤出的话,贵军再次向俄军发起进攻,那么我们将不得不被迫,重新卷入战场,这场战争的根本动因,是为维持我国的中立地位希望阁下能够谅解”

朱尔典看着王士珍,他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坚持这一点,实际上,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奉天和铁岭两地二十四万日军,于一定程度上,根本就是中国的人质,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用毒气进攻这两支被围围包围的日军,只要日军的主力,还在他们的包围圈之中,日军自然会投鼠忌器,从而确保其不向南方进攻。

“那么就实现战场停火吧”

“实现战场停火,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日本帝国必须要向国际背约,不将战事扩大到山海关以南地区。”

朱尔典的话音一落,梁敦彦就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并且由英国背书保证”

这个补充条件,到是让朱尔典为难了起来,英国是不可能背书保证什么,即便是英日同盟条约在朱尔典看来,英国也在那里玩弄着文字游戏,更何况是中国。

不过,这个背书保证,同样可以在文字上做一些文章。

“这个条件是合理的,您认为呢伊藤阁下”

“梁部长,中国是否能够保证,立即停火,并从抚顺后撤至少十五公里”

伊藤博文所关注的依旧是抚顺,那里最危险的地方,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

“那么日本是否能够保证在大连后撤呢”

在伊藤提出抚顺时,梁敦彦把大连提了出来,日本高层关心抚顺,同样的中国也关心大连,大连以一旅之兵守了八天,日本想保鸭绿江军,而中却想保住大连的独一旅。

在达成抚顺和大连两地战线停火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双方不断纠扯着东北其它几处战场的停火,正像在会谈之前,得到的指示一样,梁敦彦和王士珍两人不断的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铁岭、奉天,甚至于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他们为什么要把战场停火如此细致化”

相比于伊藤博文关心战场的态势不同,朱尔典反倒是从谈判中,梁敦彦,尤其是王士珍的要求中,觉察出一丝异样的味道,就像是阴谋

“细化停战地域也好,停战也罢,其实都是为了过一段时间再打一仗”

在陆军参谋本部的作战地图室内,伏身于地图案前的蔡锷开口说道,然后他又拿着一杆笔,用软尺在东北作战地图上,将一个个点用线联起来,那一个个点就是这场战争的兵站。

良好的后勤保障对于的近卫军而言,不仅仅是充足的弹药供应,其中还有士兵的食物供给。留学日本的近卫军参谋官们,和日本人一样认为军人在战时的忍饥耐寒能力是靠平日训练出来的,人在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下才会有进取心、攻击性和勤奋的工作。尽管这是日军的一家之言,但却很受国人的赏识,无论是蒋方震或是蔡锷亦或是其它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军官们,大都对此非常欣赏。

他们看到日本军人平日喝冷水、洗冷水澡,而且每顿饭总是千篇一律地只有薄薄的几块腌鱼片、一点儿蔬菜和一小铁盒白米饭,所以在光复军后期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