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认购”
陈默然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道,原本这笔钱应该用于工业债券认购,而现在没办法,借自己的和借外国人的并没有多少区别,只要能打赢这一仗,别说是几亿,就是几十亿元的外债都能借到。
“好了,钱的问题我解决了,别的我不敢承诺,但至少可以承诺一点,绝对不会因为银子的问题,耽误事情”
看着他们,陈默然认真的说了一句。
“这一仗,总归是要打得,如果不打,中国至少在十年内,都没有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机会,几月前我们赌过,这一次我们还是要赌一回,若是赢了权衡利弊之后,我觉得”
“执政”
短暂的沉默之后,蒋方震看着执政,缓声吐出一句话。
“即然决定要打了,我只有一个要求,如果执政能够做到的话,参谋部支持这个方案”
点点头,陈默然注意地看了一眼蒋方震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同样的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向了他。
“不论未来战局如何,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们讲和”
作为这场战争的直接鼓动者,管明棠一听顿时急了,如果不讲和,这场战争就根本不会有尽头。
“蒋参谋长,我需要提醒你一个事实,战争最终还是要结束的,只要战争爆发,即便是没有胜利的希望,只要我们坚持一两年,必然会有外国出面调停,最终国际调停会结束这场战争”
看着有些焦急的财政部长,蒋方震摇了摇头。
“依靠国际调停适时结束战争是好但是”
似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如果战争爆发,就必须要彻底抛弃依靠国际调停结束战争想法,无论胜负,我们只能坚持到底,坚持到对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便我们方才能赢得了战争,至少对外,我们要做出不达目的,绝不接受调停的姿势抛弃国际调停,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调停结束战争的希望,毕竟从战略上出发,我们最终需要用外交来弥补实力上的差距,尤其是海军实力上的差距我的意思,如果如查我们在陆地上战败,到那时,对我们而言就只能坚持下去了和敌持久抗争”
他的话让陈默然点点头,若是败了,恐怕只能打一场持久战了
“同时对内,必须要实施兴国一致,任何异端声音都必须给予清除,执政,这一点执政府可以做到吗”
注意地听着他的问题,陈默然一次也没打断他们任何一人的说话。直到蒋方震提出他的建议的时候,虽说对这个“消除异端”的建议有些惊讶,但陈默然仍然用掩饰得非常巧妙的那种激情说道。
“我答应作我将竭尽全力去做我能做的一切,无论是坚持到底或是清除国内的异端,也各市地到那时候,我将不得不作出一些违心的决定,也许到那时”
忧郁地看了一眼室外的某个方向时,陈默然的视线无意间在蔡锷的身上停了不到一秒钟。
“我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毕竟正像百里说的那样,在战争时期容不得任何异端声音,我们需要的举国一致,谋得战争的胜利。我只希望所有人都记住主要的一点:中国需要我们赢得这场战争,我需要你们大家的支持,只有我们携手一致,方才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为中国赢得尊严和他国的尊重。”
虽然执政的眼神只是一扫而过,但蔡锷还是觉察到他的视线在自己身上停留了片刻,他抬起了眼睛,强装出笑容,似是叹息一般的道了一句。
“到那时,只有举国一致一途可走了”
这个国家从这一天起,炎黄4602年10月21日开始,开始拧紧了发条,为同一件事努力着,至少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整个国家或许只有这个房里的寥寥几人才明白,这个国家的政府、军队、工厂将要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去努力。
第279章岸防
上海没有太多的历史。与北京、西安等古都相比,上海年轻。
年轻就不应该有沧桑。
或许不对。近代历史上,即使是“东方冒险家的乐园”,即便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她也曾经遍体鳞伤。
黄浦江在上海市区绕了个弯,向北汇入长江。入江的那个地方,就是吴淞口。
鸦片战争后的六十年间,满清一度对海防有所重视,和大沽口、广州、厦门等诸多炮台一样,开始对吴淞炮台加强了建没,在吴淞口东南北和狮子林筑四座炮台。又添置了新型的后膛炮,或是从德国购进的克虏伯炮、或是以及江南制造局仿制火炮,实现了以江口炮台锁江的目的。
光复后,鉴于长江中下游为中国经济、工业之命脉,尚无海军的执政府面对随时可能的外来干涉,而吴淞口炮台太落后,难以封锁外舰进攻,必须更新岸炮,吴淞口炮台成为保卫上海的长剑,扼长江口通往大海的咽喉。
光复军参谋部随即批准了这一计划,吴淞炮台再一次得到扩展,虽说新式火炮不足,可却利用钢筋混凝土实现了炮台的堡垒化、要塞化。采用水泥基座,十木结构,阵地培土,以草皮、油漆伪装,弹药库加防水绝缘,装密封门和风道,加上防潮设备。并在原古炮台的基础上,又修筑了挡土墙、隔音墙、排水沟等,使吴淞炮台面目一新。
相比过去的露炮台,此时的炮台主炮均半球型钢板防盾炮塔内,150毫米以下中小口径火炮,或加装半球型钢板防盾炮塔,或入钢筋混凝土堡垒之内。
炮台的所有火炮均可以360度环射。还在炮台的四周建有十数座机枪碉堡和两条堡垒式环状防御壕,在大型掩蔽部内还有一条地下运兵道与兵营相通,经过数月的重修,吴淞口要塞的火炮和阵地都变成了第一流海岸要塞,火力明显加强。
在“关税事件”期间,又运来了新式速射岸炮,有152毫米口径,也有120毫米口径,射程都在10公里以上,对中型以上敌舰构成了威胁,但东西炮台火力之后,中问仍然有2000来米的空挡,敌舰能顺利通过,不能形成火力封锁网。
身为光复军参谋长的蒋方震亲自坐海军舰艇,详细视察了吴淞口地形,看中了中间海域一块小礁石,名为鸡骨礁。于是便决定要在鸡骨礁上建一座岸炮台,这样东、西炮台加上鸡骨礁中间炮台,三者炮火完全可以封锁航道。鸡骨礁处在正中,既可同东炮台火力交又,又可同西炮台火力交又,成了扼守吴淞口大门的门闩。
但是在鸡骨礁建炮台谈何容易,它露出海面只有一张,底下是由3块暗礁组成的礁盘,它处在风口浪尖上,施工相当艰难困苦。建此炮台的任务落在海军工程大队身上,初期施工毫无收获,浇灌的水泥夜里浇上,白天就被大浪卷走,白天浇上,夜里又被大浪卷走每次都只留下稀稀拉拉几根钢筋在浪中颤抖。
可在海军无法保卫海疆的情况下,炮台却又非修不可。再难也要修,最还是一个老炮台兵终于想出一个妙计,利用一艘旧船,在涨潮时冲进3块暗礁的中心海区,然后就在船底上钻洞,打入钢钎,往船舱里浇灌水泥,连船和水泥都固定在暗礁上,成为连接3块暗礁的纽带再逐步利用退大潮机会向外扩张,不断浇水泥,这样基部就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