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7(2 / 2)

“俄罗斯对中国可谓是野心勃勃,他们做梦都想实现黄色俄罗斯的梦想,至于日本他们的大陆梦也是做了上千年。”

就在蓝天蔚张口刚要说什么的时候,陈默然摆了下手。

“不要说什么中日同文同种、互相提携的话,日本人对中国的野心,比俄罗斯更大,俄罗斯想要北中国,而日本想要却是整个中国,俄罗斯是敌人,日本同样也是敌人所谓的同文同种,不过只是幌子罢了,日本现在在各大城市开办日本学堂、出版报纸,资助留学生,真正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把中国扶植成一个与日本一们的现代国家,而是为了的实现日为主,中国为仆的大亚细亚帝国的梦想”

无论是蓝天蔚或是纽永建对日本都心存着一定的好感,想到那些留学生在报纸上的发表的文章对日本的“赞美”和期望,陈默然盯视着蓝天蔚。

“还有别忘了旅顺大屠杀”

几个字,只让原本想说什么的蓝天蔚一哑,陈默然这才继续说了下去。

“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友邦身上,那些友邦有多少不是包藏祸心就像明年将会爆发的日俄战争一样,对于我们而言几乎就是奇耻大辱。这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的一场狗咬狗的战争,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无论是谁赢得这场战争,都将是他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看着桌上的那份地图,陈默然似乎看到了日俄两国这场战争中肆意蹂躏中国人民,毁坏城镇、村庄,屠杀无辜百姓,但他能做什么呢

“对于我们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布尔战争已经让英国表露他的虚弱,英国干涉的可能在五五之数,美国亦不甚可能干涉。唯有日俄两国,其必定会出兵干涉而日俄两国的战争却可改变一切,直接参战国是日俄,但是英国、德国、甚至于美国、法国无不卷入其中,日俄两国身陷东北战场,无力南顾,同样的各国亦无力干涉,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然之,如日俄两国爆发战争,自是最佳的起义时机”

原本一直沉默的肖炘韧,这时却站了起来。

“可你先前提到了东北”

手指着桌面上的地图,肖炘韧的目中流露出些许忧意。

“我们发起起义,真正的敌人是各地新军,尤以自强军和北洋六镇新军为最,至于各省新军,现尚在编练之中,辛丑条约军禁,使得各地新军虽练但军械却有不足,可即便如此,中国有多大”

问着这个问题时,他的眼睛瞧着陈默然。

“一但起义,我们不仅要派兵北伐,还需要西征,湖北、广东、陕西、河南、山东,直隶一路路的打过去,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之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假如我们打到直隶的时候,满清突然迁往关外在日本或者俄罗斯的支持下,他们发表一个什么出关宣言,在关外建立一个新的大清国,到那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是继续打下去,若是打下去,就可能面对日本或者俄罗斯的干涉,若是不打,就丢掉了东北”

肖炘韧的顾虑同样是陈默然的顾虑,之所以他会提到东北,正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日俄战争是最好的时机,可是这个时机却带着风险,而风险正是的肖炘韧所顾虑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打出一个满洲国来。

“无论到时谁扶植这个大清国,最终,都会造成一种结果,要么我们继续北伐,要么我们就丢掉东北,我之前说过,关外诸地是绝不能丢的,否则你我都是民族罪人”

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三人。

“所以,现在问题又回来我们一开始的那个问题,怎么才能在即光复关内,又确保关外不失的问题上”

微微欠了欠身,陈默然又坐回到座位上,看着眼前的三人,不禁有些失望,这小心翼翼造反的日子,他受够了。造反是个技术活,鼓动一批人、带动一批人、裹胁大部分,看似简单的三步曲,可实施起来却又是问题重重,至少自己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合适的可以信任的幕僚班底。除了眼前的这几个人,外人可以信任吗造反可是冒着杀头的危险,更何况陈默然还是穿着鞋去造反,自然的需要格外的小心。

“所以,我需要一个人去东北”

而对三人的不解,陈默然接着解释了一下。

“带着一批部队去东北抗俄”

“抗俄”

“没错,只带一小批部队去,也许只有一个团,要在东北展开游击战,建立一片根据地”

凝视着眼前的三人,陈默然用不容质疑的口吻说道。

游击战并不新鲜,三个都是学习军事出身,自然知道在拿破仑时代,西班牙游击队员为保卫西班牙进行着的英勇而无望的战斗,不过对于根据地却非常陌生。

“这是一支北上支队,打着拒俄名义进入东北,俄国在远东只有10万陆军,而且分散在中俄两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实力看似雄厚,可却只驻守在大中城市,对于东北很多地区,其实却是鞭长莫及,光复军北上支队就是在俄军实力薄弱、地形复杂的地区,建立武装根据地,只要我们在那里扎下根就有了力量存在”

指着东北地形图中部的一片空白,陈默然接着说了下去。

“这里是兴安岭,复杂的山地和森林可以给部队提供良好的掩护,部队完全可以像东北的胡子一样,依托森林作战。”

然后又指着兴安岭下方地点继续说着。

“这一带还基本上算是清政府的控制区,根据地建在这里,便可以从关内得到弹药、医药甚至军饷和人员补充,而且这里远离俄军驻地”

站在地图边的陈默然看着地图上的兴安岭,似乎看到了那片根据地的建立。

“只需要坚持一年,一但日俄爆发战争,压力顿时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