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 / 2)

陈默然的话只让肖炘韧一阵诧异,他曾多次寻思过陈默然说的那种融资方式,用融资取代贷款,银行直接作为企业股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确有可能建成他所说的金融实业帝国,就像美国的摩根一般。

“未来我们的银行与其它银行以贷款业务为核心不同,我们是以风险投资为经营核心,风险投资,实际上就是金融业投入到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投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就是社会游资的聚集点,将集募的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产业,可令银行获得远超过贷款的利润,同样的一百万两,放贷五年回报不过一百三十万,可若是直接融资,五年回报却是一百万两,而且以后年年有分红、年年有利润。”

陈默然说的这种投资方式实际上就是后世的风险投资,而在市政府创办的那家贷款公司工作时,正是数笔风险投资差点没把他送去吃牢饭。

本就不是金融内行的肖炘韧只是静静的听着,虽不是金融内行,但他也合计过这一切,得出的结论是大有可为。

陈默然话峰一转,转到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上。

“可现如今、虽说庚子变后,是咱们发展实业的机会,可至少在未来一两年内,咱们别指往那些个士绅,有那个勇气,愿意举家办厂的,毕竟现在洋国倾销、国货滞销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现在咱们只是有了发展实业内部机遇,但距离真正的机会还有一段时间。”

肖炘韧沉默了下来,洋货压国货之事实属平常,就像舅舅投资办的织布厂一般,虽说有国商,可却仍买洋人的棉纱,关税低廉、未加厘金导致洋人的棉纱更便宜,虽有心支持国货,可在利润面前,也只能如此了,甚至就连舅舅的布厂生意也要扛着洋货的冲击。

“纱、棉之类产品洋货竞争激烈,除非有良好机遇否则工厂一建成,便遭洋货围剿,所以咱们要从旁的地方着手”

说这到陈默然笑了起来,甚至显得有些神秘。

“从外国人没有的地方着手”

第53章梦想

“你信不信”

扭头看着肖炘韧,陈默然手指前方一片沿黄埔江的荒地,昨天,这还是一片无主官地,而今天,却姓陈了,这是陈默然在这个时代,除去那片宅院外自己所拥有的第一块真正的产业,二百六十六亩地,虽是片荒地,但毕竟从此之后,在这个时代他也算是有了一块立锥之地,或者说,起家之地。

“十年后,我曾经说过的那个金融帝国,就是从这里开始”

面对着这面荒地,陈默然一副意踌满意的模样,金融帝国从什么地方开始显然不会是这里,真正的开始,应该是离这里足有五里的那个厂子,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那里开始才对,至于这里,不过只是一个伪装罢了。

虽说对肖炘韧,可谓是信任有加,但是这种信任是有底线的,他只需要知道产业公司就行了,至于“美联储上海印钞厂”,还是算了,至于产业公司的第一座工厂,就是眼前的这片荒地,在陈默然看来,无论未来这家印刷厂如何发展,他只是一个伪装罢了。

“只是一个印刷厂而已”

虽说嘴上这么说,但肖炘韧多少也带着些成就感,过去的几个星期前,他忙前忙后可不就是为了这座工厂,先是通地老旗昌洋行正在和美国米拉奔公司洽谈工厂的设计,由老旗昌洋行负责采购包括万能雕刻机,钢版过版机、手扳凹印机以及石印机、铅印机、圆盘机、印码机、照相机等制版印刷设备和发电机等相应的动力设备,就在昨天,他还和几家建筑公司商讨厂房事宜。这家工厂建成后其设备之齐全,技术之先进,堪称国内仅有,最重要的是他还将是国内第一家可以印钞的工厂。

“这只是一个开始”

陈默然咧嘴嘿嘿的笑了起来,眼前这片荒地是一个开始,自己那个金融实业帝国的开始。按照现在商讨的价格,花费六十万美元的巨资,无非是为了掩饰那家工厂的存在罢了,毕竟在世人面前,陈默然需要一个起家之处,而这家印刷厂,就是他起家的地方。

“就实话”

相比于陈默然踌躇满志,此时肖炘韧却是面带犹色,他有他的担心。

“虽说,现在若大的大清国,没有一个印钞的公司,市场的确是有,外国银行,咱们的钱庄银行,都需要印纸钞,但,假如有一天,朝廷自己成立一家印刷局,印钞票,只恐到时,这六十万巨资的投资到时别打了水飘”

实际上,从接受聘任的那天起,肖炘韧就在一直在心里嘀咕着陈默然说过的“第一家印钞公司”,怎么寻思,怎么觉得有风险。

“六十万美元,六十万足够办一机规模不错的机械厂了,然之,相比于印刷,生产机械的利润更大。”

肖炘韧不无可惜的说着,。

“而且办机械厂,可以为以后培养人材,甚至到时你真办那个厂的时候,也可以自己生产一部分机器,而且然之,你还是学机械的出身。”

“民智”

陈默然吐出两个字来。

“开办印刷厂有利于开启民智,若民智不开,既便是我们开办大厂,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话时,陈默然手指着前方的荒地。

“在这办一家印刷厂,再在旁边办一所学堂。”

“学堂”

“没错,不仅要办所学堂,而且学堂的学费、食宿全免,甚至每个月还发点零花钱,以工补读,学生在这里学工科、学商科、学金融,平时到工厂去帮工,补贴学费、食宿,先招个千把几百个学生,自强之道,首赖人材,不论是咱们现在办印刷厂或是以后办机械厂、办银行,都需要人材,对外招募,西学数十年不兴,有多少人材可选所以咱们要办自己的学校,只有如此,将来咱们才能办成那个金融帝国。”

说话时,陈默然从大衣袋中取出几张纸来。

“这是我这几天,绞尽脑汁写的一个学校的章程,笔杆子决定枪杆子,换做金融实业也是一样,笔杆子成不成,直接决定我们将来的那个金融帝国能不能成功”

自从认准假钞不是长久之计后,陈默然便开始全力以赴的筹划着自己的“商业金融帝国”,除去银行、工厂之外,最重要的怕就是各种各样的学校,虽说对这个时代不甚了解,但却从肖炘韧筹备印刷厂时,需通过洋行聘请十数名外国技师上,可以看出,在这个时代最为匮乏的怕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材,总是一味的从国外聘请总不是长久之计。

“以后咱们的银行每投资一家工厂,不仅需要派出管理人员,还需要派出技师、需要技工,没有自己的技术,最终咱们不过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学走路罢了,技术落后于人,最终会被外人所淘汰,只有技术上领先于人,才能发展下去”

这时陈默然转过身看着身后的水稻田能及江边零罗可雀的建筑。

“在上海,外滩和租界是最繁华的,但是浦东呢这里虽说有几家外国洋行的仓库和工厂,可和租界相比,这里根本就是蛮荒之地,那些个洋鬼子,一个个的站在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