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磐号巡洋舰猛烈冲击下,航速只有一半、排水量不及十分之一的永丰舰避让不及,右侧舷被撞个正着,并很快开始倾覆。常磐号巡洋舰却不管不顾,带着舰队的大小船只扬长而去。
一来是追不上日本舰队,二来是追上去也是以卵击石,再加上救人要紧,毕竟永丰舰上还有一百多乘员,所以海容舰只能一边积极救援永丰舰,一边迅速向海军部、山东边防司令部发电报告原委,并请示该如何处置眼下这一情况。
孙元起接到电报后勃然大怒:我只是不想主动挑起事端而已,难道小日本真还以为我怕了你不成不给你点厉害瞧瞧,你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当即问沈翔云道:“虬斋,现在能确定日军第二舰队将在哪里登陆了么”
沈翔云在地图上看了几眼后答道:“现在还不能确定日军舰队具体会在哪里登陆,不过就地形地貌来看,日军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在龙口湾、要么是在太平湾,因为其他地方靠近黄河入海口,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海水较浅,泥沙较厚,滩涂宽阔,像常磐号等排水量较大的舰只难以靠近海岸,士兵登陆也会难以跋涉,稍有不慎就会深陷其中。只有龙口湾、太平湾这两个地方有优质港口,最适合巨舰停靠和步兵大规模登陆”
孙元起皱眉道:“那什么时候能确定登陆场所”
沈翔云比划了一下:“龙口湾距离庙岛列岛也就四十公里,凭借日本舰队的速度,顶多半个小时后就能确定是在哪个地方登陆。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区区半个小时时间,大人应该能等得了吧”
孙元起点点头:“那就等半个小时不过现在就命荣成、青岛两机场的所有轰炸机全部装弹,一旦确定登陆场所便立即起飞。我要让小日本尝尝什么叫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沈翔云道:“大人说得极是,自甲午海战以来日本已经欺凌了我们二十年,是也该到咱们复仇了说到海军,咱们或许还要逊色日本一筹;但要说到陆军、空军,咱们可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次定然要让东洋鬼子铩羽而归”
孙元起冷笑道:“不仅是让他们铩羽而归那么简单,我要让它连本带利一起吐出来”
在上一个时空里,1926年3月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成为蒋介石反对联俄联共政策、篡夺领导权的开始,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先兆。而在这一时空,中山舰永丰舰事件再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后来的历史会如何评价这一事件呢中日双方在1914年8月21日这一天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第五零六章浦口潮来初淼漫
等日本军舰绕过龙口湾岬角开始减速的时候,山东边防司令部已经可以完全确定这支日军的登陆地点就是龙口港。
此前山东边防司令也曾设想到日军可能会采用前后夹击的战术,在渤海沿岸各适宜登陆的地段都布置了防守力量,少则一个营,多则一个团。像龙口港,就驻扎了湖北陆军第一混成旅的一个步兵团。
团长孙良诚接到消息后脸色都有些发白,除了害怕外,更多是因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实在太过凶险:根据司令部的命令,他必须以一个团的兵力尽可能迟缓日军的登陆。当面日军有多少人那可是一个整编师团再加上一个独立舰队,少说也有三四万人由不得他不紧张。
好在上峰似乎也知道相对于来势汹汹的日军,一个步兵团的力量实在太过孱弱,明确告诉他驻扎在登州府城的湖北陆军第一混成旅另一个步兵团会在一个小时后抵达龙口湾,驻扎在莱州府城的第四十七混成旅一个坦克团也会在一个半小时后抵达侧翼战场,而且荣成、青岛的轰炸机已经全部起飞,估计一两个小时后也将加入战场。
尽管援兵滚滚而来,但关键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孙良诚该怎么熬过去他必须依靠自己手中薄弱的兵力竭力维持龙口湾防线不被攻破。一旦防线被攻破,日军独立第十八师团得以完全展开,匆匆赶来救援的两个团就会变成添油战术,被日军各个击破,导致局势糜烂。
孙良诚捏了捏拳头,肃声对副团长朱培德、参谋长于学忠道:“益之兄、孝侯兄。刚才孙某接到旅部急电,称日本第二舰队携第十八师团将会很快在龙口湾登陆,我们援军预计一个小时后才会抵达,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尽可能把登陆的日军压缩在海滩上。确保防线不破。敌军战力十倍于我,再加上有海军助阵,估计咱们这次不拼命是不行了,所以我想压到第一道防线上督战,至少要确保开战25分钟内防线不丢益之兄在第二道防线督战,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后也至少要坚持25分钟。孝侯兄在第三道防线督战。第三道防线是咱们最后一道防线,构筑还不够完善,希望在此能支撑到援军到来。不知二位可有异议”
朱培德、于学忠同时说道:“团长,我去第一道防线督战”
孙良诚摇摇头道:“第一道防线看似凶险,其实却最为安全,因为舰船上的敌军用重武器吧射程太近。用轻武器吧射程又太远;登陆的敌军正在涉水艰难前行,尚未完全展开,根本无暇顾及反抗,最好对付。两位都是兄长,就让让小弟吧”
尽管孙良诚嘴上说得轻松,但朱培德、于学忠却都晓得第一道防线伤亡率最高,一来因为敌军刚刚投入作战。锐气正盛,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二来因为登陆作战类似于背水一战,必须尽快打开突破口,否则猬集在海滩上十死无生,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境遇最能激发敌军不顾死伤的悍勇之气。何况日军舰队的重炮可不是好玩的,一炮下来,足球场大小范围的官兵都难逃活命
见朱培德、于学忠张口欲言,孙良诚神色转厉:“这是命令。必须执行”
于学忠最好退后一步:“既然是命令,卑职只有凛遵。但是兵凶战危,团长您又关乎全团上下的战心士气,卑职恳请您能多带些人上去,有什么突发情况也好及时应对。”
孙良诚摆了摆手:“此次日军来势汹汹。炮火必然极为猛烈,带多少人上去都无济于事,太过惹眼反而麻烦,倒不如第一道防线就放两三个连,其他人员暂且退到第二道防线,等出现重大伤亡再及时补充,免得被一囫囵全包了饺子。反倒是孝侯参谋长你压力最大,第三道防线本来就不太稳固,又没有多少人,还要确保支撑到援军到来。所以一旦开战,你立即组织团部的参谋人员、护士、医护兵、炊事兵等非战斗人员,随时准备填到缺口上去”
“是”于学忠立正答道。
朱培德劝道:“团长,若是情况不对劲,您就赶紧撤下来,毕竟咱们还有第二、第三道防线。只要留得青山在,咱们就不愁没柴烧用孙总理的话说,叫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
孙良诚没有回答朱培德,而是朝朱培德、于学忠庄严地敬了个军礼:“二位,防线就拜托了”不待两人回礼,他便干净利落地走出了团部。朱培德、于学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