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李复几不仅是飞机发动机专家、中华科学院新科院士,还是中国航空技术研究院的院长,闻言答道:“根据孙先生之前的指示,我们在不同机型上侧重发展不同的优势,现在已经取得一些长足进展。比如最新型的轰炸机,弹舱载弹量加上外挂载弹量超过2吨,航程则达到2000公里,这意味着可以携带2吨的炸药从新修建的古城机场起飞,轻松轰炸到外蒙的科布多或乌里雅苏台等重要城市;如果在晋、陕与内外蒙交界五百公里左右铺设机场,甚至足以威胁到库伦”
孙元起闻言大喜:“太好了如果此次哲布尊丹巴执迷不悟,不从布尔干河撤军,那我们就把科布多或乌里雅苏台列入轰炸目标轰炸库伦或许有些勉强,那我们就用当年威胁紫禁城的故伎,多印些传单,在春节之前给那些数典忘祖的王公喇嘛们送上一份毕生难忘的厚礼”
众人也都欢欣鼓舞。
在视察完各研究所和飞机制造厂之后,孙元起忽然又想起一个重要问题,对李复几、张贻惠、张泽宇等人说道:“我觉得你们既然名为航空技术研究院,就不仅要关注航空技术的研究,还得抽出一部分精力关注反航空技术的发展,这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技术的进步。现在的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高,也越飞越重,但除了飞机本身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有效反制手段呢如果不加以研究,一旦敌方飞机来袭,你们这些研究现代飞机的祖师爷岂不是只能被动挨打”
李复几等人在大笑之余,也不禁开始思索反制飞机的手段。
孙元起接着说道:“当然,对付飞机的最有效手段无疑还是飞机本身,不过其他手段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有时甚至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敌方飞机来袭,如果不能及时提早发现,即便我们的飞机非常先进,措手不及之下也只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说,如何在相隔成百上千公里的距离、数千上万米的高空尽早发现敌方的飞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是除了飞机,我们能否在地面上利用机枪、炮弹等武器击落来犯的飞机答案是肯定的。飞机目标那么大,只要武器射速快、火力猛,完全有击落飞机的可能。而且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相对成熟,计算速度相对于普通人手工运算的一百万倍,可以根据飞机的飞行轨迹准确预判位置,然后发射炮弹予以击落。这些都是可能的防止手段。”
李复几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重点:“无论是出动飞机拦截,还是用炮弹击落,首先都必须考虑如何发现对方飞机踪迹,这才是最关键的”
如何发现相隔数百公里、数千米高空的飞机呢众人都开动脑筋思索起来:没有天兵天将天赋异禀的千里眼,肉眼自然是不行的;天文望远镜倒是马马虎虎可以,可是天空那么大,望远镜视野那么小,谁能有那么好的耐心天天趴在那里仔细观察
那还有什么招数呢
就在众人抓破脑壳之际,孙元起突然问道:“那你们知道夏日的夜晚,蝙蝠是通过什么手段准确捕捉到昆虫的么”
第三九九章系马高楼垂柳边七
众人心中了然,既然孙元起提及蝙蝠如何捕捉昆虫,那在地面发现飞机的原理肯定也大致如是。可蝙蝠夜飞大家都司空见惯,至于它是如何捕捉食物的,真还没人仔细思考过。
钱能训显然对此也大感兴趣,不太确定地问道:“孙大人,蝙蝠夜晚能够捕虫,是不是它和猫犬鼠狐一样拥有超凡的夜视能力”
孙元起微微摇头:“在十八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生物学家斯帕兰札尼对蝙蝠在黑暗中飞行自如感到非常好奇,于是他便捕捉了几只蝙蝠,弄瞎了它们的眼睛,然后放在布满障碍物的房间里,结果它们依然能够顺利地避开阻碍,自在地飞行。几天后,他再次捕获这几只瞎眼的蝙蝠并加以解剖,发现它们的胃里塞满了昆虫的遗骸。这个实验说明什么说明蝙蝠的飞行与捕食并不依靠视觉。
“随后,斯帕兰札尼又以其一贯认真的态度试验了蝙蝠的其他感官,最后发现只要把蝙蝠耳朵堵住,蝙蝠便再也无能为力,在房间里飞得跌跌撞撞,不时会撞上障碍物。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动物能用耳朵看东西吗可惜斯帕兰札尼并未对此做出解释,这个奇特的实验到此也戛然而止。”
众人的好奇都被吊到了嗓子眼,没想到孙元起却给出了这么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弄得大家感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不由得面面相觑。
半晌之后孙元起才接着说道:“直到前不久,相关科学发现才表明在蝙蝠口鼻部上长着一个被称为鼻状叶的结构,周围还有着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个奇特的装置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功能,能连续不断地发出4万到30万赫兹的高频超声波;而且每只蝙蝠都有自己特定的频率,并能用耳朵辨别出自己发出的声波,这样大群蝙蝠一起在夜间飞行,也不用担心彼此互相干扰。
“那蝙蝠又是如何利用超声波发现并辨别出障碍物的呢超声波发出后,如果碰到障碍物或飞舞的昆虫。那些超声波就会被反射回来,被蝙蝠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反馈的信息会在它们大脑中进行快速的分析,根据超声波反射回来的大小、时间、方向,从而为自身飞行路线定位,并辨别出不同的昆虫或障碍物,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回声来定位。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回声定位。比如漆黑的夜晚或者大雾弥漫的早晨。我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时,我们习惯向前方扔一块小石子,根据石子落地的声音,大致辨别出前方的基本路况;也可以大喊几声,根据回声来确定前面有无巨大的山崖等。同理,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辨识出天空中来袭的飞机。也可以发现水底潜伏的潜艇,乃至孕妇腹中的胎儿。”
在真实历史中,首先发明利用超声波回波定位方法的应该是与居里夫人有暧昧关系的大帅哥郎之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了对付潜伏在海底的德国潜艇,便想到利用声波去探测潜艇并以其回音确定其位置的方法。等到装置能够运作时,一战已经结束。
利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空间位置的雷达则是出现在二战期间。当时英德两国正在交战,备受德军空袭之苦的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无线电探测与测距技术。以便能在反空袭战中率先发现德国的飞机,于是雷达应运而生。当然,在雷达出现之前,已经有好些人提出利用回波定位的方法测量远距离物体的理念,包括郎之万、无线电之父马可尼以及其他一些科研人员,雷达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比较成功而广泛的应用。
而把超声波回波定位与蝙蝠联系起来,则是始自于1920年的哈台,不过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因为科学家难以置想象蝙蝠这种低等生物居然拥有“回声定位”这么高级的技术。直到1983年采用电子测量器对蝙蝠发出的声波进行准确测量后,哈台的观点才被最终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