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8(1 / 2)

工作情况。

听到各项专利顺利注册,孙元起大喜过望,只感觉无数的美元、英镑、法郎、马克正在朝自己汹涌扑来,当下不吝赞美之词,狠狠夸奖了亚瑟尔几句,并把他薪酬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亚瑟尔坐着凳子上却隐有忧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孙元起连忙问道:“亚瑟尔,你有什么问题”

“唔,是的,”亚瑟尔吞吞吐吐地说道,“在美国的时候,我和几个在军队工作的同学聊天,提到钢盔专利,他们似乎不看好这项专利的前景。他们认为盔甲是冷兵器时代的装备,在热兵器时代装备钢盔,无疑是一个笑话。”

后世军人标配的钢盔,会没有良好的前景

孙元起笑了:“这是什么理论中世纪,水能解渴,面包能饱肚子;到了二十世纪,水就不能解渴,面包就不能饱肚子啦笑话我看他们才是不折不扣的笑话。”

送走心神不宁的亚瑟尔,孙元起回到办公室里,继续修改爱因斯坦、米列娃送来的广义相对论初稿,偶尔想起亚瑟尔朋友的观点还觉得好笑。

片刻之后,孙元起在看到文中“第三段”的字样,脑海突然就冒出一个名词:三段击。然后孙元起目瞪口呆,脸色渐渐难看起来:该死,怎么忘了这一茬

在发明火器之后,有鉴于火器发射速度慢而造成威力小的问题,东西方几乎不约而同发明了“三段击”射击方法:一队射击,二队装备,三队装弹。三段击射击方法要求射击者必须保持站姿,而且最好面向敌人站成一条线。

面对冷兵器,火器具有显著的优势,一般在远程就可以击败敌人,所以不用穿铠甲。即便有近战,为了保证射击的速度,火器手也不会为此而牺牲灵活性。而双方都是热兵器时,为了先发制人就更不会穿铠甲;而且对射的时候,因为火器没那么精确,目标更大的腹部无疑是比头部更好的选择。就这样,盔甲被无情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在开花弹、高爆火药、重机枪、重炮等大杀伤性武器出现后,原先威猛无比的三段击变成了傻x无比的送死行为。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双方都拥有精锐的火器,再站好端枪对射,无疑就是场大屠杀。然后出现了战壕,在马恩河战役里演变成阵地战。大家都躲在战壕里展开对射,露出头部和肩膀成为唯一的杀伤目标,这时候保护头部成为重中之重。于是,头盔被法国的亚德里安将军又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捡回来,再次成为军队的标准配置。

现在还是1909年,离一战还有五年,三段击还是很多国家陆军操典里的标准作战方法。谁会傻呵呵地购买钢盔也就是说,北平铁厂制造的钢盔,至少在五年内不会有什么销路。如果钢盔卖不出去,北平铁厂靠什么盈利

想到这里,孙元起顿时汗流浃背。

第214章西当太白有鸟道

二一四、西当太白有鸟道

孙元起之所以敢挪用研究汽车的经费、向张之洞提出购买汉阳铁厂的钢铁、筹办水木学堂,都是基于北平铁厂生产的钢盔能够迅速盈利。如今残酷的现实却是,钢盔在五年内都会滞销。

花费巨资购买的钢铁采掘熔铸设备正在陆续运来,铁厂已经招募大量工人。不开工生产,设备、工人都处于闲置状态,无疑是拿钱打水漂;开工生产的话,产品又暂时没有销路,货物大量积压,死得更快

怎么办怎么办

孙元起再也没心情改稿子,皱着眉头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希望能找到一种替代钢盔的拳头产品。可这又谈何容易当初选定钢盔,是经过多方面考虑的:首先,钢盔没有技术技术含量。哪怕工厂是新建的,工人之前没摸过机器,生产钢盔也手到擒来。

其次,尽管没技术含量,却又很有创意,还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别人见了一定会拍腿大叫:“这个我也想过,怎么没想到注册专利呢”

第三,设想中的钢盔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即各队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购买,销路有保障;因为购买方是财大气粗的军队,不用担心出现没钱吃霸王餐的现象;从产品问世到回笼资金,时间短,盈利快。

其他没技术含量、销路好又不差钱的产品也不是没有,比如钢轨。清末大修跌路,钢轨跟着水涨船高,皇帝女儿不愁嫁。奈何钢轨是汉阳铁厂的主打产品,汉阳铁厂又是张之洞的心尖尖,孙元起可不敢虎口拔牙。

现在,北平铁厂陷入一个怪圈:想生产能吃独食又来钱快的产品吧,自身没有技术储备;要根据自身情况生产没技术含量的产品吧,又觉得没搞头。铁厂前期投入就达大几十万美元,靠卖锄头镰刀斧子铁锅,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愁啊孙元起这些天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心里头一直在琢磨铁厂该怎么办。只恨当年在大学没学工科,否则随便剽窃几个后世的工业产品,岂不大赚特赚早就面团团做了富家翁,哪用这般搜肠刮肚

挨了几日,孙元起依然一无所得,只好把亚瑟尔、北平铁厂协理蔡启德叫来共同商议。

亚瑟尔见孙元起一脸憔悴,连忙问道:“约翰逊,你这是怎么啦”

孙元起强笑道:“没什么,这几天在想个学术问题,有点太投入。呵呵,蓬头垢面,倒让你们见笑了。”

思考问题不假,只是并非学术问题。

不待两人答话,孙元起又说道:“亚瑟尔,你这次环球旅行,到了欧美主要国家,感觉如何他们政局是否平稳”

亚瑟尔没想到孙元起会问政治问题,思考片刻,谨慎地描述了自己对各国政局的观感,总的来说就一句话:虽然各国之间有摩擦、有矛盾,但都是可以调和的。

“那欧洲、美洲有没有什么地方正在战争,或者即将爆发战争”

亚瑟尔迟疑地摇摇头:“我没听说。”

这个结论无疑让孙元起很失望:有战争,钢盔才有用武之地;没战争威胁,谁会犯傻买钢盔玩再者,钢盔就像套套,安全不安全,试过才知道。而且不能只试一次,最好是大规模的测试。

有数据表明,二战中美军由于装备了钢盔,至少使7万人免于伤亡。但在整个二战中美军伤亡人员总计为万。也就是说,钢盔的出现只是将安全性提高了7个百分点而已。如果不发生大规模战争,谁会意识到钢盔的妙用所以孙元起迫切地希望欧美某处发生大战,好让钢盔的实用性得到证明。

这一刻,孙元起终于深刻体会到军火大亨们对和平的痛恨。

孙元起暗自叹了口气,转向蔡启德:“子成,现在铁厂试制了多少顶钢盔”

蔡启德在椅子上稍稍欠身以示恭敬:“回禀大人,目前已经试制了2400顶。如果厂子正常运转、原料充足供应的话,一日夜生产400到500顶钢盔完全没问题”

“那就好。你回去之后安排一下,争取在十日之内库存达到5000顶。”孙元起吩咐道。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