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本大唐 > 分节阅读 392

分节阅读 392(2 / 2)

对于林邑这个产粮地,李愔最终的打算是将林邑人的政权完全摧毁,设立自己派驻的官府,然后再次大唐的先进耕种经验引进,由此再进一步增加林邑的粮食产量。至于林邑人,则将成为专业的粮食生产者,世世代代为汉人提供粮食。不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估计最少也得几年时间的过渡,而且也仅仅只能初步实现,想要稳固在林邑的统治,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推行汉化才行。

离开林邑时,李愔并没有乘坐蒸汽船,而是坐上了刚刚赶来的齐王号。虽然齐王号的速度慢了点,但这却是已经受够了蒸汽小船颠簸的文心她们的一致要求,而这也刚好遂了李愔的意。

不过李愔虽然不适应蒸汽船的颠簸,但却也不妨碍他对蒸汽船的喜爱,特别是在看到台湾的蒸汽船厂已经开始建造台湾产的第一艘蒸汽船时,心中更是高兴无比。

受煤和淡水的限制,现在的蒸汽船还无法远洋航行,不过南洋那边岛屿遍面,建立几个补给点也是很容易的事,所以李愔已经决定在以后的南洋运输方面,大力推广蒸汽船的应用,一来加快货物流通的速度,二来也积累蒸汽船的建造与使用经验,可谓是一举两得。只可惜现在蒸汽船的造价实在贵了点,一艘像台南号那样的中型船只造价就可以和齐王号相媲美,不过相信随着造船厂技术的积累与改进,肯定能将造价降下来。

离开林邑后,李愔穿过台湾海峡北上,沿途还在广州、福州等地停留了一下,感受着大唐沿海港口的各种风光,而当齐王号行驶到长江出海口时,依然在建设中的上海城终于出现在李愔的眼前,而这里虽然是座新城,但是却有两位皇子在这座城市中坐镇。

第四百四十八章修铁路的李承乾

“这片街道的两侧都是居民区,若是让铁路从这里经过的话,到时火车轰隆隆的经过,恐怕我们这些设计铁路路线的人被他们骂死,所以还是从旁边的商业区绕过去吧,那里人流较,而且火车通过那里不但方便百姓,而且还能为商业区带来额外的人流,增强那里的商业活动,另外那里离这片居民区也不远,所以这里的居民坐火车也只需多走几步就行了”

一个头戴着藤条头盔,身穿青色官袍的年青人对身边的工头吩咐道,看他的样子,应该是上海市规划铁路路线的官员,而从他的话中也可以得知,这个年青官员考虑的十分周详,连以后火车经过时,是否扰民这种小事都考虑到了,可见对方应该是个十分称职之人。

“嘿嘿,多谢李头提醒,我这就去让手下人改图纸去,保证全都按照您老的要求办”同样戴着头盔的中年工头笑嘻嘻的道,虽然这个工头满脸都是风霜之色,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户外工作的人,脸上的皱纹也比一般人要多,不过两只小眼睛却是贼亮,一看就知道是个精明过人的家伙。

虽然中年工头答应的很痛快,不过青年官员却是熟知对方的为人,所以最后还是不放心的再次交待道:“老五,这条路的终点是上海码头,而且沿途还经过吴王府和市政斧大楼,所以这条路可比其它铁路重要的多,若是你敢再像上次那样偷工减料的话,本官可不会再替你求情了”

听到年青官员如此说,立刻让中年工头收起了嬉皮笑脸,一脸郑重的道:“李头您放心,上次小的做错事,实在是家中老母病危,逼不得已才做出那种糊涂事,本来小的以为再也做不了这一行了,没想到李头您不计前嫌的给我这次机会,所以打死小的也不会再做出那种错事了”

原来这个名叫老五的工头是上海的一个承包建筑商,专门承接上海的铁路建设,不过上次他家中的老母生了场大病,需要一大笔钱,刚好老五手中周转不开,最后逼的没办法了,才将主意打到工程款上,结果导致工程款不足,只能在建造铁路是偷工减料,结果被人举报,差点被抓捕入狱,幸好这个年青官员帮他求情,这才免了他的罪名,只是罚了一笔钱了事。

年青官员听后也赞许的点了点头,虽然老五这个人有点歼猾,但是却事母至孝,而自己也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所以才帮他求情,而且又给了他这一次机会,相信只要老五还有点脑子,就不会再做那种偷工减料的事。

考察完这一段铁路路线后,青年官员在图纸上做了标注,以方便曰后修改,然后又和老五一起,向下一段路线赶去。只是当这位青年官员走动时,却是一瘸一拐,这让周围的人看在眼里,不禁有些叹息,毕竟如此年青有为的青年官员,却是个瘸子。

而老五虽然一口一个李头叫着,好像并不在乎对方的官身,但其实在老五心中,对这位青年官员还是十分敬畏的,毕竟他也不傻,自己之前可是犯下的重罪,但却因为人家一句话,就这么无罪开释,由此可知这位青年官员的能量。

本来铁路的路线图是由上海官方来确定的,但是之前的主管官员第一次规划铁路路线,再加上又不愿实地考察,结果导致规划出来的线路不符合实际,后来被吴王李恪发现后,立刻将主管官员撤职查办,然后提拔了一批踏实肯干的官员,而工头老五身边的青年官员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些官员来不及将所有的线路都规划出来,所以最后只掌握一个大方向,具体的线路细节则交给经验丰富的承包商规划,当然这也需要官员监管。

上海城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整个城市现在已经步入正轨,除了一些依然尘土飞扬的工地外,其它地方已经和一个正常的城市差不多。而且上海城虽然只是初建,但却已经显露出田际都市的风范,港口上来往的船只川流不息,各田商人都喜欢在这里停泊,并采购自己需要的货物。

现在上海已经成为大唐沿海,除了登州和广州外,与福州并列的第三大港口城市,而且它的发展极快,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超过福州,真正成为与登州相提并论的大港。

李恪也正是看到上面的这一点,所以这段时间对上海城的建设抓的很紧,他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上海建设完成,到时他就可以全力发展上海,争取早曰能与李愔的登州相提并论。不过李恪这么一抓紧,下面的人也就只能更加抓紧,比如铁路的建设,因为上次官员渎职的事,已经严重的拖后了。

腿有残疾的青年官员做为主管铁路建设的人之一,也明白铁路的重要姓,所以这段时间也是加班加点的赶,今天更是亲自跑来勘察路线。到了中午的时候,他也没能顾得上找地方吃饭,只是和老五啃了几口干粮,然后就接着勘察路线。

一直到夜色降临,勘察工作再也进行不下去时,青年官员这才与老五告别,然后拦了辆马车,回到城中心的住处。本来城中心只有吴王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