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办,不就是白话文吗,那干脆再办份白话文的报纸吧”李愔满不在乎的说道。
“再办报纸”不但燕北和李恪感到惊讶,连正在喝茶的李治听后,都差点被呛了一下。他们三个都知道,大唐日报虽然是李愔一手创办的,但是背后却有李世民的支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有人都认为大唐日报是朝廷对外宣传的喉舌,甚至将其看成一种特殊的邸报,根本没想到大唐还能有第二份报纸。
“不就是再办份报纸吗,至于你们如此惊讶吗”李愔这个后世人在思想上,显然与李恪他们之间有代沟,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只办一份报纸,甚至大唐日报也只是他树立起来的一个样板,目的就是让所有人看到报纸的作用,然后争相办立起各种各样的报纸,从而加快整个社会信息的流通。
“六郎,一份报纸就已经够赔钱的了,若是再多一份的话,会不会”燕北有点忐忑的问道,他现在可是大唐唯一报纸的主编,但若是再多一份报纸的话,那自己的身价可就要下降了。
报纸虽然赔钱,但那点钱对李愔来说,却根本不值一提,因此燕北的话一出口,他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心中所想,于是笑呵呵的说道:“燕兄,报纸最大的作用是传播信息,若是只靠你我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所以报纸这个行业迟早都要开放给私人的。”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立刻皱起眉头,经过这段时间,他可是深切体会到报纸所带来的影响力,所以有些担忧的说道:“六郎,你想再办份报纸我不反对,不过报纸可是一件利器,若是不掌握在咱们手中,恐怕以后会反受其害啊”
李愔听后却是露出一个自得的笑容说道:“嘿嘿,六哥放心,在刚开始办报纸的时候,我就已经和父皇商谈过这件事,而且也有相应的制衡之道,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报纸反被它人利用。”
听到李愔如此说,李恪和燕北都放下心来,李治则对六哥说的那个制衡之道很感兴趣,一直追着李愔问,不过李愔的嘴巴一向很严,任他问了半天也没问出其中关键,只是得知李愔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很快就会开放私人报纸的开办。
长安城南的一片青翠竹林里,一阵风吹过,伴随着沙沙做响的竹叶摩擦声,另外还有丝竹与游人的欢笑喧闹之声。在竹林中的一片空地上,正在举行一场聚会,聚会的人大都身着士子长衫,三五成群或吟诗或谈琴,看上去好不风雅。
来这里参加聚会的人,都是大唐国子监中的学生,国子监就是大唐设立的官学,也是全国教育系统的最高学府,科举中能够进士及第者,大都出自国子监中,甚至若是中进士者不是国子监中出身,以后为官恐怕也会困难重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子监几乎是所有读书人都为之向往的求学圣地。
不过国子监却不是那么好进的,除非是祖辈或父辈身有官爵,否则根本没有资格进到里面。而且按照官爵的高低,进去求学的士子也会被分到不同的学院中,学习相对应的课程,比如最高的国子学只招收三品及以上的贵族子弟,而太学则招收五品及以上的贵族子弟等等,可以说从入学上就体现出大唐的阶级森严。
第一百三十七章国子监学子
今天是旬日,不但官员休息,他们这些国子学生也会放假一天,刚好又有人请客,所以这些喜欢热闹的国子学生一下子来了上百人,几乎占据了大半个竹林的面积。
这么多的读书人聚在一起,除了吟诗作对外,自然更少不了讨论时政,而对于这些时政的内容与观点,他们大部分都是从报纸上获取的,甚至还有些人干脆手持报纸,与身边的好友讨论上面某篇文章的见解是否正确。若是仔细倾听他们的讨论,就可听出他们讨论的焦点无非也就是白话文,以及工商业与农业这两个最为热闹的话题。
做为年轻人,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都比较强,以报纸为例,他们这些国子学生就是大唐日报最初也是最忠实的读者之一。不过就算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再强,他们毕竟还是受过十几年最正规的儒家教育,所以对于白话文,大部分人还都无法接受,只有少数性格比较叛逆的学生,才会对白话文持肯定态度,不过这往往会引起大部分人的群起攻之。
白话文的话题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所以讨论起来没什么趣味,不过工商业与农业人口的问题却不同,这里的学生大都是出身官宦之家,不少人还都是长安各个新贵家族的子弟,受家族的影响,他们对于工商业并没有任何的排斥,再加上受大唐日报宣传的影响,一半以上的人虽然都认可农业的重要性,但也同时看到了工商对国家的重大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支持发展工商的学子,与那些出身世家大族,对工商毫无好感的学子们吵成一团。不过吵归吵,这些年青人却没人敢动手,毕竟国子监中学规森严,若是学子之间参与打架斗殴,无论对错一率开除学籍,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你们这帮人简直是食古不化,齐王殿下早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工商不但可以兴业,而且还可以富国强民,你们睁开眼看看现在的登州,那里经过齐王殿下的治理,工商业极其发达,登州的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哪怕是遇到灾荒,也可以从容度过,由此可以看出,工商业的发展对于百姓来说,无论哪方面都是一件幸事”一个长相十分俊美的青年大声说道。现在场中学子分成工商派和农业派,这个青年正是工商派的领头者。
听到俊美青年的话,农业派立刻有人出来反驳道:“萧林,你说的太片面了,登州工商业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也可以看到,但是你想过没有,登州本地并不是产粮地,当地百姓家中所存储的粮食,还不是从外地运来的可若是以后连外地农户也开始弃农从工,那我大唐的粮食又要从哪里来到时就算是你有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农业派出来的这人语言犀利,直指工商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核心,因此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