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下枭雄 > 分节阅读 688

分节阅读 688(2 / 2)

萧琎连忙站起身躬身施礼道:“参见郡王殿下”

杜伏威一摆手,“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说这个,我不想要什么郡王殿下。”

“这”萧琎一愣,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萧使君请坐,我们坐下谈。”

萧琎坐了下来,不解地看着杜伏威,杜伏威叹了口气。“人贵在要有自知自明,我杜伏威何德何能,敢称郡王,我已经决定放弃郡王爵位,只保留江淮总管这个职位,希望萧使君能转告楚王殿下,理解我的苦衷。”

萧琎这才明白他的意思。不是嫌爵位低了,而是爵位太高,这倒挺有意思。他微微一笑道:“我可以替你转告殿下,但还是希望你能自己上书,直接表明自己的意愿。”

“好吧我会向楚王殿下上书。”

停一下。杜伏威又问:“不知萧使君这次来找我,有什么要紧事”

话题终于转到了正事上,萧琎立刻道:“殿下准备在明年春天攻打李密,希望杜将军的江淮军能够配合,从西面进攻李密部。”

萧琎说完,取出杨元庆的亲笔信交给了他,杜伏威接过信,打开慢慢看了一遍,杨元庆在信中说得很清楚,确实是要他准备协助隋军攻打李密。

这个消息让杜伏威有些意外。不是说隋军准备攻打唐朝吗怎么变成了进攻李密,使他一点准备都没有。

杜伏威低下头,半晌,他叹息道:“我手上只有七万军队,恐怕靠我的一己之力难以发挥大作用。”

萧琎微微笑道:“当然不是杜将军一家进攻。届时还有萧铣,他也将出兵八万,联合杜将军从西线进攻。”

杜伏威大喜,若萧铣肯出八万军,联合他的七万军队,就有十五万之众。足以对李密施加强大的压力,如果萧铣肯出兵,那就一点问题没有了,他又连忙问道:“不知什么时候出兵”

“信也写了,正式出兵日期定在二月初一,我可以再次明确,这个日期不会有变。”萧琎缓缓说道。

杜伏威抬头想了想,实际上只有四十天时间了,他需要开始准备了,他最终明确地答复了,“请转告楚王殿下,二月初一,我的七万大军将准时进攻历阳郡。”

萧琎告辞走了,杜伏威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也在想和萧铣同样的问题,灭亡了李密,那自己割据一方的日子也就到头了,他要么入朝为官,要么留任地方,或者辞官隐居,无论如何,他需要做一个抉择了。

就在杜伏威心中感慨之时,忽然,一名士兵从门外疾奔而入,跪地大哭,“大将军,辅将军,他他去了”

杜伏威只觉一阵痛极攻心,他大叫一声,眼前一黑,竟晕倒在地上。

杨元庆从马邑郡归来时,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离新年只差五天了,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不断听到一声声爆竹在火中炸响。

杨元庆在三百亲兵的护卫下从东门进了太原城,这一次他收起了旗帜,也换成了普通军官的装束,尽量不让民众认出他来。

刚走进城门,便看见了在紧靠城门处,摆放了一溜桌子,约七八张,坐着十几名军士,在桌子旁竖起一面大木牌,上用黑墨写着募兵两个大字。

尽管已临近新年,报名从军依然很多,大约有千余人,排出数百步远。

桌子前的报名其实只是一种简单的审核,姓名、住址、年龄,父母兄弟情况,隋军的条件比较苛刻,比如年龄,四十岁以上和十六岁以下都不会接受。

还有独子或者已有兄弟父亲从军者,也不接收,不过这一次杨元庆命令各郡在元宵节之前招募到十五万新兵,任务相当紧迫,所以兵部在下发给各郡的招兵令时,条件明显放宽了,除了年龄限制外,其余限制都可以暂时不考虑。

在桌子后面,有一块空地,空地上摆着十几只石锁,每只石锁重四十斤,在报名登基后,每个人需要在这里通过测试,其实就是举锁十下,这一条倒没有放宽,必须通过举锁测试,才能正式从军。

另外,在靠城墙处,则圈养了一大群羊,大约有上千只,这便是最吸引人之处,只要从军成功,每个士兵都能领到一只羊,作为从军的奖励。

这便使得很多准备过年后再报名从军的人,都提前赶来报名,目的是能领一只羊给家人过新年。

“殿下,要不要去看一看”一名亲兵小声问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父子交流

更新时间:201331121:18:36本章字数:5109

杨元庆望着异常忙碌的招兵军士,其实他知道,如果自己露面,表个态,可以激发更大的募兵热潮,但他一想到会惹来满城欢迎,心中便有点发憷,他摇了摇头道:“他们很忙碌,我们不要打扰了,悄悄回府吧”

亲兵们调转马头,向王府而去,不多时,杨元庆又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和上次不同,这一次他的回家没有惊动家人,府门前冷冷清清,没有家人在外面迎接他。

杨元庆翻身下马,一回头,却见后面来了一辆牛车,左右跟着几名侍卫,这是他长子杨宁放学归来,杨元庆暗暗点头,乘坐牛车回来,这一点做得不错。

“爹爹”

杨宁从车窗里看见了父亲,高兴地大喊起来,不等牛车停稳,他便从车里跳出,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杨元庆手疾眼快,一把抓住了儿子的胳膊。

“怎么变得心急了”杨元庆笑道,语气里有一种善意的责备。

“看见父亲回来,孩儿高兴,一下子忘记了师父的嘱咐,心静当如水,孩儿知错。”杨宁垂手站在父亲面前,低头回答道。

说起师父,使杨元庆想起了上次玉玺之事,他便考虑给儿子换一个师父,他觉得李纲在教育自己儿子上出了一点问题,没有让儿子懂得一些根本的道理,才被裴矩所利用,做出幼稚之举。

不过杨元庆还是想和儿子好好谈一谈,儿子已经八岁,他们父子之间好像还从来没有交流过,这是他杨元庆做父亲的失职。

“你先回房吧收拾一下,再来我的内书房,我有事和你谈一谈。”

“是孩儿先告辞。”

杨宁转身向内宅小跑而去,他要告诉母亲,父亲回来了。

杨元庆望着儿子纤瘦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八岁时。身高已和成人无异,已经能杀豹博虎,可自己的长子却还是一个瘦弱的少年,和自己完全不像。更像他母亲,这让杨元庆多多少少有些遗憾。

不过,时代背景不同,自己是要经历隋末乱世,确实是需要武力,而儿子则是要由乱入治,需要的是头脑和才学。尤其是嫡长子,那更是自己的继承人,杨元庆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担负起教育儿子的重任,有些东西师父给不了,必须由父亲教给儿子。

杨元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