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下枭雄 > 分节阅读 674

分节阅读 674(2 / 2)

从尹贵平一案中便可以看出。皇亲国戚和关陇贵族们已经把垄断土地之手伸进了巴蜀甚至荆襄,尹贵平一案在父皇的庇护下,最终不了了之,这令李世民心中充满了愤慨和无奈。

相比之下,杨元庆用铁腕手段收拾太原王家,清理河北官场,使得隋朝吏治清明,山东士族不敢夺利侵民,赏罚分明使将士用命,吏治清明得到民众支持。

一清一浑。一长一消,李世民忧心之极,他对唐朝的未来渐渐失去了信心。

这时,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端着药小心翼翼走了进来,她见丈夫精神还好,就是满眼忧愁。便柔声劝他道:“母后被病痛折磨,如今仙去,其实也是一种解脱,人死不能复生,夫君想开一点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我不是为母后去世忧心,我的是为大唐前途担忧,这次遭遇这么大的挫折,还能不能缓得过气来。”

长孙氏笑了起来,“如果是这样,就更不应该长吁短叹了,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夫君是带兵之将,何必忧堵于心,找人说说话,或许好一点,房先生还在外书房等着夫君呢”

李世民听说房玄龄来了,连忙坐起身,“我得去见他”

“披一件衣服再去。”

长孙氏将一件厚袄给他披上,又让他把药喝了,这才放李世民出门。

李世民的外书房内,一向淡定的房玄龄已经不再淡定了,盛彦师投降,隋军全歼李神符军的消息令他心中异常焦急,他很清楚这件事的严重性,不仅是关内道危机,河西道也保不住。

如果河西道不保,大唐的四十万匹战马将成为泡影,这是大唐强军的唯一希望,没有了战马,唐军就没有了任何希望。

但更让房玄龄焦急的是,这个消息一早便传来,但现在已快到中午,朝廷百官只在议论李神符之死,却无人提到河西,难道他们意识不到这次惨败的严重后果

但房玄龄也有点犹豫,他在犹豫自己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李世民,皇后刚刚去世,洛阳得而复失,李世民已承受太多的打击,河西之事他是否还能撑得住房玄龄很是担忧,但不说又不行,形势已危急到火烧眉毛的程度。

这时,身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房玄龄很熟悉这个脚步声,是秦王到了,不过有些步伐沉重,很明显在病中,房玄龄又有些犹豫。

“先生有什么急事找我吗”李世民走进屋,微笑着问道。

“我是来。来探望殿下的病情。”房玄龄心中暗叹一声,他还是不能说实话。

“我还好,问题不大,一点感恙。”

李世民坐下,指指坐榻,“先生请坐吧”

一名侍女上来两杯茶,李世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有笑道:“先生说吧什么事”

“我确实是来探望殿下。”

李世民呵呵笑了起来,“哪有在书房探望病人的道理,我无妨,有什么急事尽管说,我挺得住”

房玄龄叹了口气,“那我就直说了,盛彦师在会宁郡投降了,李神符率两万军前来支援,结果中计,全军覆没,李神符生死不知。”

“啊”

这个消息将李世民震惊得目瞪口呆,半响,他急道:“那河西呢,圣上有派援军赶往河西吗”

房玄龄暗暗叹息,不愧是秦王,一眼便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他苦笑一声道:“现在让人心急就是这个,圣上和朝廷似乎都没有认识到这个后果,到现在还没有半点消息。”

“不行我要找父皇去。”

李世民心急如焚,他很清楚,一旦河西道不保,大唐将失去战马,全军骑兵化的计划将彻底落空,四十万匹战马啊

他起身去换朝服,走到门口又对房玄龄道:”你去通知一下裴寂,让他也立刻去御书房,事不宜迟,现在就去。”

“殿下,稍等片刻。”房玄龄叫住了他。

“还有什么事”

房玄龄小心翼翼提醒他,“殿下一定要坚持清算会宁郡的责任。”

李世民迟疑一下,他知道房玄龄的意思,这次会宁郡惨败是太子的部署,包括河西危机和李神符之死,都是太子一手造成,可以追究太子的责任,虽说是这样,但李世民觉得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

房玄龄看出了李世民的犹豫,又提醒道:“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太子要追究这次出兵责任的话。。”

李世民点点头,他明白房玄龄的意思,“我知道了,我会看情况而定。”

李世民离开房门,匆匆去了自己的内室其实事情也不像房玄龄想的那样,没人关心会宁郡之败,在武德殿偏殿内,李渊和五名相国以及太子正在紧急商议会宁郡之败所引发的危机,不过和李世民想的不是一回事,不是想派兵去夺回河西,而是众人在商议和隋朝议和。

“各位爱卿,大唐自从建立之后,战争便一直不绝,朝廷已至崩溃的边缘,民心思定,朕不想再打了,所以要和各位爱卿商议,怎么和隋朝议和,双方罢兵,偃旗息鼓,休养民生。”

陈叔达站起身应和道:“陛下说得极对,微臣走访市井,确实感到民心厌战,现在士气低迷,陛下主张停战是顺应民心和军心之举,臣坚决赞成。”

李渊点点头,又问萧瑀,“萧爱卿的看法呢”

萧瑀心里明白,李渊说什么都是借口,其实说得浅白一点,他是被杨元庆打怕了,但萧瑀本身也比较反对作战,战争对朝廷负担太重。

既然李渊问他,他自然得回答,“陛下,今年粮食歉收,税赋只有去年的七成,已经不能满足朝廷日常的支出,本来我们先前赔付隋朝粮食后,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