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下枭雄 > 分节阅读 651

分节阅读 651(2 / 2)

同时,太原以北各郡的乡村农民尽量躲避入城,命令各地官府安排好乡民的避难问题。

目前隋军总兵力约有二十五万人,但由于隋朝战线太长,部署也比较分散,驻守会宁郡和灵武郡有两万人,驻守中原和黎阳仓有三万人,驻守河北涿郡有一万人,驻守辽东一万人,驻守敦煌郡一万人,驻守河东郡和河内郡有三万人,另外驻守都城太原还需要四万人,这样算下来,他们可调动的军队只剩下十万人,

杨元庆放下笔轻轻叹了口气,任何时候,战争对民众的影响都极大,尤其异族掠夺式的入侵,如果准备不充分,将会给大隋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历史上的隋末,突厥骑兵兵临太原城下,大肆抢掠河东,有兵临长安城下,洗劫整个关中,他们利用隋末中原各地无力抵抗的时机,一次次杀入中原,抢掠妇女和财物,生灵涂炭,使中原人口和财物损失极其惨重。

杨元庆很清楚这一次和丰州大不一样,当时丰州近百万人口南迁灵武郡,有河口城做最后一道屏障,阻拦住了突厥大军南侵,使丰州的损失并不大,而且军队依凭坚固城池的防御,可以和数十万突厥军对抗。

而这一次河东人口密集,突厥军杀入河东后,几乎无险可守,如果真被突厥军队杀入河东,必将造成惨重的损失,更重要是突厥军不会再打攻城战,使隋军没有了丰州时的优势。

而且此时突厥的弓箭战力已经不亚于隋军,隋军除了盔甲还有优势外,其他方面的优势已不大了。

一旁,裴敏秋默默地给丈夫收拾着箱子,明天杨元庆将亲自率领大军北上了,她心中十分担忧,她能感觉到杨元庆内心的沉重,就算当年突厥大举进攻丰州,他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心事重重。

“元庆,这次的情况很不妙吗”裴敏秋终于忍不住问道。

杨元庆看了妻子一眼,见妻子满脸担忧,便慢慢躺在靠背上,放松了身体,尽量轻松地笑了笑,“也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时间太短,而家业又太大,我一时忙不过来,所以觉得有点力不重新,突厥人没什么大不了。”

裴敏秋想起一事,连忙道:“阿思朵让我转告你,恳求你尽量拯救乌图部,不要抛弃他们。”

杨元庆摇摇头,“只能说尽量,这次隋军不会去草原和突厥军决战,如果乌图部能及时南下,那么或许还能保护他们,可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南撤,我也没有办法了。”

裴敏秋叹了口气,她能理解丈夫心中的无奈

第九十章大战悄至

更新时间:20132229:32:49本章字数:4780

次日一早,八万大军整齐地列队在晋阳宫北面的旷野里,八万大军几乎全部都是骑兵,每个士兵都牵着一匹战马,盔明甲亮,长矛锐利,士气十分高昂,每个人的目光里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期盼。

在晋阳宫前,头戴金盔、身着铠甲的杨元庆正在和七名相国一一告别,在相国队伍中,杜如晦此刻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保护大隋民众的安全,只要民众平安无事,那么一切财富都还可以重新创造。

他慢慢走到杨元庆面前,低声道:“殿下,我有一个建议。”

“你说吧什么建议”

“我觉得应该让马邑、雁门、定襄和楼烦四郡的民众自发地逃离危险区,应该让他们南下逃难,这样才尽可能少的降低损失,就像当年丰州民众南撤灵武郡一样。”

旁边崔君素接口道:“可是这四郡有近百万人,如果形成巨大的逃亡潮,会给南方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我估计更多是人是逃往太原。”

“逃入太原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仓库里有二十万顶帐篷,完全可以用来安置灾民,还有五十万石粮食,再加上他们逃亡很多人都带有粮食,我觉得对太原而言,无非是城池变得拥挤,但这样却能保住更多人性命,现在人口可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啊”

杜如晦的最后一句话,激起了杨元庆的共鸣,其实他也是想着保护人口。所以才下令各地官府组织乡民进城,但他心中多少有点担忧县城的防御。

当年突厥在雁门县包围先帝杨广时,连下四十余城,那些小县城能挡得住几十万突厥军铁蹄吗何况绝大多数小县城还无兵把守。

他也知道突厥军队也并不是真的没有攻城能力,当年在丰州,突厥的排梯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确实,一旦突厥人攻下一座县城。满城人都会遭到屠杀和掠夺,决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发生,杜如晦的建议非常好。应该把危险告之民众,让他们自己选择逃亡。

“杜相国的建议我采纳了,我会让军队鼓动北方四郡的民众南逃。也希望太原能做好接纳准备,还有晋阳宫,估计也挡不住突厥骑兵的攻击,也要事先撤离,太后和圣上可以撤到我的府上。”

“殿下请放心,政事堂已经在制定撤离计划。”

杨元庆交代完,这时秦琼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礼,“卑职参见殿下”

秦琼这次被赋予重任,他将率四万军拱卫太原的安全。他的沉着稳健作风更让杨元庆放心。

杨元庆也拱手回一礼,对秦琼肃然道:“我对你只有一句话,你要谨记,哪怕你杀死十万突厥,所立下的功劳也比不上不让突厥进城一步。”

秦琼躬身答道:“卑职记住了。绝不让突厥军队进城一步,也绝不贪功出城。”

杨元庆微微一笑,“都城的安危,乃至我大隋的安危就系在秦将军身上了。”

秦琼默默点头,他感到自己肩头压力极大。

这时,有侍卫高喊一声:“陛下驾到”

两边大臣纷纷让开。数十名侍卫簇拥着一架乘舆快步走来,乘舆上坐着的,正是小皇帝杨侑,今天萧太后身体不适,便他来为杨元庆送行。

尽管他只是大隋的名义上皇帝,但毕竟是一国之君,在这次事关大隋国运的抗突战争上,他也不能置身事外,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隋军北征的支持。

按理,作为皇帝,杨侑应该坐辇,辇也是一种大型乘舆,不同的是,舆只由数人抬扛,而辇则需要数百人抬扛,这明显不太现实,也和一贯低调的杨侑风格不符,杨侑便以厉行节约为借口,坚决不肯乘辇,只像大臣一样,乘坐一架亭式坐舆。

杨侑的到来,使大臣们纷纷躬身行礼,以表示对他的尊重,杨元庆快步走上前,单膝跪下,高高抱拳施礼,“征北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