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下枭雄 > 分节阅读 623

分节阅读 623(2 / 2)

tbtb

第四十八章集中民力

更新时间:20132717:34:49本章字数:4649

从高丽归来的船队没有回军港,而是直接走黄河口西进,抵达青州饥民云集的黄河北岸。

一千多艘身躯庞大的战船延绵百里,船帆遮天蔽日,蔚为壮观,黄河北岸站满了跑来看热闹的民众。

第一艘帅船缓缓靠岸,水手将船板搭上岸边,百余名亲卫率先下船,紧接着,杨元庆出现在船舷边,他抬头看了看炫目的阳光,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气息的清风。

他的目光又落在岸边大群官员的身上,杨元庆看见了杜如晦,笑了笑,踏上船板走下了大船,当双脚落地的瞬间,他竟有一种虚飘的感觉,近十天的海上航行,他终于又回到中原。

杜如晦连忙带领众人上前施礼,“参见殿下。”

“各位辛苦了。”

杨元庆望着官员们一张张晒得黝黑的脸庞,望着他们一双双充满了兴奋的眼睛,他心怀感激,拱手向众人施一礼,朗声道:“这次安抚灾民,保住了数十万灾民的性命,我能理解这其中的艰辛,各位都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你们都是有功之臣,你们的功绩我会铭记,但现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希望各位再接再厉,努力把这次安置灾民做得完美。”

杨元庆的讲话激起众人的一片鼓掌声,他在众人的簇拥下,翻身上马,向难民营而去殿下,这次高丽之战收获如何”趁众人不注意。杜如晦忍不住上前低声问道。

杨元庆附耳对他低声说了几句,杜如晦眼睛一亮,兴奋得直搓手,“这可太好了,这样粮食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不仅是粮食问题,还有大量的各种军资,光兵甲就有四十万套。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收获,比如高丽正式向隋朝称臣,另外辽东半岛他们也答应归属隋朝。”

杜如晦微微一怔。“怎么辽东半岛归属大隋是看不见的收获”

“因为辽东半岛是控制在渊氏家族的手中,半岛南端的毕奢城就是被盖苏文的五千军队控制,光凭高丽王的一纸文书是没有意义。还需要出兵硬打一仗。”

“那殿下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不急。”

杨元庆摇了摇头,“现在先不逼迫渊家,让高丽内耗,过早对渊家的利益下手,就会使他们一致对外,反而促进了高丽人内部团结。”

这时,秦琼催马上前,他看了杜如晦一眼,对杨元庆道:“总管,有件事卑职想和总管谈一谈。”

杜如晦会意。拱手催马而去,杨元庆微微一笑道:“是想打回老家吗”

秦琼被说中了心事,他点了点头,“现在青州民众大半逃出,窦建德军士气低迷。军心浮动,卑职只须带三万军队,保证一个月之内,便可击溃窦建德军和刘黑闼军,夺取青州。”

杨元庆笑了笑,“我手上还有三万最精锐的士兵。甚至不需要一个月,十天之内便可横扫青州。”

秦琼脸一红,半晌道:“卑职的建议错了吗”

杨元庆收回了戏言,一脸郑重道:“你急于收复青州的心情我能理解,说老实话,窦建德已经是无水之鱼,迟早是我盘中之餐,至于青州,那更是大隋的囊中之物。

但我们考虑问题要长远一点,如果拿下青州,大隋就将直接和李密接壤,从而会牵制住李密的南方战略,我听说李密正在江阳积极训练水军。

现在南方各大势力除了杜伏威和萧铣外,其余都已向李密臣服,那么李密的下一个目标极可能是萧铣,这样魏军就将会因争夺萧铣而和唐军一战,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南下的步伐就需要放慢一点,让李密不要感受来自北方的威胁,他才会放手和唐军一战。”

秦琼点了点头,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卑职目光短浅,心急如焚,险些坏了总管的大计。”

杨元庆呵呵一笑,“其实这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罢了,你若坐我的位子,你一样会考虑很多,现在整个青州民众几乎都被我挖来,我还会再派人去青州各地宣传,让留在青州忍饥挨饿的人知道,河北有饭吃,争取把青州九成人口都引到河北来,没有了人民,窦建德的军粮怎么办我会命徐世绩将大军屯于济阴郡,使他不敢打中原的主意,他只能继续南下和刘黑闼内斗,就让他们斗去吧”

“可是这么多人也是很大的负担啊”秦琼望着远处庞大的难民营地,长长叹了口气道。

杨元庆哈哈笑了起来,“那就要看你怎么看待了,我倒觉得他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什么时候能集中起那么多民夫众人进了难民营,因为船队的到来,大营内变得格外热闹,楚王杨元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大营,数以十万计的民众都涌出营帐,夹道欢迎楚王殿下到来。

数百名亲兵异常紧张,在两边将杨元庆团团维护住,杨元庆笑着向众人拱手致敬,引起灾民们更加热烈的回应,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楚王万岁”

紧接着数千人跟着叫喊,渐渐地,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响彻天空,“万岁楚王万岁”

刚开始,杜如晦等官员对民众的呼喊有些不自然,但众人望着一张张诚挚的面孔,一双双充满感激的眼睛,渐渐地,众人也被感染了,甚至连年轻的褚遂良也忍不住振臂高喊:“楚王万岁”

杨元庆只是默默感受着这一切众人来到大营中间的一顶大帐内,这里是官员们的办公场所,大帐内分门别类地堆满了一叠叠几尺厚灾民登记名录,都是按照各县放置,码放得整整齐齐。

杨元庆随手拾起一本册子,是北海郡都昌的登记簿,上面每一个人有姓名,有年龄,有住址,还他们临时的号牌编码。

杨元庆心中明白,要登记三十余万人,这需要多大的工作量,但有了这些名册,对青州的治理将大有益处,至少这数十万饥民可以为河北恢复生机做出贡献。

放下册子,在木榻上坐了下来,对众人笑道:“我知道大家都很有很多话要说,说说主要的,看看我能不能替大家解决。”

裴晋看了杜如晦一眼,杜如晦点了点头,裴晋上前施礼道:“启禀殿下,卑职有事情禀报。”

杨元庆见裴晋变得又瘦又黑,目光也变得沉稳,不再有从前那种掩饰不住傲慢,看得出,他确实在转变了,变得能吃苦,也务实,不愧是名门子弟,只要开始变得成熟,就会立刻显示出他出众的才能。

杨元庆微微一笑,“裴少卿请说。”

裴晋是平原县难民营的主官,他当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