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下枭雄 > 分节阅读 620

分节阅读 620(2 / 2)

他长长叹了口气,转身走下了城,生死由天吧他已经不想管守城之事了。

三万隋军分成十个方阵,先后抵达了平壤西城,在距离城池两里外排下了阵型。

平壤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一座城中之城,周长十二里,宫殿、官署、官仓和军营都集中在内城,另外官员府邸和很多高门巨富也住在内城。

而在内城和外城之间则集中了大量平民,大业七年,来护儿之军攻破了外城,军纪涣散,士兵大肆抢掠民居,才被埋伏在内城的高丽军击败。

所以对于隋军来说,攻破外城只是第一步,他们所需要的粮食物资都集中在内城,只有击破内城才能夺取战利品。

杨元庆立马在一座低缓的高坡上眺望城池,从他多年的攻城守城经验来看,平壤城是一座雄城,整体十分坚固,几乎是浑然一体,很难有取巧的办法攻下它。

护城河宽达两丈,每隔十丈建有一座凸出的马城,吊桥高启,城门坚固,用攻城槌难以奏效,唯一的办法便是攀城而上,用云梯强攻城池。

关键是隋军只有三万军队,需要付出很大的伤亡才能攻下这座城池,但这些都是他的精锐之军,他不愿意伤亡过大。

凝视观看了片刻,杨元庆一时无计可施,这时,亚将沈光上前禀报道:“总管,不妨晚上攻城,比白天攻城更有成效。”

一句话倒提醒了杨元庆,他当时命令辽东军派出一支斥候小队混入平壤城内,不知这支斥候有没有成功,如果城内真有隋军斥候,那么他们会想办法和隋军取得联系。

想到这里,杨元庆心中又有了一线希望,问沈光道:“当年你曾参与攻打辽东城,最后是怎么攻下辽东城”

沈光一直在绛郡出任地方守将,这次攻打高丽,杨元庆特地将他调来,就是因为沈光曾代表丰州军参加过高丽战役,在攻克辽东城时立下大功,他对高丽军的情况很熟悉。

沈光叹了口气道:“高丽军最大的特点就是顽强,总管千万不要指望他们能投降,只有杀死他们,不要想着俘获,才是进攻正道,而且也决不能相信他们,他们所谓的投降都是虚假,一旦隋军上当,就前功尽弃,当年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杨元庆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道:“命令士兵在三里外扎营,就地休息”

隋军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在西城三里外扎下大营,一座座营帐拔地而起,士兵们埋锅做饭,养精蓄锐,等待夜间作战。

”。”。”

夜战一直是隋军的传统强项,在中原人人皆知,为了应对隋军,唐军和李密魏军都纷纷效仿,展开了夜战训练,但高丽军未必知道,他们也未必能在夜间防御。

所以第一场战役,杨元庆便选择在夜间。

入夜,夜幕刚刚降临,平壤城下鼓声大作,咚咚咚”巨大的鼓声震天动地,隋军投入了九千军队,其中四千攻城士兵,五千士兵用弓箭辅助防御,开始进行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四千刀盾兵一手执盾牌,一手握战刀,如潮水般涌上,在他们中间夹杂着十部攻城云梯,向西城墙进发。

城上高丽守军不敢懈怠,他们一直在关注隋军动静,当隋军战鼓声敲响时,高丽军立刻投入了一万守军和两万临时武装起来的青壮,密集地布防在城头。

攻城战终于爆发,城头上箭如疾雨,铺天盖地射向隋军,而隋军五千弓兵也发动反击,密集的箭雨射向城头,城上城下结成一张箭网,数百隋军前锋头顶着长达三丈的木板,冒着箭雨向城下飞奔。

他们迅速用宽厚的木板在护城河上搭起了临时便桥,木板两头有巨大的铁钉,牢牢钉入泥土中。

第一辆云梯被士兵们推动着缓缓靠近城墙,云梯臂转动,轰”一声巨响,厚重的云梯搭上城头,数十名隋兵纵身而上,高举盾牌向城头冲去。

第四十四章血战平壤中

更新时间:2013269:17:15本章字数:4889

攻城战在惨烈的进行着,箭如疾雨,木头石块如冰雹般砸下,不断有惨叫声在黑夜中传出,一个个黑影坠下城头,分不清是隋军还是高丽军。

但一架云梯被高丽士兵用铁叉推离了城头,重重地向后方摔去,云梯上一串士兵发出绝望的惨叫声。

不断有隋军士兵攻上城头,但不断又被杀死抛下城,城头上,隋军士兵的长矛刺透了高丽士兵的胸膛,将尸体高高挑下城去。

对于攻城战而言,夜战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双方不用排兵布阵,也无须调兵遣将,只是一味地闷头攻杀。

攻城一方抓住一切机会向上冲杀,而守城一方拼死守住城头,不准敌军攻上城头,他们只管盲目地向黑影处放箭。

在黑夜中,死亡会悄然而至,没有任何征兆,这便给攻守双方士兵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唯有拼死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但杨元庆之所以选择夜战,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和城内的斥候联系上,夜晚攻城,便给城内斥候们带来了机会。

五十名城内的隋军斥候都编入了协助守城的民夫队伍,但他们却被打散,校尉吴阶和另外十几名弟兄被投入到今晚的防御之中。

城头的混乱使他们很快汇合在一起,吴阶躲在一座城垛后,注视着隋军的进攻,他发现隋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只是一种试探性进攻。

沉思片刻,他对几名手下低声道:“得想办法派一个弟兄下城去。”

“校尉,用绳子”

一名士兵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卷绳索,这是用来将箭矢吊上城头,足有六七丈长,吴阶飞奔上前。将绳索抱回。

夜色中,城头一片混乱,这边没有隋军攻城,没有高丽军注意到他们几个的古怪举动。

吴阶命一名身材瘦小灵活的斥候下城去报信,他将绳索捆在士兵腰间,再三叮嘱他,“告诉总管,明天晚上让大军进攻南城。我们在紧靠南城门吊桥的西面接应。”

士兵点点头。翻身下了城头,士兵们拉着绳索,一点点向下放,离地面还有三尺时,报信士兵用匕首割断绳索,轻轻跳下地。见左右无人,他一头钻进了护城河中一里外,杨元庆注视着隋军攻打平壤城。虽然夜色中看不清两军交战情况,但隋军显然没有攻上城头,他投入的兵力太少。无法突破高丽军密集的防守。

杨元庆眉头皱成一团,这种中规中矩的攻城方式伤亡太大,有点得不偿失,还是必须想办法寻找突破的机会。

这时,罗士信上前建议道:“总管。不如用陌刀军攻城试一试。”

杨元庆摇了摇头,“城池太高,而陌刀军又过于笨重,除了不畏箭矢外,还不如普通士兵灵活,让他们攻城更加危险。”

“那让卑职上吧卑职有把握冲破高丽军防线,杀上城头。”罗士信急不可耐道。

杨元庆想了想道:“可是可行,但今天只是试探进攻,正式进攻再说。”

杨元庆当即下令,“传我的命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