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下枭雄 > 分节阅读 613

分节阅读 613(1 / 2)

是代表大唐,是大唐皇帝的使者,在晋阳宫内谈私事,传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他又怎么向圣上解释

这个宇文士及简直昏了头,连最起码的为官之道都忘了,回去后要向圣上好好告他一状,索性就让他去给圣上解释吧

萧瑀不再理会他,转身便扬长而去,其实宇文士及也知道自己留下来不妥,会让人以为他私通隋朝。可是。他一想到妻儿,他什么都顾不上了,宇文士及望着萧瑀的背影。忍不住低低叹了口气。

杨元庆就站在他身旁,见他一脸的失魂落魄,便笑着拍了拍他肩膀。“真的要见吗”

宇文士及默默点了点头,就算李渊说他通敌,他也绝不后悔。

杨元庆也为人夫,为人父,他能理解宇文士及的痛苦,上次在中原自己和他说了两句,让他利用谈判的机会来见见妻儿,没想到他真的来了,出于同情,杨元庆也决定帮他一把。

他回头一招手。将一名侍卫叫上前,吩咐他道:“带宇文使君去内宫,告诉太皇太后,就说是我的意思,请她安排南阳公主和宇文使君见一面。”

侍卫领令。对宇文士及道:“使君请跟我来吧”

宇文士及心中感动,向杨元庆深深施一礼,“楚王之恩,士及铭记于心。”

说完,宇文士及深深吸一口气,转身跟着侍卫向内宫走去。一直望着宇文士及走远,杨元庆才回到自己的官房。

回到官房,杜如晦和崔君素已经等候他多时了,“都随意坐吧”

谈判签约,足足忙了一个多时辰,杨元庆也有些疲惫了,他在自己位子坐下,随手端过茶杯,却发现茶居然是滚烫,他笑着向两人点点手指。

崔君素笑道:“我可没有这么细心,是杜相国让茶童给殿下换的茶。”

杜如晦也微微笑道:“殿下为了大隋的粮食而和唐使奋战,给殿下倒杯茶也是应该的。”

杨元庆轻轻吮了口热茶,一股暖意顺着茶水涌入胸腹,感觉十分畅意,他放下茶杯这才对两人道:“不容易啊五十万石粮食到手,唐朝一半的家底被我们掏空,还有独孤家族的三十万石粮食,他们准备分三年给我们,今年先给十万石,这个狡猾的家族。”

杨元庆忍不住骂了独孤家族一句,独孤震借口害怕李渊知道独孤家族和隋朝有瓜葛为由,将答应的三十万石粮食改为三年偿付。

虽然怕李渊知道是一个理由,但杨元庆知道,真正的原因还是独孤家族在两头摇摆,既不肯完全押注于唐朝,也不肯在隋朝身上孤注一掷,总是有所保留。

虽然杨元庆对独孤家族有所不满,但杜如晦和崔君素却没有把独孤家族放在心上,他们对望一眼,两人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杨元庆从他们眼中看不到喜悦,不由一怔,“怎么,还不够吗”

杜如晦苦笑一声,“应该说勉强够了。”

杨元庆眉头微皱,“什么叫勉强够了,加上唐朝和独孤家的粮食,我们现在有多少存粮”

杜如晦道:“唐朝和独孤家的粮食约有六十万石,加上官仓粮食,我们一共有一百万石库粮,应对中原和河北的饥民,确实是够了,可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恐怕还是有点紧张。”

杨元庆了解杜如晦,他若没有把握,是不会说什么意外,必定是有什么不妙之处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杜如晦微微叹了口气,“殿下,那我就直说了,今年可能是灾年,整个北方都是大旱,从青州到关中,无一幸免。”

杜如晦这一说,杨元庆才忽然意识到,好像从六月到现在,是没怎么下雨,一直很炎热,只是他没有把农业联系起来。

杜如晦又道:“本来我们是想高价收购农民手中余粮,但很不成功,农民们都说今年秋天会歉收,所以不肯卖粮,唉其实我应该想到,夏收是小年,秋收的情况也不会太好。”

“当初你不是说够了吗怎么现在又不够了,那究竟还差多少粮食”

杨元庆有些焦虑起来,杜如晦曾告诉过他,只要再增加五六十万石粮食,就可以应对到明年夏天,刚刚和唐朝谈判结束。现在杜如晦又说不够,着实令杨元庆有些不满。

杜如晦感觉到了杨元庆语气中的不满,连忙起身请罪,“回禀殿下,卑职确实没有考虑周全,请殿下责罚”

杨元庆心中很无奈,现在责罚杜如晦又有什么用。只得无奈地一摆手道:“算了,杜相国给我说说清楚,到底哪里没有考虑周全”

杜如晦叹了口气道:“卑职当时已经意识到秋天收成也不会好。所以按照灾年来估算,如果只是应对河北和中原两地,一百万石粮食勉强可以支持。但卑职却没有考虑到青州七郡饥民的冲击,听说那边已经三个月未下一滴雨,旱灾最为严重,加上窦建德、宋金刚和刘黑闼三军连续数月混战,对农业冲击很大,夏收已经很受影响了,如果秋天再歉收,饥民潮必然会大爆发,殿下,我们得未雨绸缪啊”

杨元庆只觉头大如斗。大业五年,大隋各地储备粮食有一千二百万石,还是导致大隋的最后灭亡。

而现在他们手中只有一百万石存粮,却要应对千疮百孔的河北和中原,偏偏又遇到灾年。他们能应对得下来吗

杨元庆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他便对杜如晦道:“相国写一份详细报告吧我给你十天时间,好好估算一下,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我需要知道,我们到底还缺多少粮食”

杜如晦行一礼。退下去了,杨元庆瞥了一眼崔君素,见他一脸严肃,不由苦笑道:“崔相国又有什么难题吗”

崔君素微微欠身道:“难题倒谈不上,也算是一个潜在的危机吧我想和殿下谈一谈突厥官房里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杨元庆一人,杨元庆负手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夕阳,晚霞照在窗前,将紫微阁抹上了一层瑰丽的紫色。

若是从前,杨元庆会欣赏这落日的美景,可这一刻,他却觉得夕阳竟格外地刺眼,夕阳璀璨,这就意味以后几天都是晴朗的天气。

此时他是无比盼望着下雨,旱灾,这两个比铅块还沉重的字,沉甸甸地压在他心中,从小到大,他从未为旱灾而担忧过,但现在,他杨元庆要为整个天下考虑,旱灾,就将是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说到底,还是粮食问题,一石米,不过一百二十斤,够一户人家两个月吃饭,如果节约一点,可以坚持三个月。

现在他的辖下大约有三百万户人家,就算两成的人需要赈济,那也是六十万户人家,如果按赈济半年来算,那需要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可如果再考虑青州的饥民潮爆发,那最少也需要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缺口大概是五十万石左右。

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源节流,光是节流还远远不够,必须想办法开源,可是他上哪里去找这五十万石粮食

杨元庆殚尽竭虑,为粮食愁得眉头都舒展不开宇文士及和妻子南阳公主面对面而坐,由于杨元庆开了口,萧后便给女儿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逼迫她来见宇文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