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下枭雄 > 分节阅读 480

分节阅读 480(2 / 2)

“陛下。臣不是遇到了杨元庆,而是被杨元庆堵在裴家,全靠裴家的庇护,臣才逃过一死。”

李渊注视着他,又不紧不慢问道:“那时李叔良的军队在哪里”

李叔良之死,是李渊心中最大的痛。至今心中创伤还没有痊愈,太子建成的这份奏疏又将他心中的这块创伤撕开了。

裴寂其实早就想过对策,只是一直没有用上,他也不慌不忙道:“陛下,臣是从稷山县出发前往闻喜县,当时长平郡王的军队尚在稷山县,臣遇到杨元庆后,立刻派手下去给长平郡王送信,但我手下去了稷山县,却没有想到军队已经离开了稷山县,结果失之交臂,没有通知到唐军,臣一直为这件事自责。”

李渊脸色稍稍缓和一点,裴寂还是去送信了,这就说明他并非知情不报,只是他遇到了杨元庆,居然隐瞒住自己,这让李渊心中着实不满。

“你遇到杨元庆,为何隐瞒不报”

裴寂咬了一下嘴唇,低声道:“臣是怕圣上知道杨元庆去了闻喜,而迁怒裴家,毕竟臣也姓裴,在这件事上,臣有私心。”

“就这么简单吗”李渊又冷冷问“臣还害怕遭到大臣们非议,所以这件事臣没有对任何人说起,绝不是要刻意隐瞒陛下。”

李渊抬头望着屋顶,目光闪烁不定,良久,他叹了口气“这件事朕不想深究,但你的欺君之罪不可饶,自己找个理由吧罢你吏部尚书之职,调离相位半年。”

裴寂心中暗恨,竟然把他最重要的吏部尚书之职罢免了,他知道这一定是太子的弹劾,没有经过御史台直接到圣上手上,只能是太子,恨归恨,他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低声道:“臣愿为陛下去巡视巴蜀。”

李渊点了点头,这个借口不错“好吧明天早朝,你自己提出申请。“臣遵旨”

裴寂沮丧万分,他本是兴匆匆跑来弹劾盛彦师,不料自己的吏部尚书之位却丢了,圣上嘴上宽容,不追究了,可刀子却比谁都狠,他现在只希望这次闻喜事件不要再留下什么病根。

“微臣告退了。”

李渊见裴寂有些心灰意冷,心中不由笑了起来,其实他并不是为裴寂的欺君而恼怒,不肯说遇到杨元庆这是人之常情,他能理解,关键是裴寂身为尚书左仆射同时兼吏部尚书,他占的位子太多,李渊一直想找个机会将他的位子罢去一个,今天正好机会来了。

李渊微微笑道:“裴相国见朕不是事情吗怎么不说事就要告退”

裴寂叹了口气“其实只是一件小事,前两天陛下在朝会上问北隋派去西梁朝的使者是谁,臣已经打听出来了。”

李渊已经记不太清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当时自己随口问了问,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裴寂有这个心去替自己打听,这倒不错。

“这件事朕有点记不起了,那你告诉朕,使者是谁”

“回禀陛下,使者是北隋的兵部侍郎谢思礼。”

“嗯好像出使西秦的人也是他,以前还担任过杨玄感的幕僚,此人好像很受杨元庆信任,他是什么来头”

裴寂等的就是李渊这一问,他躬身道:“陛下,此人是杨元庆心腹,是丹阳谢氏子弟,杨元庆军中大将谢映登便是他的族弟。”

李渊眉头一皱“那他和谢方叔是什么关系”

裴寂的目的就是要把谢方叔引出来,但他不能直说,那会使李渊怀疑到李世民,他必须转几个弯让李渊自己问,这就是官场中的提醒,太直截了当的提醒,不仅会暴露自己的企图,也会使上位者难堪,必须要巧妙的引导,而且上位者恍然大悟了,自己仿佛还一头雾水,这才是高明的手段。

裴寂绝对不会说出答〗案,他只要让李渊将谢思礼和谢方叔联系起来,那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他半晌才为难道:“回禀陛下,这个臣不了解,如果陛下需要,臣可以去调查。”

“算了,朕只是随口问问,你告退吧”

李渊的随口问问,便将谢方叔排除在蒲津关守将之外,他决定任命广通仓守将何常接替盛彦师的蒲津关守将之职。

次日,早朝上传出旨意,任命裴寂为巴蜀十三郡安抚使,出使巴蜀各郡,免去他的吏部尚书之职,任命陈叔达为吏部尚书,同时调盛彦师为咸阳将军,率两千军驻守咸阳,任命广通仓守将何常接替盛彦师的蒲津关守将之职。

新年终于来临,长安利人市和都会市两大市场都进入了一年中生意最火爆的时刻,不过今年的生意似乎更加火爆,销售的货物比平时增加了三成。

牛马行内一家卖驴的店铺前,十几名从河东来的商人正在和掌柜讨价还价。

“不不不你们不能买这么多,我的骡子和驴一共只有一百二十头,若你们全买走,后面我就没法做生意了。”

“我们买一百头,留二十头给你。”

“我看在你们是老客人的面上,每头再加十吊钱,否则我不能答应。”

“十吊,一言为定,我们成交”

一家茶叶铺内,掌柜领着几名商人走进后面的仓库,仓库内堆放着几百担茶叶。

“这些茶叶都是今年的新茶,你们若全部想要的话,我可以便宜半成。”

“罗掌柜,你开玩笑吧再过两个月,新茶又上市了,你这也叫新茶,便宜两成,我们全部买下。”

“最多一成”

“一成半,否则我去别人家。”

“那好吧就一成半。”

牲畜、茶叶、木材、布匹、丝绸、药材,除了粮食、油盐和食肉外,其余几乎所有的行当都遇到了这样的采购,一队队从河东来的商人购买着大量的货物,他们同时也缴纳了大量的商税,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官府也也收税丰厚,每家商铺的伙计们都在年末领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几乎是皆大欢喜。

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一队队骡驴满载着货物,或者北上,或者东进,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地方,河东郡。

很快又陆陆续续出现了零星的河东商队,他们并不是一起出现,而是分批而至,也不仅仅来长安来,关中和关内的每一个城池都留下了他们足迹,大唐的商业开始繁荣起来,大量的钱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