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说得没错,萧十三郎没有随张家人以及一些近姻亲离开长安,而是秘密潜藏在了长安。这当然是张瑄的安排。
只是任谁都没有想到,萧十三郎会潜进了皇宫,留在杨玉环的宫苑做了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侍卫。当然,萧十三郎潜入皇宫的使命不仅是保护杨玉环,还有随时为张瑄传递皇宫消息的任务。
而且,在皇宫里的暗棋绝不是萧十三郎一人,只是以萧十三郎为首罢了。
毫不夸张地说,李亨在皇宫里的一举一动,以及长安朝廷的任何风向,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传出长安,报到张瑄身边。
如今的杨玉环在宫里度日如年。她的身份特殊,不能像杨三姐一样抛开一切,加入到张瑄的“后宫”群中,只能暂且呆在宫里,焦急地等待着。
如果不是萧十三郎常在她身边,这意味着张瑄并没有忘记她的存在,杨玉环早就心灰意冷了。因为,她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张瑄了。
李亨没有按照之前的承诺,册封杨玉环为皇太后。当然杨玉环也没有奢望,更不稀罕这种无谓的名分。
李隆基驾崩之后,李亨就将杨玉环等一些李隆基的嫔妃全部安置在了未央宫之中,分居多个宫苑。
最近的李亨,心里有喜有忧。喜的是他最宠爱的薛淑妃已经怀孕,未来有诞下皇子的可能,只要薛淑妃诞下皇子,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将薛淑妃册封为皇后;忧的则是远在河南的张瑄。如果张瑄不服诏令,铤而走险起兵反叛,那么,等待着李亨的又将是一场暴风骤雨。
甚至,远远比安禄山叛乱更严重。
李亨烦躁之极,薛淑妃要安胎,又不能常常陪伴于他。
李亨去了御花园里散心,正好与同样在御花园里闲逛解闷的杨玉环相遇。
杨玉环如今正是风韵正盛的年华,老皇帝的驾崩并没有让这个艳冠天下的大唐歌妃在容颜上有任何的变化,望着这位高贵娇媚不减当年照旧一笑倾城的先皇遗妃,李亨心里悄然浮起了一丝异样。
如今的李亨可不是当年在东宫因为畏惧李隆基而清心寡欲的太子李亨了,而是纵情放欲高高在上的皇帝李亨,对于女色方面,他无疑与昔年走了两个极端。
最近,虽然宠爱薛淑妃,但他还是接连纳了不少美人,最起码与他的父皇比起来,毫不逊色了。
杨玉环是一个非常有魅惑力的绝世红颜。否则,也不会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在容颜上,杨玉环未必比得上薛淑妃,但薛淑妃虽然青春明丽,却没有杨玉环身上那种勾人的成熟韵味和万千风情。
“见过陛下。”杨玉环勉强一笑,她隐隐发觉了皇帝眼眸中的某种不该有的火热和欲望,心里非常厌恶,同时也起了浓烈的危机感,与李亨匆匆见过礼,便告辞离去。
李亨站在原地,望着杨玉环摇曳生姿的背影,心头如若猫抓,越来越痒痒难耐。
所谓保暖生闲事,富贵思y欲,当上了皇帝的李亨一旦心胸敞开无所顾忌,作为男人的本性就被无限放大。
李亨突然有一种霸占杨玉环的强烈冲动。
他父亲李隆基做过的事情,他如果想做,似乎也可以效仿一次。
良久。
他呼过自己的随身太监,命令摆驾去杨玉环的宫苑。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393章气吞山河如虎
第393章气吞山河如虎
第393章气吞山河如虎
洛阳城外的校场之中,红日高悬。春末夏初的风虽然吹得人暖洋洋的,但肃立在校场之上的大军将士仍然肃穆凝重,杀气腾腾。
张瑄标下大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军纪严明、号令统一。张瑄自打就藩陇朔整军开始,就着重在军纪和号令上下功夫做文章,煞费心血。经过努力和实战的磨砺,终于将军队打磨成了一支铁军。
对于军队来说,军纪是生命线。严明的军纪,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张瑄战则必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谋略也很重要。
咚咚咚
洪亮而悲壮的军鼓声响起,张瑄一身鲜甲率众将纵马驰进校场。
鼓声更加密集,而数万士卒热切的目光都聚集在张瑄一个人的身上。
张瑄驰马过去,登上了点将台,面对三军将士昂首站立,神色肃然。
郭子仪、仆固怀恩等大将则分列在他的左侧。而他的右侧,则是心惊胆战的李豫以及紧皱眉头的李光弼。
李豫和李光弼都不明白,张瑄突然擂鼓聚集三军将士究竟意欲何为。不过,从常理来看,对两人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好事。
李豫心中凄惶焦灼,虽很不情愿,但还是被张瑄手下的军卒给带到了校场之中。至于李光弼,也同样摸不清张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难道张瑄即刻要反李光弼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心里渐渐也生出了几分不安。
张瑄猛然挥了挥手。
军鼓声骤然停歇。
张瑄环视台下的三军将士,突然朗声高呼道,“儿郎们,今日本帅聚集尔等,有几句话说”
“本帅自天宝年间就藩陇朔,就与儿郎们同甘共苦戮力同心,无论是征战吐蕃,还是勤王平叛,都浴血沙场屡立战功我陇朔大军所至,望风披靡,叛军闻风丧胆,威名赫赫”
“这不是本帅一人之功,更不是本帅一个人的荣耀。而是我军全体将士共同的荣耀和盖世功勋”
“儿郎们,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张瑄清越而洪亮的声音在校场之上回荡着,几乎是与此同时,数万将士立即爆发起雷鸣般的呐喊声:“大帅威武,我军威武”
长枪陌刀在半空中挥舞碰撞着,发出激越而震颤人心的声浪。
李豫和李光弼面面相觑,台下数万大军呐喊的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