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唐 > 分节阅读 249

分节阅读 249(1 / 2)

要我还有一口气在,绝不会让人伤害你们,这是我的原则和底线。这就够了。”张瑄立即挥了挥手,不再让苏扈冬继续说下去。

苏扈冬撅了撅嘴。

“冬儿,我有必要提醒你,你现在是我的夫人,不再是回纥公主了。你回书父汗,只要父汗不起异心,若有外族欺压回纥,我大军必朝发夕至相助回纥,两国世代友好,永为友好之邦。”张瑄轻轻道,声音虽然小但却非常凝重。

苏扈冬幽幽一叹,“我早就没得选择了。你放心吧,父汗谨小慎微,又一向对大唐忠诚不二,他所图的是保全数十万回纥部族,绝无觊觎大唐疆土的野心。回纥不是吐蕃,回纥国力羸弱,自保尚且不足,何谈扩张。”

“我只求你能给回纥子民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仅此而已啊。”

“父汗还说了,若是你得天下,必要的时候,回纥愿效仿西域诸国,整体纳入大唐辖制,只要能保全族众和血脉。”

张瑄嘴角轻轻一抽,扫了苏扈冬一眼,叹息道,“冬儿,此话切记不可对外人言凡事,我自有主张”

张瑄探手过去拍了拍苏扈冬的肩膀,笑笑,“你一路鞍马劳顿,先去沐浴更衣,一会,我就去你房中用晚膳。”

苏扈冬俏脸绯红,啐了一口,起身匆匆离去。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359章最艰难最重大的选择

第359章最艰难最重大的选择

第359章最艰难最重大的选择

苏扈冬走后,张瑄沉默了下来。

他心里很明白,回纥人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与回纥可汗骨力裴罗的性格有关。

骨力裴罗也是回纥历史上的一代明主,但其人没有多少野心,只想维持现状。他不想将回纥发展壮大成吐蕃一样的强国,也没有那个能力,他只想保住回纥目前的和平存在状态以及他的王权。

说起来,骨力裴罗真是一个聪明人。

以回纥数十万部族而言,要想“开拓进取”如吐蕃一般,起码需要上百年的积累。而这么漫长的时间,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一个搞不好,亡国灭种都有可能。吐谷浑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比较鲜活的实例。

既然回纥铁了心要依附大唐而生存,甚至不惜成为如西域诸国那样的被大唐中央朝廷管制的“国中国”,他当然是希望大唐的权力落在自己女婿手里。

若是张瑄得了天下,他的女儿苏扈冬起码也是一个贵妃,将来回纥的地位会更稳固。

因此,骨力裴罗才通过苏扈冬的嘴说了这番话。

当然,他也有些担忧,万一张瑄失势,不仅他的女儿日子不好过,回纥人必然也会受牵连。

在骨力裴罗看来,以张瑄如今的权势地位和权力以及在大唐天下的威望,趁安禄山叛乱的时间,起兵争夺天下,正是最佳时机。

骨力裴罗不相信,以张瑄的才干和谋略,会争不过一个区区安禄山。

张瑄改朝换代,对于回纥利益太大。如果张瑄同意,骨力裴罗不惜倾尽全国之力助战。

但张瑄的态度其实很难捉摸。之前,骨力裴罗也曾经试探过一次,可惜张瑄口风滴水不漏。

张瑄坐在书房里,心念电闪,轻轻一叹。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现在暂时还无法决定,只能看情势发展,待定。但以他的稳健和谨慎,他肯定要提前给自己留下安全的退路。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到了关键时刻,手忙脚乱。

“王爷王爷青海急报李光弼急报”

书房外突然传来张巡那微微有些嘶哑的声音。

张瑄眉梢一跳,猛然挥手,“张大人,请进”

张巡神色憔悴地匆匆走了进来,最近他真的是太疲倦太劳累了,每日里千头万绪理不完的政务军务,全陇朔的行政事务全部压到他一个人的肩膀上,还要兼顾十几万大军的后勤保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张瑄扫了张巡一眼,没等张巡说话便和声道,“张大人,先请坐,坐下说话来人,给张大人上茶”

“谢王爷。”张巡也不客气,坐下后拱手轻轻道,“王爷,李光弼急报,说吐蕃人有异动”

张瑄凝声道,“何故”

“王爷,李光弼的探马得到消息,逻些城前些日子发生叛乱。据说吐蕃副相达昂率一干带甲家奴,闯进吐蕃国相东则布的府中,诛杀东则布全家三百余口。随后,达昂与一些吐蕃将领纠集军队闯进吐蕃王宫,逼迫吐蕃王赤柱退位让贤,将王位还给赤松德赞”

“赤柱不肯让位,双方激烈冲突。赤柱事败,率一万多心腹军马逃离逻些城,不知所踪。而以达昂为首的吐蕃文武臣属,在逻些城宣誓拥立赤松德赞为吐蕃新王”

张巡简单将事情说了一遍。

当时张瑄的脸色就变了。

吐蕃人再次内乱,赤柱被赶跑,这说明赤松德赞在吐蕃的“工作效率”之高,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赤柱逃离,吐蕃王权落入赤松德赞之手,对于张瑄来说,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赤松德赞这人雄才伟略不好对付。

若是让赤松德赞站稳脚跟,平息了吐蕃内乱,吐蕃对陇朔的威胁肯定会空前高涨。而毫无疑问,赤松德赞肯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率吐蕃大军,侵袭陇朔青海,试图将吐谷浑故地全部收回。

同时,也是为了响应安禄山叛乱。

张瑄皱紧了眉头。他没有料到赤柱会这么不争气,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失去了王权。

本来在张瑄的预计中,赤柱与赤松德赞的王权之争,会让吐蕃陷于大规模的内乱之中,起码会乱半年之久。但不成想,赤松德赞在吐蕃的号召力非同小可,他的人还没有到逻些城,只是放出了赤松德赞归国的消息,就有吐蕃权贵组织兵变,赶跑了赤柱,迎赤松德赞登临王庭。

这样一来当年的一念之仁,导致后患无穷。若是诛杀了赤松德赞,也就不至于有今日之果。张瑄忍不住轻轻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