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瑄没有猜错的话,李亨之后肯定是要拿下杨国忠,让张继勇取而代之,以陈希烈为辅,彻底将杨家的势力扫荡干净。但张瑄却希望杨国忠留在朝中,做个权势不复以往的空头的宰相。因为张瑄明白,若是没有杨国忠在,朝中很快就会变成李亨一个人的天下。
李亨最终还是将目光投在了陈希烈的身上。
陈希烈心里长长一叹,犹豫良久,才毅然站出来大声道,“殿下,老臣有本奏”
李亨大喜,神态温和道,“陈相请讲,本宫洗耳恭听。”
“殿下,前兵部尚书陈玄礼谋逆叛乱,已经被杖毙,死于大理寺大狱之中。老臣以为,兵部尚书一职事关重大,不可长期虚置。老臣举荐张继勇出任此职。”
听陈希烈竟然是举荐张继勇而并非是劝进,李亨心里大为失望,但面上却不得不继续温和笑道,“陈相所言极是,本宫深以为然本宫以为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当命张继勇为兵部尚书,官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诸位以为然否”
李亨说完,停顿了一下,他以为杨国忠等人会群起而反对。
结果,杨国忠默然站立,无动于衷。仿佛谁当兵部尚书,都与他无关一样。
李亨觉得有些奇怪。
众臣默然片刻,一起躬身拜道,“殿下英明”
杨国忠也皮笑肉不笑地拱手道了一句“殿下英明。”
李亨皱了皱眉,又凝望着陈玄礼。
陈玄礼被李亨的目光盯得浑身不自在,这位三朝老臣心里明白,如果自己不带这个头,李亨是不会放过他的。无奈何,他终于还是犹豫着从怀中掏出了之前张瑄到府拜访委托给他的一份劝进赋,乃是杜甫所作。
陈玄礼双手将赋呈上,跪拜在地朗声高呼道,“殿下,老臣尚有本奏”
李亨嘴角终于浮现出浓烈的笑容来,“陈相还有何话说不妨讲来”
“殿下,陛下缠绵病榻,久不理国事。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廷不可一日无主。殿下虽奉皇命监国,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为稳固社稷江山,为天下黎民百姓计,老臣以为,殿下当效仿古贤,接受陛下禅让之礼,然后登基称帝,以安天下。”
陈希烈的声音有些老朽但却中气十足,听在李亨耳朵里,不亚于仙音袅袅。
李亨强自按捺住狂喜之意,默然望着陈希烈。
陈希烈又高呼道,“殿下登基,天下归心。这是天下臣民之所愿。殿下,此是士子所著劝进赋,请殿下一观”
李亨使了一个眼色,太监霍长青赶紧上前,将陈希烈手中的劝进赋接了过来。
李亨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浑身舒坦,他朗声笑道,“陈相啊,杜甫此人,何许人也”
“回殿下,此人文采横溢,忧国忧民,虽为右卫率府一小吏,如今更是被冤屈入狱,但尽管身在囹圄之中,也怀有一腔报国忠诚”陈希烈趁机将杜甫推了出来,这算是张瑄请他帮忙的事情。
李亨点了点头,“此人文采斐然,忠心拳拳。既有冤屈,朝廷不能不察。陈相,此事就交由你去办理。”
陈希烈叩首道,“谢殿下恩典。老臣请殿下应民意,合天心,顺应潮流,效仿古贤,接受陛下禅让,登基为帝”
陈玄礼这么一开口,太子党人终于还是咬着牙站出来跪在了陈希烈的背后,纷纷附和劝进。
李亨心里乐开了花,坐在那里却故作姿态沉吟道,“陈相,诸位臣工,本宫奉父皇之命监国,至今年余。本宫自问监国以来,呕心沥血从无半分懈怠然父皇健在,本宫岂能违背人子之礼,取父皇而代之不妥,不妥,大大不妥”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331章枪杆子里出政权
第331章枪杆子里出政权
第331章枪杆子里出政权
陈希烈心下腹诽,心道你这李亨着实虚伪,这事儿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何必再故作姿态赶紧应承下来,也好了结此事,登基称帝名正言顺,也好稳定朝廷的乱局。
现在的大唐朝廷,可真是够乱的。
年前这几天,张继勇罢官,陈玄礼被杀,李豫被削亲王爵勒令闭门思过如果再不安定下来,无疑会越来越乱,一旦乱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就很难收场了。
所以,站在陈希烈的角度来看,李亨在这个时候举行登基大典,称帝改元,有稳定朝廷局势和安定天下大势的重要作用。
若是再这样继续乱下去,吐蕃人肯定会蠢蠢欲动,而范阳的安禄山也不会安稳。
但心里这样想,嘴上却不能直接说。
陈希烈再次叩首在地,慨然道,“殿下英明神武,文治武功不输于陛下当年,如今陛下病体缠绵,无法署理国事,殿下应当机立断登基称帝,顺应民意,此乃天下黎民百姓之福也”
“殿下当进皇帝位”
“殿下承继帝位,亦是陛下所愿,请殿下三思”
“殿下,事关社稷江山,实在是拖延不得了”
陈希烈的话音一落,诸多太子党人开始连声附和,有些甚至叩首在地,做出了一副痛哭流涕的样子。总之,劝进的气氛很足,李亨心里欢喜。
李亨正要顺水推舟,应允下来,却不料杨国忠猛然站了出来,躬身一拜,朗声高呼,“殿下,臣以为不妥。”
杨国忠这话一出,殿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李亨继承皇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也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杨国忠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对台戏,让众人大吃一惊。
而李亨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他冷冷凝视着杨国忠,淡然道,“杨相有话但讲无妨”
“陛下春秋鼎盛,虽有小恙,但略加调养未必不能恢复康健。而陛下尚在养病之中,这些人蛊惑殿下登基称帝,究竟是何居心岂不是要陷殿下于不忠不孝之境地又何以取信天下万民国忠以为,殿下监国名正言顺,继承帝位应在陛下百年之后”杨国忠一反常态地拜倒在地,“为天下社稷江山计,臣不得不冒死进谏,还请殿下三思而慎行”
紧接着,不少杨派干将都纷纷站出来附和杨国忠的话,呼呼啦啦地跪倒了一大片。
张瑄扫了一眼,见起码占到了满朝文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