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眼前一亮,暗暗点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能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王维长叹一声,起身来向张瑄长揖为礼,“大将军如此境界,如此风骨,如此心胸气度,王维自愧莫如了。”
萧复等年轻一辈的权贵士子,正等着看张瑄的笑话,突听张瑄这番不疾不徐从容慷慨的“境界论”,也不由都涨红了脸,呆在了那里。
萧复虽然嫉妒张瑄,但也不是没有见识。他心里不得不承认,单是张瑄这番视野和境界,就不是他所能比的。
崔颖心神激荡,欢欢喜喜地抬头望着自己的夫君,俏丽的容颜上神光湛然。
不用再比试什么诗文了,张瑄与李白的境界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真是没有比的必要了。纵然张瑄作诗不如李白,也不能影响张瑄成为大唐朝廷的一代顶梁之臣。
张瑄心怀天下、志在辅国安民,文韬武略皆出类拔萃,而李白不过是一介文士,诗才再高终归还是落了下乘。
这是在场大多数人的真实感受。
原本对两人的诗文比拼充满了期待,但听了张瑄的有感而发之后,这份期待就淡去了。
陈希烈等老臣暗暗长叹:难怪张瑄以如此年纪便纵横朝堂,这等心胸岂是常人能及
李持盈暗暗一叹,扭头望着李白。
李白脸色微红,怔怔地站在那里,目光闪烁着。
李白并非不学无术之辈,张瑄的话自然深深打动了他。由此,他对张瑄原本不良的印象立即扭转了过来。
他本来以为张瑄不过是善于投机钻营、卖弄权术而已,与李林甫、杨国忠等属于一类人,不成想张瑄竟然心怀兼济天下的至诚胸怀。
就凭这番见识,这人应该不是奸佞之人。李白深深地望着张瑄,心里暗暗点了点头。
只是李白恃才傲物自视甚高,要想让他因此就熄灭了心中与张瑄一决高下的念头,怕也是不可能。反而,这样更加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
李白大踏步走过去,向张瑄长揖,朗声道,“治国安邦,李白不如大将军,但这诗文传世,大将军亦不如我”
说完,李白平视张瑄,傲然微笑。
张瑄无语地笑了,也是无可奈何地笑了。
这李白也太清高、太孤傲、太目空一切了。
尽管张瑄不得不承认,论起吟诗作对,这大唐天下比李白强的人还真不算太多。纵然是放眼历史,在这个领域,李白也算得上是拔尖的人物了。
只是这等恃才傲物,终归还是不合群、要与这个时代和社会脱节的。
张瑄回望着李白,轻轻摇头。
李白此举肯定有在李亨面前“毛遂自荐”心思在内,但这种个性为文可以,为人和为官就很不讨喜了。这样狂放不羁,李亨心里怎么会喜欢
张瑄摇着头,深深望着李白,轻轻笑了起来,“太白先生的自信和傲气,着实让张瑄无语。”
“这天下有才之士,如若过江之鲫,只是有人愿意显露才华、如太白先生一般人前显赫,而更多的人则宁静淡泊不为世俗名利所动太白先生切莫小视了天下人。”
张瑄的笑声渐渐变得冷淡起来。
“李白却知大将军并非隐士上元诗会,大将军何苦谦让至斯”李白针锋相对,看这架势,今晚张瑄若是不作诗,他是不肯罢休了。
李白说着凝视着张瑄。他当然是骄傲的,但却没有骄傲到一根筋。到了这个份上,他之所以还扯住张瑄不撒手,主要是因为潜意识里想要靠斗诗来压张瑄一头,为李持盈出口气。
第二卷步步惊心167章如烟如玉放歌对李白
167章如烟如玉放歌对李白第二更
167章如烟如玉放歌对李白
张瑄突然笑了,笑容是那样的不可捉摸。
这斗诗之事,他着实厌倦。当初为了博声名,无奈而为之。
如今功成名就,再去以自己之短去与别人之长相抗,非他所愿。虽然拥有穿越者无可替代的金手指,但本心里,是能不用则不用的。
可既然李白掐住他不肯放手,他似乎也没有了别的选择。
“太白先生,张某还是那句话,天才有才者如若过江之鲫,我辈士子文人,还是要谦虚谨慎,莫要小觑了天下人为好。”张瑄轻轻挥了挥手,“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张瑄这话一出口,李白眼前一亮,忍不住叫了一声好,“好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将军果然不同凡俗,不过,李白还是拭目以待,意欲与大将军比试一二。”
“张某之前说过,诗文之事,没有必要一较短长,这本身就落了下乘。”张瑄淡然笑着摇了摇头,“不过既然是上元诗会张瑄府中有两侍女,颇有才情,闲来也喜好做几首歌令自娱自乐,就让二人当场各自吟一首,算是为诸位凑趣,博诸位一笑吧。”
说完,不待李白如何表态,张瑄就大步向自己的坐席走了回去,然后慢慢坐下,向侍立在自己身后的如烟如玉使了一个眼色。
如烟和如玉这可是头一次经历这种大场合,心里自然是紧张非常。如今又见自家公子把自己推到了台前,心里就更加紧张,俏脸绯红,垂着臻首蹑足不前。
众人的神色便都有了一丝古怪和玩味。
而李白的脸色旋即变得很难看。
张瑄从始至终不愿意与他斗诗,如今却又推出两个侍女来吟诗,这岂不是蔑视和看轻了他李白
区区两个婢女,纵然有些才气,岂能与诗仙相提并论这是一种羞辱
李亨讶然。
杨玉环诧异地与杨三姐儿交换了一个眼色,却也保持着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