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虽然严令任何人非传召不可进入御书房,但张瑄毕竟不是普通臣属,李静忠没敢阻拦。
高力士静静地守在李隆基的病榻前,而杨玉环则趺坐在病榻之下,望着老皇帝脸色煞白、口眼歪斜、嘴角还流淌下一丝垂涎的狼狈样子,目光复杂,心情非常复杂。
高力士突然听到有人进门走动的声音,不禁双眉陡然一挑,正待发作,却看见张瑄转过屏风来,就嘴角一抽,又保持了沉默。
杨玉环看到张瑄,神色变得更加复杂。她默默地侧过头去,却又缓缓站起了身子。
张瑄扫了皇帝一眼,心里一紧:这看症状,果然是中风
“大将军,陛下”张瑄扭头望向了高力士。
高力士脸色有些灰败,轻轻叹息道,“子瞻啊,陛下刚刚服药,御医诊断为中风之症。”
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奴才,李隆基突然病入膏肓,要说在这宫里,心情最酸涩、最不是个滋味的也就是高力士了。
正在这时,老皇帝浑浊的眼睛突然缓缓睁开了,嘴角歪斜着轻轻抽动着。
张瑄赶紧俯身过去,轻轻道,“臣张瑄,拜见陛下还请陛下安心静养龙体,切勿以国事为念。”
老皇帝的手哆嗦着慢慢探过来,抓住了张瑄的手,口中絮絮不清,张瑄只能隐约听到“杨国忠”三个字。
老皇帝已经口齿不清了,看上去神智也不是太清楚,但意思张瑄却明白了。
张瑄任凭老皇帝那只无力而抖颤的手抓住自己的手,回头来望着高力士压低声音道,“大将军,陛下有旨,速速密传杨国忠见驾”
高力士点了点头,正要出去吩咐李静忠亲自去宣杨国忠,突然又听张瑄轻轻道,“大将军,以某之见,陛下中风之事,消息暂且要封锁起来,以免引起天下动荡。”
“当今之计,最好也把太子殿下宣来。”
高力士猛然回头来望着张瑄,见张瑄脸色平静而从容,只是那眼眸中的凛然光彩若隐若现。高力士心里一颤,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不仅是张瑄,就连高力士和杨玉环心里都很清楚,又一场新的危机已经从老皇帝中风拉开序幕。
第一更。补昨日。昨日突然有事,只来得及写了一更。今天补上,至少三更。另:因为年前琐事杂多,所以更新时间也不太固定,待过了春节,老鱼一定争取固定时间更新。请大家谅解一二。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140章李亨头一次距离皇位这么近
第140章李亨头一次距离皇位这么近第二更
第140章李亨头一次距离皇位这么近
高力士明白张瑄的意图,他要封锁老皇帝病重的消息,免得引起朝廷和天下藩镇动荡。这种思路是对头的,高力士自然也不排斥。
只是张瑄提出让太子也过来,这显然有要扶植太子上位的明显意图了。这显然与老皇帝心里的“谋划”不相一致。老皇帝虽然暂时答应不废李亨,但作为他身边的绝对心腹,高力士却知道老皇帝最近正在考察凉王李璿。
李璿是皇帝的第二十九子,初名漎,母武贤仪。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凉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璿。
李璿是皇帝目前在世的最小的一个儿子,比李亨小十余岁,正值青壮年。
可这只是老皇帝的一种很不成熟的“考察”而已,还没有来得及化为实际行动。当此危机时刻,高力士也明白,如果皇帝不能完全恢复健康,李璿上位的可能性就是零。
如果张瑄和杨国忠联合起来,要推举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皇帝纵然想要反对,怕是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高力士识趣地保持了沉默,没有与张瑄唱对台戏。
而在情理上,皇帝病重,在第一时间传唤太子过来,也是正常。
高力士出门来唤过李静忠,压低声音道,“汝速去杨相府上,传陛下口谕,宣杨国忠即刻入宫见驾”
李静忠心头一凛,不敢怠慢,赶紧领命而去。
望着李静忠离去的背影,高力士长出了一口气。
高力士定了定神,慢慢向外行去。
那群太医署御医在太医令钱泶林的率领下,犹自顶着寒风肃立在广场上,皎洁而清冷的月光照射下来,将这群个头不一、胖瘦不同的御医哆哆嗦嗦的身影拉长拉短,参差有致。
高力士慢慢踱步过来,矜持着向钱泶林招了招手。
钱泶林匆匆小跑了过来,喘息了一声,躬身施礼,“下官见过高大将军”
“钱大人,陛下突患疾病,这几日就要辛苦诸位御医了。”高力士慢条斯理地说着。
“不敢,这是下官等当今之本分。”对于高力士这个皇帝身边的第一权监,钱泶林有着充足的敬畏。当然,与钱泶林有着同样敬畏的人,在朝廷中不在少数。
“诸位暂且不要出宫了,就在荣光殿安歇,随时听候陛下传召。此外,陛下有旨,陛下患病之事,任何人不得传扬出宫,如有违者,杀无赦、诛九族。”
这“杀无赦、诛九族”从高力士的嘴里说出来,很是轻描淡写,也很是云淡风轻,只是落入钱泶林耳中,却是震天的一个霹雳。
“喏。下官谨遵圣命。大将军,下官等这就去荣光殿安置,随时听候陛下传召。”
钱泶林勉强笑了笑,躬身拜了下去。
高力士有些疲倦地摆了摆手,“去吧去吧,在宫里要守宫里的规矩。”
老皇帝吭哧吭哧地说了几句含糊不清的话,又歪着嘴留了一阵口涎,沉沉昏睡了过去。
张瑄缓缓转过身去,避开了老皇帝的病榻,站在了屏风的一侧。
杨玉环脚步轻盈地走过来,站在张瑄面前,目光微微有些摇曳,还有些惶然不知所措的味道。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