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唐 > 分节阅读 10

分节阅读 10(2 / 2)

举止有度,宠辱不惊。这是丘为暗中观察的结果,而正是这样的结果更是让丘为百思不得其解。

“张瑄,某与你张家也是世交,颇有往来,你这盖世才情横空出世,让某吃惊不小”邱为缓缓举杯向张瑄邀饮,微微一笑。

他的话说出了在场很多人心头的惊讶和疑惑。毕竟以往张瑄的声名狼藉与今日张瑄的才华绝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太过强烈。

因此闻言之下,不仅王维等人扭头望向张瑄,虢国夫人妩媚的眼眸回摄过来,周遭那些士子看客们也都纷纷竖起了耳朵。

张瑄亦举杯回敬,稍稍犹豫才朗声道,“邱大人过誉了,张瑄实不敢当。”

“过去种种不堪回首,而今日种种,张瑄心亦戚戚焉”张瑄轻声一叹,陡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环顾四周慨然道,“先父早逝,张家虽没落但仍能衣食无忧保全家富贵,张瑄纵做浪荡子逍遥快活苟活人世亦无伤大雅;但如今张家危机在侧,宗族倾覆或许就在旦夕之间,如若张瑄仍贪图一时之欢行那苟且之事,将又有何面目见先父及张家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

“才学不过腹中物,荣华终归烟云散”张瑄长叹一声,再次举杯一饮而尽,从容的姿态便变得多了几分狂放和哀伤。

张瑄这番故作姿态固然有演戏和掩饰的成分在内,其实也出自几分真情实感。

所谓假作真来真亦假,王维等人旋即被张瑄的情态所感染,又念及张家如今的遭遇,心下都有几分黯然。

短短几句话,就将张瑄的“嬗变”勉强掩饰了过去,而他眼角的余光从众人“颇有同感”的面庞上扫过,直至落在妩媚中带着几分怜惜的虢国夫人脸上,他便知道机会来了。

因而,他再无任何迟疑,立即起身向虢国夫人深施一礼,慨然悲声道,“家兄有冤,还请夫人和诸位大人看在先父一世忠良辅国安邦的份上,援手一二。”

虢国夫人正在出神间,突闻此言不禁一愣,皱了皱眉,似是想起了什么,手里的玉如意轻轻放在了自己面前的桌案上,然后轻轻叹了口气道,“你这瑄哥儿真是扫了奴家的兴致。也罢也罢,你且说说看,汝兄有何冤屈奴家听听。”

虢国夫人是何许人,张瑄这番做派,显然是有备而来,她心知肚明猜出了几分。张焕的事情,其实她也略知一二,既然说“要听听”,其实就是有应允的意思在里面。

张瑄慢慢起身来长身而立,目光清澈神情坚毅地凝望着虢国夫人,朗声又道,“张瑄长兄张焕,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一向秉承家教、谨言慎行、廉洁奉公,对圣上、对大唐、对太子殿下忠诚不二,但不料却被小人诬陷下狱”

第一卷长安风云第019章痛斥奸臣胆大如斗

第019章痛斥奸臣胆大如斗

“吾家深受大唐皇帝隆恩,吾父为大唐社稷江山披肝沥胆苍天可鉴,而吾兄不过一文弱书生,闲散文官,辅佐东宫无职无权,如何敢对圣上不敬又如何能行那天诛地灭的谋逆之事”

“可那些无耻奸佞小人,为个人私怨,竟罗织罪名构陷忠良妄称图谶、指斥乘舆好大一顶帽子,多么荒诞的罪名”

张瑄慷慨陈词,语速很快。

在场众人吃了一惊,都用复杂的目光望着张瑄,默然无语。

张焕案子的来龙去脉,多数人都清楚,反正事情大抵也就是那么回事不过是吉温等人的栽赃陷害而已。

虽然没提名字,但张瑄口中的奸佞小人为何,谁还能不明白一介士子如此当众斥责当朝权臣,这种胆量也着实不小了。

张焕下狱,原本与虢国夫人无关,最起码在今天之前与她无关。但她实在是心里喜欢和看重张瑄的文采,既然张瑄当众相求,她心里也暗暗打谱准备抽个时间进宫一趟,跟皇帝和自己的贵妃妹妹讨个人情。

什么造反谋逆张焕一个小小文官哪里有造反的本钱,无非是李林甫指示吉温一伙诬陷罢了,目的还是对准东宫那位。多大一点屁事啊,皇帝给个面子就算了,顶多把张焕罢了官不再录用就是了。虢国夫人觉得皇帝会给自己这个面子,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可她也没有想到,张瑄竟然越说越离谱,越说越激动,斥骂起奸佞小人来声色俱厉无休无止。

虢国夫人匆匆瞥了张瑄一眼,向他递了一个眼色,暗示他不要再往下说了,但张瑄却视若不见。今日便是他铤而走险兵走危棋的绝妙机会,抓住机会他如何肯罢休。

他今天不仅要当众骂吉温一党,还要斥骂一代奸相李林甫,从而彻底绝了张家和李林甫站在一起的唯一一丝可能。

唐时民风开放,士林尤其如此。在文人聚会的场所,高谈阔论纵议国是乃非常事。在这种诗酒宴会上,借着才情的笼罩,张瑄如果打着匡正纲纪的大义旗号,张狂放肆一回、并唾骂李林甫一党,看似风险无比,其实并无大碍。

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便是,李林甫已经病入膏肓自身难保了。他如今所竭力要考虑和布置的是如何避免李家在他死后完蛋大吉,被杨国忠落井下石,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跟自己一个后辈士子“一般见识”

况且,张瑄自始至终只是影射而已,并未真正提名道姓。

“放肆张瑄,你竟敢当众辱骂朝廷命官,该当何罪”早就被妒火充斥于心胸的陈希烈之子陈和,见张瑄“言多必失”心里窃喜,霍然起身手指张瑄怒斥道。其实却有煽风点火的味道,恨不能张瑄更加放浪形骸更加出言不逊好将他自己送上绝路。

张瑄淡然一笑,转头望着陈和冷冷道,“陈公子又给张瑄扣上一顶大帽子了,张瑄实在是不敢承受。”

“投机钻营,巧言令色,不学无术这是当年御史中丞杨慎矜对某些奸佞之徒的评价,大唐朝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张瑄不过是斗胆说出了陈公子心里不敢说出来的话罢了。是忠是奸、是德是劣、是才亦或者是庸,自有公论,堵得住张瑄一人之口,可能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更有甚者,当今朝堂,奸相大权独揽,专横自恣,杜绝言路,蒙蔽圣听。口蜜腹剑之徒,谄媚逢迎之徒,纵横当道”

“天宝五载,陇右节度使兼领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与韦坚及太子殿下在景龙道观聚会,奸佞授意小人构陷,罪名是妄称图谶、指斥乘舆。”

“天宝五载年底,柳勣状告杜有邻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奸党一徒抓住大做文章,大兴冤狱。此案牵连甚众,杜有邻、柳勣均在重杖之下丧命,积尸大理寺,妻儿家小流徙远方。北海郡守李邕亦被杖杀”

“时隔不过数年,吾兄张焕今又被奸佞构陷,罪名仍然是妄称图谶、指斥乘舆何其悲凉又何其荒谬奸党把持朝政,肆意构陷忠良长期以往,天理何在请问天理何在”

张瑄声音激昂,大义凛然,顾盼之间神采飞扬。

陈和本想驳斥张瑄几句,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