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闻言脚步一顿,眸子里也不禁浮起了一抹复杂之色,喟然道:“学剑他终于还是走了么”
对于毕书项庄的感观是极为复杂的。
首先,项庄对毕书是极其感激的,毕书对于大楚是有极大功勋的,楚汉齐大战时,如果不是毕书在泗水战场打败了齐王韩信,项庄的统一大业很可能会化为泡影,还有孤军悬师万里,深入大漠完成对匈奴的犁庭扫穴,毕书更是替华夏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后,项庄对毕书也是极其忌惮的,不仅因为毕书无人可及的军事谋略,更因为毕书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譬如说上庸之小败,连项庄都还在犹豫要不要整肃项羽系或者说江东系势力毕书却直接通过一次小败将桓楚、季布这两个江东系大佬给铲除了。
毕书的这一行动显然是刻意而为之,毕书不仅借此排除了项庄的隐忧,更借此激化了跟江东系势力之间的矛盾,这才有了此后江东系势力的强烈反弹,项庄为了安抚江东系,不得不顺势而为革除了毕书的爵位又免去了他的官职。
项庄很清楚,革除爵位、免去官职都是毕书所希望的,因为只有这样,毕书才能够无牵无挂地远离朝堂,当一个传道授业、著书立说的:“鬼谷子”。
但正因为此,项庄才更加忌惮毕书,像这样文武双全、心智过人的大能,对于未来大楚帝国的威胁真是太大了,如果不是还有个白墨勉强可以制衡一下毕书,项庄绝对不会放心让毕书归隐田园,杀功臣或者不至于,但将毕书软禁起来却是必不可免。
作为一个穿越者,项庄并不想上演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君臣惨剧,但现实却是极其残酷的,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项庄虽是穿越众,却也同样无法改变历史的残酷性,古往今来之所以会上演这么多的君臣惨剧,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对于父王的感慨,太子项政也是深有触动,高初、庞钰、蒙殛甚至是白墨,虽也是战功赫赫,或者英才绝纵,父王却不怎么忌惮他们,唯独上将军毕书却是父王深为忌惮的,因为毕书拥有连父王也无法企及的兵略、谋略。
不过现在,毕书的结局无疑是最好的。
当下项政又转移话题道:“父王,几位大臣已到上书房了。”
“哦,知道了。”项庄收回思绪,当下在项政的陪伴下直趋上书房而来。
上书房中,太师百里贤、右丞相项他、左丞相白墨、太尉项佗、太傅武涉等首要大臣正在激烈地争论着项庄的尊号,战国以前,诸侯的尊号称君或王,赢政一统天下之后首到了皇帝的尊号,项羽灭秦后又给自己上了个:“霸王,的尊号。”
项庄虽久有称帝之心,却鲜少在人前流露,因此五位首要大臣也分成了两派。
白墨、百里贤还有武涉明显偏向皇帝尊号,而项他、项佗则倾向于霸王尊号,个中原因不言而喻,项庄若上霸王尊号,那就是第二代,项羽才是大楚的第一代霸王,可项庄如果上皇帝尊号,就是大楚首任皇帝,就没项羽什么事了。
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到最后甚至还吵了起来。
“吵什么吵什么,有什么好吵的”项庄进来看见五人已经吵了起来,不禁蹙了蹙眉没好气道:“尊号的事待会再定,先议国号。”
“议国号”百里贤、白墨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
好半晌后,太傅武涉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大王打算更改国号”
项他、项佗更是勃然色变,连声劝阻道:“大王,千万不可更改国号,不可哪”大王竟然打算更改国号他想干什么难道他想跟先王划清界限国号若改了,这江山还是大楚的江山这天下还能是老楚人的天下
项庄却不容置疑地道:“国号必须得改”
项庄决定更改国号,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秦、齐、燕、赵、楚等都是周天子治下的诸侯国,地方色彩太浓厚了,若以楚为国号,恐怕很难获得其余各个诸侯国治下百姓的认同。
大秦帝国之所以灭亡,秦二世、奸相赵高的倒行逆施固然是最大的诱因,但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楚、赵、齐、燕、魏、韩等诸侯国治下的百姓并不认同大秦,正因为关东百姓不认同大秦,再有人登高一呼,他们就群起造反了。
在五位大臣的目瞪口呆之中,太子项政小心翼翼地说道:“父王,我中原各支素以华夏自称,不如就以华夏为国号,如何”
项政的提议自然是项庄事先安排好的,不过项庄还是装模作样地沉吟了片刻,然后连连点头道:“嗯,华夏这个国号好,就是它了”
白墨、百里贤、武涉、项他、项佗面面相觑,真改国号
同样是目瞪口呆,五位大臣中间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项他、项佗是不甘,老楚人流了这么多的血,好不容易才推翻暴秦、扫平天下,结果却居然把楚国也给扫没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儿这不成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武涉是纯粹的震惊,改国号儿戏了吧。
白墨、百里贤却是佩服不已,作为当世大贤,以楚为国号的弊端两人当然是清楚的,不过他们绝不敢在人前提出来,甚至连私底下说说也不敢,大忌呀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大王竟主动提出来要更改国号,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英明
项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上前劝道:“大王,真要更改国号哪”
“国号必须更改。”项庄两眼微眯,淡淡地看了项他一眼,道:“朝堂上还有太学里的江东藉官员、生员很可能会想不通,你务必要跟他们解释清楚,告诉他们,更改国号乃是大势所趋,绝非人力可以逆转。”
项他心头一凛,应道:“喏。”
项庄微微一笑,又道:“现在再议年号和尊号。”
“年号”五大臣再次面面相觑,尊号他们知道,可年号是个啥玩意
太子项政忙道:“是这样的,父王觉得以王号或帝号纪年,太过繁杂混乱,不如创出一个万世一系的年号,这样编写历法、史书时也可有序得多。”
项政话音甫落,项庄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寡人欲以秦始皇元年为皇帝元年,此后万世一系,皆奉此年号,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穿越之前,项庄读史时最头疼的就是年号,后世大明以及满清基本上一个皇帝一个年号还算好,可在明以前,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有好几个年号,譬如武则天,竟拥有令人发指的十八个年号,以致历法、史书乱得一塌糊涂。
所以,采用个万世一系的年号可以说是项庄这个穿越众的历史责任。
此外,至于为什么要以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尊号为年号,又要以秦始皇元年为:“皇帝元年。”那就是出于对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的极度推崇了,项庄以为,纵观华夏历史,也只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才配用来命名万世一系的年号。
第568章内阁、武院
公元前179年元旦,楚王项庄在再三推辞之后最终接受了各路诸侯的劝进,先于洛阳东郊筑坛祭天,然后诏告天下正式继皇帝位。
同日,项庄颁下继位后的第一道圣旨,改国号为华夏。
这道圣旨在朝中3起极大的争议,江东籍的勋戚贵族、官员士绅对此极为抵触,但其他地域的勋